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玉叶解毒颗粒体内外抗甲1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作用。方法:体内试验检测玉叶解毒颗粒对小鼠感染流感病毒所致肺炎的抑制作用和死亡保护;体外实验通过对狗肾细胞(MDCK)的培养,探讨玉叶解毒颗粒在细胞上对感染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玉叶解毒颗粒对小鼠肺内的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清除作用,能减轻小鼠肺内的炎性病变,在剂量为15g.kg-1时对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体外实验在125g.L-1时能抑制流感病毒。结论:玉叶解毒颗粒在体内外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绍堂  黄星 《医药导报》1997,16(4):177-178
利巴韦林(ribavirin,三氮唑核苷,病毒灵)是一强效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及腺病毒的复制.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及病毒性支气管炎,对流感、流行性出血热及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也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很多物质在试管或动物试验中抑制病毒复制,但仅有极少数抗病毒物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对于流感病毒,只有金刚烷胺和它的衍生物已证明预防人的流感是有效的。目前金刚烷胺在英国、欧洲和美国有限地使用。它的衍生物甲基金刚胺甲胺作为治疗药在苏联较为广泛地使用。金刚烷胺是第一个临床有效的抗流感甲型病毒药物。可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中了解很多情况。核苷类似物病毒唑对人的流感预防有一定效果,对砂粒病毒感染也有效,但作为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则有毒性。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虽然接种疫苗是减轻流感流行的有效手段,但面对新的大流行病毒的传播和复杂住院流感患者,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应用必不可少.目前,正处于非临床和临床研究阶段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包括血凝素抑制剂、M2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抑制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  相似文献   

5.
桑白皮抗病毒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桑白皮中化学成分的抗病毒作用。方法利用细胞病变方法进行体外抗病毒筛选试验。结果桑白皮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3在体外有较好的抑制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致病作用;化合物1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延缓腺病毒Ⅲ、HSV Ⅰ致病作用;化合物2和化合物5也有部分抗病毒作用;化合物4能抑制腺病毒Ⅲ、柯萨奇病毒B3 、HSV Ⅰ、副流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结论桑白皮提取物对呼吸道常见病毒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德文  刘宝 《安徽医药》2010,14(11):1248-1251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参与其发病过程,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一种巯基供给体,具有抗氧化损伤,抗炎等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现就脓毒症的发病机制、N-乙酰半胱氨酸防治脓毒症的机制及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抗原变异频繁,疫苗的预防效果不理想,所以,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显得更加重要。目前,离子通道阻断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正式应用于临床,但有耐药性和部分不良反应;流感病毒吸附抑制剂、细胞一病毒膜融合抑制剂和反义寡核苷酸正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在体内外实验中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RNA干扰在抗流感病毒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已有实验证实小干扰RNA具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可能成为新一代抗流感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8.
感冒的病原普通感冒是一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患,由多种病毒引起,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统称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的病原包括流感病毒(多为乙型及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细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冠状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肠道病毒等。不同地区、季节、年龄、病原不一样,其中以鼻病毒较多见。另外也有少数是由于细菌引起的,如链球菌、肺支原菌、流感杆菌、金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球菌等。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有两种抗原。存在病毒内部的为可溶性抗原,用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测定,根据其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另一种抗原存在病毒表面的尖状突起,用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均能测定。表面抗原可发生变异,尤其是甲型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而产生新  相似文献   

9.
喜炎平注射液为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其药理作用有以下几点:(1)抗病毒:对腺病毒Ⅲ(ADV3)、流感病毒甲I、流感病毒甲Ⅱ、流感减毒甲Ⅲ、呼吸道道合胞病毒(RSV)等,(体外试验)有灭活作用;(2)  相似文献   

