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0 月— 2014 年 1 月天津市天津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断裂 2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标准手术入路, 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 Krachow 缝合法编织缝合跟腱末端。 术后随访 19~ 35 个月 。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包括术后切口愈合、足跟部疼痛及跟腱再断裂等情况, 并于术后 1 年比较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范围, 应用跟腱完全断裂评分标准(ATRS)及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等评价踝关节功能。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 25~ 35 min, 平均(30.4±4.8)min。 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的损伤。 患者均得到随访, 切口愈合良好, 未见感染及皮肤坏死, 无足跟部疼痛和跟腱再断裂发生。 术后 1 年跖屈患侧与健侧双侧踝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6°±3.33° vs. 46.40°±4.53°, P> 0.05), 而背屈患侧活动范围小于健侧(16.88°± 4.10° vs. 20.12°±3.21°, P< 0.05)。 ATRS 评分 79~ 97 分, 平均(88.7±6.1)分;AOFAS 评分 76~ 100 分, 平均(92.4±5.6)分。 优 20 例, 良 5 例。 结论 带线锚钉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止点处断裂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凝溶栓联合介入术对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8例LEDV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手术治疗,手术后予以抗凝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大腿、小腿周径差。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大腿周径差为(5.53±1.14)cm、小腿周径差为(5.15±1.06)cm;治疗7 d后,患者的大腿周径差为(1.70±1.25)cm、小腿周径差为(1.53±1.10)cm;经配对t检验,治疗7 d后,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均有P<0.05。结论采用抗凝溶栓联合介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术式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原理. 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微创术式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3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术后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手术切口平均长7.0 cm,手术时间平均40 min,术中出血平均100 ml.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48周,平均17周,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137例中股骨颈短缩26例,均无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髋内翻畸形及股骨干骨折.术后8周115例伤肢功能恢复到伤前状态,22例需手杖辅助步行.术后患侧股骨大转子顶部轻度疼痛15例,但不影响行走活动. 结论 微创术式Gamma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早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弹力长筒袜护理干预对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下肢手术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弹力长筒袜联合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对照组采用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于实验期间观察患肢情况,于手术前、手术后10 d和30 d,分别记录患者小腿最大周径,双侧髌上10 cm大腿周径;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出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0d,观察组患者小腿周径为(37.65±6.18)cm,大腿周径为(47.82±13.27)c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腿周径为(44.58±7.25) cm,大腿周径为(53.64±14.38)cm,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小腿周径为(32.47±8.35)cm,大腿周径为(40.26±16.53) c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对照组小腿周径为(35.17±9.48) cm,大腿周径为(42.72±18.36) c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皮下出血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出现皮下出血不良反应.结论 弹力长筒袜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杜顺杰  吴希瑞  高海军  陈贺  王伟 《河北医药》2012,34(7):1016-1017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收治15例(15足)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男12 例,女3 例;年龄18~51 岁,平均年龄28.1岁;Thompson 试验均为阳性,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2 ~5 d,平均 3.2 d.断裂的跟腱采用Kessller法微创经皮缝合,手术后跖屈位固定踝关节,6周后去除外固定功能锻炼,垫高足跟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3个月后恢复日常生活.结果 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平均(92.8±7.6)分(84~100分).其中优10例(71%),良3例(21%),一般1例(7%),优良率为92.86%.结论 微创经皮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疗效可靠,创伤小,感染等并发症低,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跟腱断裂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重建手指伸肌腱止点的疗效。方法本组66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和撕脱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9天,平均3天,采用可吸收螺钉重建手指伸肌腱止点,手术标准是x线透视下末节指骨基底伸肌腱止点定位,小切口应用可吸收螺钉作伸肌腱一指骨稳固固定。结果本组66指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个月,术后未见肌腱再断裂,远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愈合率100%。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重建手指伸肌腱止点,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振伟  张井泉  陈辉 《淮海医药》2011,29(4):344-345
目的 观察跟腱断裂不同缝合方法的疗效.方法 横行断裂和撕脱伤断端张力不大者16例,采用改良Kessler 缝合法,2例拖布样损伤采用4/0 可吸收线缝合腱束,腓骨长肌移位包裹式缝合.2例采用小腿三头肌腱倒V-Y延长成形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12~36个月(平均18月)的随访,按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11例交叉韧带1区断裂患者行I期修复治疗的体会。方法本组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其中前交叉韧带及后交叉韧带断裂11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断裂17例;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断裂合并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4例,32例患者均在伤后7~14d手术。结果本组3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优16例,良12例,差4例,优良率87.5。结论 I期修复交叉韧带断裂能较好促进膝关节稳定性及运动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9.
