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雅健  张国栓  杨艳超 《河北医药》2006,28(5):381-382
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颈丛阻滞辅助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颈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B组给予咪唑安定2 mg入壶,随后持续输入瑞芬太尼0.025~0.05 μg·kg-1·min-1,A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围术期中心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镇静镇痛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遗忘和满意度.结果与A组相比,B组术中MAP、HR比较平稳,R和SpO2变化不大,镇静镇痛作用完善,恶心、头晕发生率低,遗忘作用好,90%病人对手术麻醉表示满意.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颈丛阻滞辅助麻醉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最适宜的用药浓度。方法: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体重45~75kg。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0.05μg/kg·min)、B组(瑞芬太尼0.08μg/kg·min)、C组(瑞芬太尼0.10μg/kg·min)和D组(空白对照,单纯颈丛神经阻滞),每组25例。记录四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安静平卧10min(T1)、颈丛神经阻滞后1min(T2)、切皮时(T3)、分离甲状腺上下极时(T4)、缝皮时(T5)和术毕(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T1~T6时间点的血糖值(Glu)、皮质醇值(Co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术后满意度。结果:A组、B组、C组与D组疼痛、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和术后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效果优于D组。与D组比较,C组的SpO2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对呼吸抑制明显。四组在T3~T6时间点MAP和HR较T1~T2时间点均升高,D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机体应激情况的指标Glu和Cor,A组、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在T3~T6时间点均能抑制机体应激反应,D组在T3~T6时间点比T1~T2时间点Cor升高明显(P<0.01)。 A组、B组、C组与D组比较,BIS值在T2~T6时间点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镇静指数比较,D组明显低于A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均能满足甲状腺手术术中镇静镇痛,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小,并能有效抑制机体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其对呼吸的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所以临床应用应选择适合的剂量,本研究瑞芬太尼0.05μg/kg·min和瑞芬太尼0.08μg/kg·min无明显差异,瑞芬太尼0.1μg/kg·min对呼吸抑制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防颈丛阻滞所致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颈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麻醉前、中应用适量丙泊酚,而B组不用丙泊酚,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B组在颈丛阻滞后10、20 min SBP有显著升高(P<0.01),阻滞后10 min DBP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丙泊酚可明显减轻颈丛阻滞所致的血压升高反应.  相似文献   

4.
陈志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03-1604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微量泵输注辅助颈丛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微量泵输注组)和对照组(颈丛阻滞+苏芬太尼组),每组30例.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颈丛阻滞后10 min以及手术开始后10、30、6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间比较HR、MAP、RR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5、0.64、2.78和1.94,均P〉0.05),各时间点间比较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1.36,均P〈0.05),而RR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1、4.35,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微量泵辅助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镇痛良好,呼吸抑制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和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B组采用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A组在全麻前行颈浅丛阻滞,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后,麻醉维持A组用2%~3%七氟烷吸入,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1);B组术后疼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苏醒快速,并可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在甲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行甲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甲亢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双侧颈丛阻滞组(A组,n=40)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针刺麻醉组(B组,n=40).两组均采用C4一针法行双侧颈丛阻滞,B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刺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中及术毕的循环变化,并进行两组的麻醉效果的评定.结果 A组麻醉后SBP、DBP、HR均较麻醉前上升(P<0.05),B组麻醉后上述参数稍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多于A组(P<0.01).结论 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行甲亢手术,术中循环稳定,麻醉效果优良,是甲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侧颈浅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中辅助镇静、镇痛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甲状腺择期手术75例,随机分为3组,在双侧颈浅丛阻滞麻醉完善后:P组(异丙酚组,n=25)先注入异丙酚0.6mg.kg-1,随后用微量泵以2mg/(kg.h)持续输注;R组(瑞芬太尼组,n=25)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RP组(异丙酚加瑞芬太尼组,n=25)先注入异丙酚0.3mg.kg-1,随后以1~1.5mg/(kg.h)泵入,瑞芬太尼以0.05~0.10μg/(kg.min)持续输注。