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集的3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ADR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分类情况、因果关系评价以及报告人员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6例ADR报告中,51~60岁患者发生ADR例数构成比最高(20.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起的ADR例数构成比最高(65.58%);药品类别以抗菌药引起的ADR例数构成比最高(20.78%);ADR累及系统以消化系统为主,占23.91%;医师报告的数量最多,占97.71%。结论: 我院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安陆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数据处理方法,为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该市2011~2014年上报的ADR报告1 309份,统计报告来源、患者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等项目并作数据处理。结果:1 309份ADR报告主要来自医疗机构(93.12%),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多见(54.24%),其中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构成比最高(56.34%);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滴多见(86.94%);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41.94%)和消化系统(36.13%);严重ADR 11例(0.84%),以严重过敏性休克为主(72.73%)。结论:增加ADR监测的覆盖面,加强严重ADR的监测,不断提高ADR监测水平,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易发原因,为临床预防ADR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3年我院上报的1 30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严重程度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岁以上及51~60岁两个年龄段ADR患者构成比最高,抗菌药引发ADR比例最大(277例,21.18%),注射剂静脉滴注所致ADR构成比最高(950例,72.6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02例,23.0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马鞍山市2014年收集的3 061例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报告类型、ADR累及系统 器官等项目统计并分析。结果:3 061例ADR报告中,性别比例基本相当;50~59岁、60~69岁、40~49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引起ADR的药物以化学药物最多(63.38%);剂型分布以注射剂(53.15%)和片剂(33.00%)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发ADR最多,共1 605例(52.44%);新的严重不良反应23例(0.75%);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最多见(31.88%)。结论:提示临床应用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 要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5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13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报告中的患者因素(性别、年龄、民族)、用药因素(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以及ADR类型、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213例ADR报告中,≥60岁老年患者呈高构成比(28.64%);男女患者比为1.39∶1,其中汉族、维族构成比较高(52.58%和32.4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主要给药途径(70.42%);抗感染药物的ADR构成比最高(27.23%),其次为中成药、循环系统药;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 结论: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及持续改进工作,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2016年收集上报的新的及严重的ADR从报告类型、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系统 器官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新的及严重的ADR报告共有400例,占报告总数的64.52%;60~74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大,为34.25%;发生ADR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男性(50.25%)略高于女性(49.75%);静脉给药引起ADR例数最多(57.00%);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最多的为抗感染药物(31.25%),其中头孢菌素类占比最多(32.00%);主要累及系统 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3.00%)、胃肠系统损害(15.50%)及肝肾功能损害(14.00%)等。结论:全院应加强ADR监测与上报工作,从而规范药物使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南京鼓楼医院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07年9月—2017年9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49例有效的抗真菌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合并用药、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ADR的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真菌药物所致的ADR患者男女比例为1∶1.22;60岁以上发生率最高(46例,30.87%)。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8例,65.77%)。ADR报告涉及7种药物剂型,其中以粉针剂为主,占总剂型的34.23%。吡咯类的不良反应占88.59%,其中主要以伏立康唑为主,构成比为36.24%。未合并用药者为113例,占75.84%。所致ADR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49例,28.99%),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34例,20.12%)等。ADR的转归以痊愈和好转为主。结论 抗真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2014 年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27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ADR报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物剂型、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ADR分级、关联性评价及其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所致ADR患者男女比例为1∶1.32;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31~4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占38.33%。ADR报告涉及9种药品剂型,以膏剂为主,占总剂型59.03%。ADR报告涉及给药途径主要包括外用(70.04%)和阴道给药(24.23%)等。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9.87%)和女性生殖系统损害(24.02%)等,ADR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中咪康唑(42.73%)引起的ADR例数最多,酮康唑(36.56%)次之。227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 200例,新的ADR 27例。关联性评价结果:肯定17例,很可能68例,可能142例。ADR病例的转归以治愈和好转为主。结论:应严格控制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强ADR监测,完善药物使用说明书,规范临床用药,以降低ADR/ADE风险。  相似文献   

9.