小腿下段及足背创伤后软组织坏死、缺损 ,易致胫前、足背部骨肌腱外露 ,常合并有胫前血管损伤 [1 ] 。我科自 1 998年以来试用股前外皮瓣及降支血管桥接移植修复小腿下段胫前或足背软组织和血管缺损患者1 1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 9~ 4 2岁 ;车祸伤 7例 ,石块压伤 4例 ;小腿下段胫前部 6例 ,足背部 5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胫前或足背血管损伤。伤肢创面大小 (1 3cm× 6 cm)~ (1 9cm× 1 0 cm)。手术时限 :急诊手术 3例 ,经全身情况稳定和局部创面清洁后手术 8例 ,时间为伤后…  相似文献   

10.
双Kessler缝合法修复新鲜跟腱断裂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采用双Kessler缝合法修复新鲜跟腱断裂8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6~38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运动伤4例,刀砍伤3例,玻璃划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30分钟至6小时;表现为跟部疼痛,患足不能站立、运动,跟腱上点近侧2~5cm处连续中断、凹陷,踝跖屈力弱,Thompson征阳性;均急诊行跟腱修复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方法对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施乐辉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双线Bunnell缝合法修复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并指导康复锻炼。结果16例患者随访8个月~2年,优12例(75%),良4例(25%),优良率为100%。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回缩较多(〉3cm),用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瑞  徐斌  徐洪港 《安徽医药》2013,17(1):55-57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及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及跟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及生物型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5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5年,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患者术前平均56.4分(Ly-sholm),3.0分(Tegner),术后80.3分(Lysholm),6.2分(Tegner)。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吴明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22-3223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I豳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7例.分别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0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5例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37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2周~24个月.3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轴线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偏离3 cm,导致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为旋转点过低(离外踝尖4 cm),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坏死.典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半年,能正常行走,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可靠,不损失肢体主要动脉,供区破坏少等优点,是修复踝足创面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跟、足底、足背、踝部皮肤缺损9例,其中外伤导致皮肤缺损创面6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慢性溃疡创面2例,恶性黑素瘤导致皮肤溃疡创面1例,皮瓣面积最大为26cm×12cm。结果8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糖尿病合并足底皮肤缺损创面因清创范围不足足底皮肤术后继续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延期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成功率高,创伤小,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关节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的手术方法治疗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以下简称马国)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60足)患儿采用三关节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长腿管形石膏固定足踝部于矫正位、膝关节屈曲30°,抬高患足,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12~14d拆线,6周后拔除克氏针,更换短腿管形石膏固定,逐渐练习关节活动,带管形石膏下地功能锻炼。术后进行疗效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分别测量足跖屈角度、背屈角度及侧位X线片距跟角度。结果术后40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月至2年,平均16月,畸形矫正满意,未见复发,足负重行走功能良好。其中优34足,良15足,可11足,优良率达81.7%;术后末次随访时跖屈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背屈角度及侧位距跟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施行三关节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术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只要手术操作过程准确得当,术后矫形处置得当,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在马国这种一次性手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正骨手法结合正骨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2012年5月,采用正骨手法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共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1~55岁,平均38岁,病程平均63天。