观察呼吸、循环变化、镇静程度、镇痛质量、配合评分等。结果:PR组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P组和R组术中血压升高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患者有呼吸抑制,以R组最为明显;R组和P组重度镇静患者数高于PR组,与P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配合良好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组视觉模拟(VAS)评分分别与R组和P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组和PR组镇痛质量好于P组。结论:双侧颈浅丛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辅助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加瑞芬太尼镇静效果好,镇痛质量高,循环稳定,无呼吸抑制,患者手术过程中配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预防颈丛神经阻滞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46例,ASA Ⅰ~Ⅱ级,按先后随机将病人分为艾司洛尔组(Ⅰ组)和盐水对照组(Ⅱ组).予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混合液行双侧颈浅丛阻滞,回抽无血,各注入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10 ml.I组颈丛神经阻滞前静注艾司洛尔0.5mg/kg,继以0.01 m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前静注生理盐水3 ml.观察病人入室后的基础值.颈丛神经阻滞前,颈丛神经阻滞后1、3、5、10 min,肿物摘除即刻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通过心率一收缩压乘积(RPP)间接了解心肌氧耗.结果:两组病人在基础值、颈丛神经阻滞前的SBP、DBP、HR及RP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颈丛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的SBP、DBP、HR及RPP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后各时间点的SBP、DBP、HR及RP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尤其以3 min时最为显著(P<0.01),Ⅱ组颈丛神经阻滞后3、5、10 min的SBP、DBP、HR及RPP均显著高于同期Ⅰ组(P<0.05)肿物摘除时.结论:应用小剂量艾司洛尔可以有效防止颈丛神经阻滞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神经阻滞组(C组,40例)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D组,40例),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前后SBP、DBP、HR、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MAP和HR在切皮、术中及术毕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但地佐辛组低于对照组(P<0.05)。C组麻醉镇静、镇痛、手术满意度等均低于D组,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各时点SpO2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S1,S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颈丛麻醉后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结果S1,S2组Ramsay评分、VAS评分、患者合作分数、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组(R组)。F组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R组诱导同F组,静脉维持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药用量、麻醉恢复情况、术中血压、心率变化。结果:R组麻醉循环波动小,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费用相对较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更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2.
孙柳生  杨善林 《安徽医药》2006,10(5):335-336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甲状腺肿块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罗哌组(A组)和布比组(B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0.37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各20 m 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评价麻醉效果,记录并发症以及麻醉过程中的HR、SBP、DBP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麻醉后HR、SBP、DBP均明显升高(P<0.05)。A组病人抬头肌力影响低于B组(P<0.01)。结论0.375%罗哌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由于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时对颈项运动功能影响较轻,故较布比卡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气管插内管全身麻醉在甲状腺次切除手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拟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神经阻滞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颈丛神经阻滞组经C4一点法穿刺,局麻药使用0.9%甲磺酸罗哌卡因,深丛7 ml,浅丛8 ml,静脉芬太尼、丙泊酚维持.全身麻醉组常规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瑞芬、维库溴铵、丙泊酚静脉维持.术中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镇痛和肌松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与颈丛神经阻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是安全、平稳、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局麻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颈丛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4组患者均于入室常规监测、开放静脉通路后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A组用药为1%盐酸利多卡因针+0.375%盐酸罗哌卡因20ml,B组为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0.2μg/kg舒芬太尼20ml,C组为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0.3μg/kg舒芬太尼20ml,D组为1%盐酸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0.4μg/kg舒芬太尼20ml。阻滞20min后开始手术。观察记录颈丛阻滞前(T0)、探查甲状腺(T1)、切除肿瘤(T2)、离室时(T3)的SBP、DBP、HR、SpO2,评价麻醉效果,同时记录麻醉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嗜睡等。