任磊  任亚男  王伟  包晗  王玉琨 《中国药事》2019,33(11):1315-1319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167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呈报人职业、患儿性别与年龄、引发ADR主要药品名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联合用药、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症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生是ADR的主要呈报人(96.41%)。男童96例(57.48%)、女童71例(42.52%)。0~3岁患儿98例(58.68%)。引发ADR的前十位药品中居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营养类药物。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47.31%)。单一用药53例(31.74%),二药联用110例(65.87%)。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损害105例次(60.69%)、全身性损害27例次(15.61%)、消化系统损害11例次(6.36%)。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49.13%)、过敏(7.51%)、发热(6.94%)等。结论:应强化儿童ADR监测,加强静脉给药、联合用药、抗菌药物使用监管,规范儿童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收集并上报的208例ADR,分别从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因果关系评价、报告人职业分布、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例ADR报告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占76.92%;女患者构成比略高,占51.44%;静脉滴注引起ADR为144例(69.23%);涉及的药品中,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致ADR构成比高;ADR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例)、全身性损害(50例)、血小板和出血凝血障碍(46例)。结论: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医药护要共同努力,加强特殊人群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上报的28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发生ADR的患者中,60岁以上者居首位,为126例,占43.9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为150例,占52.2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3例,占25.4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为98例次,占总共302例次数的32.45%。结论:临床应该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顾申勇  薛晓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50-152,169
目的:了解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2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型及构成比、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和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4.04%;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9.30%和40.70%;引发ADR的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80.70%;由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4.04%;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8.77%。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掌握ADR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定相应对策,减少ADR事件的伤害。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1月上报ADR 217例,按性别、年龄、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217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报告比例最高,占85.25%;涉及药品品种以抗菌药物为首,占38.71%;ADR累计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重视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利于为调整医院用药方式及筛选用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祝子明  王敏  朱敏  李明真  张年宝 《中国药房》2012,(46):4387-439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35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0.59%;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6.94%和43.06%;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05%;由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6.7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3年1月—2016年4月上报的137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37例ADR报告中,男性78例(56.93%),女性59例(43.07%);40~70岁患者最多,共计100例(72.99%);ADR涉及药物以二甲双胍最多(40.86%);ADR的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最常见,共计61例(44.52%).结论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发生的ADR有其自身特点,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对ADR的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咸阳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2014—2018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2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ADR的类型、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中,男68例,女55例,男性略高于女性;51~60岁组患者最多,占21.14%;ADR涉及的中药注射剂有6类,以理血剂引发的ADR最多,占62.60%;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有72例(36.73%)。结论 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不可忽视,应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加强用药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六安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主要对2014-2017年六安市人民医院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10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其中50~59、60~69岁年龄段的ADR例数最多,占比均为23.08%;ADR发生在用药后10~30 min较多,占35.58%;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其中以皮肤损害比例最高,达57.69%,其次为全身性症状,占18.27%。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构成比最高的为生脉注射液,占比为19.23%。结论 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7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品说明书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700例ADR报告中,共有医嘱1605条,有267份超说明书用药报告(38.1%),有416条超说明书医嘱(25.9%),类型主要为超给药频次、超给药剂量和超适应症,超说明书用药构成比居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银杏达莫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结论 我院ADR报告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存在。需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为预防ADR发生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16年收集的277例新的、严重的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与品种数、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分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77例患者中,50~69岁患者所构成比例最大(42例,45.13%);新的ADR 99例,严重的ADR(包括新的严重ADR)178例;注射剂178例(64.26%),口服85例(30.69%);新的严重的ADR涉及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26种,19.12%)、抗肿瘤药(25种,18.38%)和中药制剂(19种,13.97%)最多。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血液系统的损害最多;新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循环系统的损害最为多见。结论:应重视和加强新的ADR的监测和上报,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