10.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ZSP1273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RNA依赖RNA聚合酶(RdRp)聚合酶碱性亚基2(PB2)抑制剂类小分子抗流感病毒药物。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ZSP1273较安慰剂可显著缩短流感症状缓解时间和发热缓解时间,较安慰剂或奥司他韦更快、更有效地降低甲型流感病毒载量,显著缩短病毒转阴时间,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文就ZSP1273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 Medline,Ovid 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以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10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探讨利巴韦林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初筛文献392篇,筛选后最终纳入利巴韦林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文献99篇,其中关于流行性感冒37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9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8篇、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13篇、COVID-191篇、寨卡病毒(ZIKV)3篇、登革热病毒(DENV)9篇、拉沙病毒(LV)8篇、汉坦病毒(HV)5篇、基孔肯尼亚病毒(CHIKV)6篇。流行性感冒治疗中,多采用利巴韦林与其他药物(多为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治疗。体外试验显示,利巴韦林对HIV,SARS-CoV,MERS-CoV均有抑制作用,但临床研究效果不确切;DENV动物实验显示无效;ZIKV,HV,CHIKV体外试验显示有效;建议重新评估对LV的临床疗效。利巴韦林用于COVID-19的研究仅1篇。结论仍需开展更多规范的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验证利巴韦林治疗COVID-19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推荐了3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α(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和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另外,一种尚未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也在我国展开了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在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治疗中的安全性数据以及瑞德西韦在动物实验、Ⅰ期临床试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及用于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初步数据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甲流)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分析其气道内分泌物及肺、心脏病理学改变与持续性低氧血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24例危、重症甲流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均用抗病毒治疗(达菲剂量75或150 mg)每日2次,24例中20例用激素治疗,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24例患者平均年龄(48.25±19.73)岁,孕产妇、肥胖及有慢性基础病者15例.进行性气短、咳嗽、肌肉酸痛是主要症状.双肺多发实变影22例(91.67%).入院后5例气道内分泌物中蛋白质为34.1~37.7 g/L,乳酸脱氢酶(LDH)为792~1 890 U/L.白细胞计数为(0.722~1.470)×10~9/L,中性粒细胞0.21~0.44,单核细胞为0.111~0.560,嗜酸粒细胞为0.027~0.110,嗜碱粒细胞为0.018~0.054.病理学变化有肺透明膜形成、肺泡腔塌陷、心肌细胞变性和心肌灶性坏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治疗6例,死亡5例,病死率20.83%.结论:气道内分泌物LDH、蛋白质升高、炎性细胞增多是危重症甲流肺炎患者肺部病理损害的表现;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对于肺内广泛实变者效果不理想,且相关的并发症是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xidative stress is importan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ulmonary damage during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s. Antioxidant molecules are therefore potentially useful against viral infection. Our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N-acetylcysteine (NAC)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in a model of lethal influenza infection in mice. NAC 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ortality in infected mice. Further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NAC enhanced surviva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ntiviral agent ribaviri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port th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NAC and Oseltamivir, clinical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lethal influenza infection. NAC was given as a single daily dose of 1000 mg/kg starting from 4 h before infection and until day 4 after infection; Oseltamivir was given twice daily at dose of 1 mg/kg/die for 5 days, starting from 4 h before infection. End-point evaluation was 21-days survival. NAC alone was slightly effective (20%), since a suboptimal treatment was used. Survival increased to 60% with Oseltamivir and to 100% with Oseltamivir and NAC used in combination. Since NAC alone does not show any antiviral action, the present findings suggest that antioxidant therapy increase survival by an improvement in host defense mechanisms, and/or by a direct antioxidant effect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associated with viral infection. Our studie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bining agents acting through different mechanisms, such as antiviral drugs oseltamivir and the antioxidant NAC, indicating a possible advantage of combining the two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5.
高璟  刘叶  王倩  兰琴  倪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1):1291-1294
目的 观察清热祛湿法对流感病毒所致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通过探讨清热祛湿药物的抗流感病毒免疫调节机制,为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流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观察清热祛湿法体外抗病毒作用及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响.(2) 用FM1株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制作病毒性肺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组、病毒唑对照组,分别用单标法流式细胞仪及ELISA法测定四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CD3/CD4、CD8)百分比及比值及血清IL-4、IL-18、IFN-γ的含量.结果 清热祛湿法在体外对流感病毒FM1株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均有抑制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病毒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蒿芩清胆汤对小鼠感染流感病毒FM1后血中的CD3+CD4+百分比和CD3+CD4+/CD3+CD8+比值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降低模型小鼠血清TIL-18及IFN-r的值.结论 清热祛湿药物对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但不是直接杀死流感病毒,而是一方面通过调整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或CD4+CD4+/CD4+CD8+比值,另一方面通过降低IFN-r、IL-18表达水平,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异常的细胞免疫反应,调节和加强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金莲花醇提物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金莲花醇提物的抗呼吸道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流感病毒,并用鸡红血球凝集试验检测药物对病毒在鸡胚尿囊液中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在药物和病毒先在体外直接作用后的共同接种试验中,金莲花醇提物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体外直接灭活作用;在甲型流感病毒先感染鸡胚后再接种药物试验中,金莲花醇提物可抑制病毒在鸡胚内的增殖。结论金莲花醇提物在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蒋旭琴  梅晓冬  杜方兵 《中国药房》2007,18(27):2099-2101
目的:研究新药HY2006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HY2006对流感病毒在传代狗肾细胞(MDCK细胞)上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效应;采用鸡胚培养法观察HY2006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并与病毒唑进行比较。结果:HY2006和病毒唑在MDCK细胞上对流感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271±24)和(405±35)mg.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3.68±2.70和7.92±1.03;HY2006在鸡胚中对流感病毒的半数有效量(ED50)显著低于病毒唑(分别为(1.48±0.68)和(7.57±1.28)g.L-1)。结论:HY2006在MDCK细胞上和鸡胚中对流感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其药效较病毒唑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糖环境下胰岛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胰岛细胞INS-1,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葡萄糖25mmol/L),NAC作用组(浓度分别为50、100、200μmol/L),培养24h后,取上清测定胰岛素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糖可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GSH-Px浓度下降,MDA含量增加,NAC可以明显抑制高糖引起的上述变化,抑制作用随NAC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抗氧化剂NAC对高糖导致的胰岛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柴胡胶囊抗甲I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以甲I型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复方柴胡胶囊对小鼠肺指数、病毒致小鼠死亡率及肺部病理切片的影响。结果:复方柴胡胶囊0.5、1.0、2.0g/kg三个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感染甲I型流感病毒小鼠的存活期,其中高剂量组可有效降低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对肺组织的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复方柴胡胶囊可改善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症状,延长生命率,降低甲I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对病毒性感冒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