结果 T0时4组患者所测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HRA、B组在T1、T2时点均明显高于T0(P〈0.05),C、D组在T1、T2时点与A、B组比较(P〈0.05);四组SpO2无明显差异(P〉0.05);C、D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9%、100%;四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局麻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颈浅丛神经阻滞,均能不同程度增强麻醉效果,且安全、舒适,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复合颈浅丛麻醉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0例甲状腺腺瘤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颈浅丛阻滞麻醉+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B组30例,颈浅丛阻滞麻醉+静脉注射芬氟合剂组;C组30例,穴位注射芬氟合剂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组。结果:患者疼痛情况比较,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C组(P<0.01);B组与C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脉搏血氧饱和度B组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B组、C组比较,A组血压、心率高于其它组(P<0.05)。3组比较,术后追踪观察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及膈神经麻痹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B组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芬氟合剂复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某院收治的60例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患儿,术中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和对照组(30例,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T0时段的HR、DBP、S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段的HR、DBP、SB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意识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的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氧化亚氮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78岁,ASAⅡ~Ⅲ级,随机分成两组(R组和Y组)。R组(n=20)以微泵输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吸入60%氧化亚氮与硬膜外阻滞维持麻醉。Y组(n=20)以吸入60%氧化亚氮与硬膜外阻滞维持麻醉。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收缩压(SBP)最低值时(T2)、探查时(T3)及气管拔管时(T4)的SBP、舒张压(DBP)和脉搏(P)的变化。结果R组麻醉诱导后至手术开始前SBP、DBP、P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Y组SBP、DBP麻醉诱导后至手术开始前均低于麻醉前(P<0.01),P也较麻醉前慢(P<0.05)。Y组SBP、DBP在T2、T3均较R组低(P<0.01)。结论瑞芬太尼氧化亚氮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上腹部手术,术中循环较氧化亚氮复合硬膜外麻醉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 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常规检测无创血压(SBP和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开胸探查(T3)、拔除气管导管(T4)时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和血糖(Glu)水平。结果 T1、T2、T3、T4时瑞芬太尼组SBP和DBP与T0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舒芬太尼组与T0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与瑞芬太尼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两组HR和SpO2与T0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T1、T2、T3、T4时瑞芬太尼组NE、Cor、AngⅡ、PRA、ALD和Glu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舒芬太尼组除NE外,其他多数指标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并且与瑞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结论相比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可减轻食管癌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其可能通过抑制NE、Cor、ANGⅡ、PRA、ALD和Glu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持续微量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和颈丛神经阻滞并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30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强化加局麻组(J组)。两组术前两组患者术前30 min东莨菪碱0.3 mg肌内注射,鲁米那0.1 mg肌内注射。R组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050.08μg/(kg?min)。J组用芬太尼3μg/kg单次给药,1%利多卡因20 m L局麻。观察手术中疼痛及呼吸抑制、肌强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手术中镇痛效果300例全部满意。其中R组比J组效果强(P<0.05)。其中R组有1例轻度呼吸抑制Sp O2下降到92%经给氧处理后迅速恢复正常,J组3例呼吸遗忘经静脉注射纳洛酮0.10.08μg/(kg?min)。J组用芬太尼3μg/kg单次给药,1%利多卡因20 m L局麻。观察手术中疼痛及呼吸抑制、肌强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手术中镇痛效果300例全部满意。其中R组比J组效果强(P<0.05)。其中R组有1例轻度呼吸抑制Sp O2下降到92%经给氧处理后迅速恢复正常,J组3例呼吸遗忘经静脉注射纳洛酮0.10.2 mg拮抗后好转,10例患者出现体动,余285例患者麻醉过程Sp O2全部在95%以上,300例患者均无肌强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微量输注瑞芬太尼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瑞芬太尼能有效控制血流动力学,起效快,恢复快,安全性高,其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63-16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单纯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比较。方法选择需行宫腔镜手术的妇女6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组(A组),单纯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术前2min,静注0.04mg/kg(浓度为1mg/ml)瑞芬太尼1.0μg/kg持续静注60s,随即以0.1μg/(kg·min)持续输注,B组:瑞芬太尼1.5μg/kg持续输注60s,随后以0.15μg/(kg·min)持续输注。结果两组对镇痛效果均表示高度满意,术中两组SB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低于B组。术后两组的HR,SpO2,S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但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