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确切.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可以从影像学角度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疼痛提供客观理论依据,进而对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枢机制进行分析与探索.本文对比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任务态和静息态fMRI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发现针刺镇痛主要引起与痛觉辨识、疼痛认知、情绪调控有关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发生改变.以期为后续研究针刺镇痛的脑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针刺足阳明胃经后引起的脑功能变化及其各功能区在脑内定位的异同和分布规律,寻找不同时辰针刺同一经络治疗效果差异的中枢原因。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在足阳明胃经开穴和闭穴时配伍电针针刺足三里与上巨虚2个穴位后,进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检查。结果足阳明胃经开穴组与闭穴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功能被激活信号增高和功能被抑制信号减低脑区有不同。结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到不同时辰针刺后中枢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针刺人中穴观察大脑皮层神经生理的兴奋性的现象"的指导下,开展人中穴特异性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进一步探讨人中穴与脑区激活之间的联系。方法针刺6名健康志愿者人中穴,针刺得气后捻转30s后停止捻针30s,重复6次,同时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BOLD)技术进行全脑扫描,利用统计参数图软件包处理图像。结果针刺人中穴捻针状态,左右大脑皮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中,左脑激活的区域相对集中在额下回、颞下回、顶下小叶和小脑,右脑激活的区域相对集中在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顶下小叶、岛叶、边缘叶、脑干和小脑。结论通过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揭示出的针刺人中穴位所致大脑皮层神经生理兴奋的现象,说明人中穴与大脑皮层功能区存在着密切联系,针刺人中穴与脑部部分功能区的感受器有着相应的激活效应,为此能为以后针灸在临床工作中治疗某些疾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脑成像技术逐渐被引用来观察成瘾过程中脑内受体的上调、下调,受体亲和力,脑内递质的变化,糖和氨基酸等代谢的变化.它不仅可以用来分析躯体依赖时的变化,也可以分析精神依赖时的变化[1].  相似文献   

5.
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日渐增加。据统计,1991—2009年关于针刺疗法的论文中,41%与针刺镇痛有关。本文对近5年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现况进行综述,从所涉病种、针刺方式、影响因素、辅助手段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发现,针刺镇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神经内分泌等多科疾病;包括手针、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针灸、腕踝针、穴位埋线等多种针刺方式;其疗效受针刺部位及腧穴配伍、进针方式、针刺深度、行针手法、留针时间、是否得气以及患者体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辅助针刺镇痛研究的方法包含脑功能磁共振技术、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盛氏六脉诊疗技术。本文旨在为今后临床中针刺镇痛的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人类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高发病、难治病,是大脑智能损害的慢性进展的衰退性疾病。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更为重要。因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增高,WHO已将其列为全球范围内重点研究攻克的课题。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影像学技术,是脑功能成像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新技术之一,尤其是BOLD-fMRI在神经、精神学领域研究中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应用于脑的高级认知功能研究,并且初获成果。  相似文献   