按照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治疗3周后比较患者的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38例患者治疗前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为64.36±4.26,经手法结合正骨散治疗后评分为90.22±5.13,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骨手法结合正骨散外用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对牙体缺损至龈下的残根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颗牙体缺损至龈下1~3mm的单根牙的残根行牙冠延长术.根据牙根长度将35颗志牙分为A,B两组,A组20颗患牙,根长≥1.5cm,B组15颗患牙,1.2cm≤根长≤1.5cm,术后6周常规修复.比较术前、术后6周,修复后3个月的效果(包括矛周探诊深度PD和牙松动度ND)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5颗惠矛术后3个月牙周情况良好,A组术后无松动,B纽术后33.33%出现Ⅰ~Ⅱ度松动,总有效率为(失败5例)85.72%.结论 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的保护和修复,是有效保留残根、残冠的一种最佳方法.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Ⅰ期开放植骨治疗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的可行性,总结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因素。方法13例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6岁。骨缺损1.5~4cm,平均2.5cm。采用患处换药、清创、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清创后Ⅰ期行自体松质骨开放植骨,骨条直径〈5mm。术后严格无菌换药,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术后平均用药21d。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移植骨条表面覆盖肉芽组织时间平均8周,创面完全闭合时间平均13周。所有骨缺损处经植骨后均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6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者。结论Ⅰ期开放植骨术是治疗伴有感染性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简单可行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缩短了疗程、简化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患者应用手术切开复位且内固定后,辅助常规引流包扎敷贴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DR脱细胞异种皮三类伤口处置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67例胫腓骨骨折合并O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伤口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A、B、C3组.A组患者32例,经皮肤切开直视复位和内固定术后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治疗;B组患者18例,经皮肤切开直视复位和内固定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C组患者13例,经皮肤切开直视复位和内固定后采用DR脱细胞异种(猪)皮覆盖治疗.所有患者至伤口软组织恢复后,再行二次手术游离植皮肤修复.观察术后不同时间3组患者的伤口感染情况、创面渗液量以及疼痛情况、小腿周径,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和二期创面修复时间.结果 A组第4、7、10天伤口感染率分别为15.6% (5/32)、18.8% (6/32)、25.0% (8/32),B组未见细菌培养阳性患者,C组于第10天有1例(7.7%)细菌培养阳性;B、C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3d创面渗液量均明显多于B、C组[术后1 d:(516 ±57)ml比(196±37)、(464±59) ml;术后2 d:(502±62)ml比(142±31)、(388±40) ml,术后3 d:(372±51)ml比(77±31)、(291±51)ml],并且B组渗液量明显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3组术后1、4、7d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d:(8.17±0.52)、(0.91±0.35)、(5.89±0.51)分;术后4 d:(8.81±0.39)、(0.75±0.26)、(5.67±0.43)分;术后7 d:(8.63±0.47)、(0.74±0.33)、(5.46±0.47)分;均P<0.05].术后2、4、6、8、10、12、14 d,B组小腿周径均低于A、C组[分别为:(3.09±0.74)cm比(6.96±0.52)、(5.72±0.48) cm,(3.56±0.48) cm比(8.27±0.47)、(6.72 ±0.51)cm,(3.43±0.42) cm比(8.32±0.46)、(6.27±0.39) cm,(2.41 ±0.35)cm比(5.27±0.42)、(3.15±0.41)cm,(1.87±0.44)cm比(4.22±0.34)、(2.78±0.51) cm,(0.68±0.11)cm比(2.59±0.31)、(2.09±0.18)cm,(0.01±0.08)cm比(0.12±0.11)、(0.08±0.04)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伤后2、4、6、8、10 d,C组小腿周径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3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二期创面修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2±9)、(22±7)、(29±5)d,(13.8±5.3)、(2.6±0.5)、(7.6±2.7)次,(10.7±5.1)、(5.3±2.3)、(7.7±5.1)d,均P<0.05].结论 直视复位结合内固定术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OCS可减少治疗住院时间,减少伤口感染率和创面渗液量,避免过度肿胀和减轻疼痛.DR脱细胞异种皮治疗效果不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但适合经济困难患者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