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婧玉  李琦  陈畅 《药学进展》2023,(7):542-55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不仅仅与机体脂质代谢异常有关,还与免疫系统异常活化以及炎症因子与血管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表明,机体内多种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很可能属于炎症诱发的慢性血管疾病。综述了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免疫治疗策略进行简介,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阐明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出现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不稳定破裂的终点。心肌梗死后细胞信号受损,导致适应性不良改变,诱发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微RNA(microRNAs, miRNAs)是一种负向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RNA,通过改变靶向mRNA的稳定性,调节蛋白质合成速率。该文综述了miRNA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梗死期间心脏损伤和随后重构的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临床研究的结果,并提出靶向miRNAs治疗心肌梗死和心室重构等心血管疾病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正>心力衰竭是因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异常、炎症等引起的心肌功能及结构的变化,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慢性心力衰竭属于持续心衰状态,临床症状表现为稳定心力衰竭,亦或是失代偿,猝死风险高[1,2]。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力衰竭形成、发展、恶化的主要原因,而高脂血症导致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基础[3]。当患者血脂水平较高时,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中脂质和复合糖类在动脉内膜积聚,进而发生钙质沉着及纤维组织增生,形  相似文献   

4.
潘晓琼 《中国医药》2011,6(6):767-76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高脂血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一般认为,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和发展,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一些致死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整血脂代谢可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是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并因免疫力下降、恢复期较长等原因导致了此类疾病的预后不良;同时心血管疾病也是40% 65岁以上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衰老细胞可以通过促炎和促纤维化分泌蛋白的表达来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已有研究表明,一些靶向药物可以诱导衰老细胞凋亡,而这些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的化合物被定义为衰老细胞清除剂(Senolytics)。本文将关注衰老细胞清除剂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目前已在心力衰竭(合并/不合并糖尿病)治疗中有明确获益。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最终导致死亡。心肌梗死患者应用SGLT2抑制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目的在于综述心肌梗死前后应用SGLT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敬先  马龙梅 《河北医药》2011,33(16):2544-2545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我院心血管内科高度重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冠心病是临床上心内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慢性心力衰竭(CHD)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受累心肌血流严重减少甚至中断所致[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疾病早期尽快开通梗死部位血管是目前治疗急性STEMI患者的最有效方法,但  相似文献   

9.
邱彤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83-184
C-反应蛋白(CRP)是一项敏感的炎症反应指标,近期研究认为,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扩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冠心病、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发病过程相关,采用叶酸、维生素B族和他汀类药物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田晋帆  葛长江  吕树铮  苑飞  赵康 《中国医药》2014,(11):1712-1715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发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现就目前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徐轶 《江西医药》2005,40(Z1):763-764
急性心肌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动态测定一些代谢酶活性一直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金指标,但这些酶并不是心肌特有,在人体的其他器官和肌肉中也大量存在,除AMI外,因运动、炎症也可引起升高,而且这些心肌酶的分子量较大,从坏死组织进入血液较一些小分子物质慢,而且酶的活性时间短,其窗口时间也短,对临床诊断的帮助价值常因此受限制.  相似文献   

12.
<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RAS的主要效应因子,其作用主要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Ⅱtype 1receptor,AT1)介导。长期的AngⅡ高水平会导致血压升高,促进炎症生成、血管壁及心室重构和内皮功能紊乱,使血液高凝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发生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靶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是突发的急性心脏事件,常导致死亡或心力衰竭。MONICA研究报道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是50%左右,其中近35%的患者于入院前死亡。本文现就无痛性心肌梗死的院前诊断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使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目前,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遗传因素加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疾病,其中血脂代谢紊乱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军队干部这一特殊群体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就如何正确解读军队干部体检报告中的血脂指标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大多数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事件,比如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而且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是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的根本原因。国际学术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首次对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做了排名。让我们看看这份"伤心榜单"。第一位:在闹市骑车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其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诸多诱因中,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报道较少。现将吉林大学第四医院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收集的资料完整的1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受体,可识别不同的病原体,激活快速先天免疫反应。TLRs也可被宿主源性分子激活,不仅在免疫细胞表达,在内皮和心肌细胞也有高表达。大量研究表明,TLRs参与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被认为是先天性免疫和心脏疾病之间的重要联系。TLRs可能是心脏疾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正>冠心病所致的心肌梗死多发生于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中,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前者与斑块的易损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脏病是危及全球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常导致心力衰竭、体克或严重心律失常.越来越多研究认为一些细菌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有相关性.如该结论正确的话,使用抗生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应较未使用者低.那么既往使用抗生素是否可降低发生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呢?英国的Christoph R.等人对英国350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研究资料库进行了有关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塔夫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吃早饭会令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2.5倍。动脉粥样硬化是堆积在血管内的脂肪和钙质变成斑块后导致的血管变硬、狭窄状态,可能引起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病症。研究人员以无心血管疾病史的4052位40~54岁西班牙人为对象,进行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调查。受试者参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血管超声波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