7.
认知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技术在神经药理学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功能核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药物作用前后神经元的活动状况能够通过脑血氧含量变化间接反映出来。这使得药理学家可以借助核磁共振技术,评价药物对脑区和网络空间的作用。目前,应用于人类受试者的神经药理学磁共振研究涉及的药物,主要集中在单胺能与胆碱能神经传递的激动剂与抑制剂方面。该文主要介绍药物磁共振成像(phMRI)的基本概念和实验中常用的任务,同时结合多巴胺能药物的研究,综述了phMRI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61-63
脑小血管病是引起世界上高达1/5中风患者,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有关脑SVD的微循环障碍、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其继发的认知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MRI在研究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脑小血管病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中枢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与记忆损害,同时也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因其发病隐匿,临床主要依赖体检和心理学量表做出诊断,而影像学研究能更直观且准确发掘AD的具体病理生理学特征.西医治疗长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针灸疗法是我国治疗AD的一大特色,其疗效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已经在临床广为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如今是研究AD的主流手段,具有数据准确直观可视的特点;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能灵敏地检测出脑功能的细微异常变化.本文对近年来应用fMRI和PET成像技术分析针刺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国内外药物依赖的脑功能成像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严重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其特征为反复大量地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具有依赖性潜力的物质,以追求药物所致的欣快效应.滥用者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危害,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1].近年来,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药物依赖被绝大多数学者归类为精神与行为异常,被认为是一种顽固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脑病,大脑被锁定为成瘾的主要"战区".多年来对脑的研究采用了形态学、生理学、电生理学、生化、脑的结构和功能成像等方法,各自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药物依赖的脑中枢机制.在诸多以大脑为对象的成瘾研究方法中,脑功能成像因其具有能够活体、无创伤及动态地进行脑研究的独到优势而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药物依赖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等多种疾病均可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在脑的继发性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可保证脑灌注压(CPP)在80~180mmHg变化时脑血流(CBF)不受影响。研究表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正常时,CPP变化对CBF基本无影响,CBF变化主要取决于脑血管阻力。本文综述脑血管阻力的诸多调节因素在脑循环障碍发生中的作用及脑循环障碍与脑水肿的关系。1 脑实质因素 脑实质因素也即局部化学因素,是局部脑组织细胞摄取或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引起细胞间液成分发生改变,可造成细胞膜电位、传导性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或舒张。这一机制保证了脑细胞功能活动需要与血液供应之间在局部形成紧密的匹配关系。用脑组织内微量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脑成像技术在成瘾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代脑成像技术在成瘾研究中的应用杨征韦丰(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北京,100039)65-69脑成像技术及脑功能检测并非新概念,本世纪初X线摄影技术及脑电图技术就已应用于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虽然这些方法的分辨率低,特异性不强,但到目前为止,并...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鱼博浪 《天津医药》2011,39(11):1061-1062
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MR)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内检测分子弥散运动的方法。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于缺血造成的脑内梗死性病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78例脑梗死病灶在不同病程时期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脑梗死病灶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实时测量脑活动的新方法 Juecich研究中心的Dr.Stefan Passe inInstitut fuer Medizin研究所研制了一种新的方法。它采用了磁共振成像技术,使脑活动的情况实时地显示在屏幕上。这种新方法不仅只用于基础研究上;而且在将来可用于临床实践中。用这种方法可对脑的研究更为深入。 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进行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借助于这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甚至可以显示出脑思考时的状态。但是,从实验开始至测出结果需要数分钟,有时需数小时甚至1天的时间。经过研究、开发,可使脑活动的图像即时显示。它的优点很多,如出…  相似文献   

15.
认知是中枢神经的高级智能活动之一,神经元之间通过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实现信息交流并产生反馈。突触可塑性对于大脑海马区学习和认知功能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作用,针刺防治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突触可塑性有关,但其机制还不明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蛋白变化、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相关自噬及临床相关疾病等方面阐述针刺疗法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为今后针刺防治认知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脑电地形图亦称脑电位分布图(BEAM),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对脑电位信号(EEG)进行二次分析处理,将脑电波转化为二维彩色图像,动态反映大脑功能变化规律,并对颅脑病变的功能损害部位和范围作出明确判断。国内外有关专家认为:脑电地形图是继CT、MRI之后,又一个医疗诊断与计算机成像技术结合的创举,是诊断大脑功能变化的新手段。我院于1994年6月引进该项技术,已检查2958例,对资料完整的2100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随着硬件设备的改进及软件技术的开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RI,fMRI)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广义的IMRI包括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及磁共振脑血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等技术;狭义的脑功能成像则通常指BOLD而言。本文阐述DWI技术的基本原理、DWI对成像系统的技术要求、DWI评价神经胶质瘤的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及前景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了解针刺太溪穴、丘墟穴的脑功能区信号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2名健康志愿者,实验采用组块刺激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重复3次,每个阶段持续60 s),按照随机配对数字表,分别手法捻转行针刺右侧太溪穴、丘墟穴(捻转角度180°,频率1.5 Hz),使用SPM2对扫描后图像进行后处理以观察激活图、激活区的差别。结果在校正像情况下(组分析,FWE,0.05,K≥10),针刺太溪穴主要激活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额中回BA46,其次为左右顶叶中央后回BA2、BA3,左额叶额下回BA45。针刺丘墟穴主要激活左侧颞上回BA42、BA22,其次为右顶叶中央后回BA40、BA43,右额叶额下回BA47,右颞叶颞上回BA22和左侧脑岛BA13。结论针刺与认知相关的太溪穴、丘墟穴的脑部主要激活区域位于额颞顶叶,这些激活区功能与听觉及智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宋春燕  刘琳 《黑龙江医药》2012,25(6):853-854
学习记忆是脑的基本功能。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可以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并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就胰岛素改善学习记忆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发现胰岛素改善学习记忆的机制可能与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抑制Aβ的生成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崔红升  边尧鑫  崔冬生 《河北医药》2010,32(16):2258-2260
年龄是老化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研究证实,脑老化是脑退行性疾病的最初级阶段,与增龄性脑疾病的发生有相同基础[1]。认知功能减退是脑老化的重要标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展,人类已经能够使用磁共振成像无创伤性地高清晰度地再现人体器官的形态学状况,分子水平的磁共振影像医学的研究及进展更是大大方便了人们对活体大脑的研究,对于认识脑老化过程及对脑老化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在脑老化研究中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