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FGFC1的纤溶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洋微生物产生的吡喃并异吲哚酮化合物FGFC1体外和实验动物体内促纤溶作用.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1TC)纤维蛋白降解法和急性肺血栓大鼠模型法研究FGFC1体外和体内的纤溶促进作用.结果:在体外FITC-纤维蛋白降解实验中,FGFC1在0.5~ 25 μmol/L浓度范围内,其纤溶促进作用随着浓度升高逐渐增强;当FGFC1浓度≥25 μmol/L时,其纤溶促进作用维持在最高水平,EC50为5 μmol/L.在大鼠急性肺血栓实验中,FGFC1的剂量为5或10 mg/kg能溶解肺血栓,达到与5 nmol/L剂量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相当的溶栓效果.结论:溶栓药物先导化合物FGFC1具有优良的纤溶促进作用和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山楂总黄酮注射液对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所致局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三氯化铁局部涂抹损伤血管形成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以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为观察指标,研究山楂总黄酮对大脑中动脉血栓所致局部脑缺血的预防作用.结果 山楂总黄酮12mg/kg、24mg/kg、48mg/kg静脉注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脑含水量,山楂总黄酮24mg/kg及48mg/kg静脉注射可显著降低大鼠脑梗死范围.结论 山楂总黄酮注射液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凯力康对大鼠脑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三氯化铁局部涂抹损伤血管形成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以脑梗死范围、行为障碍、脑组织病 理改变为观察指标,研究凯力康(kallidinogenase)对脑血栓所致局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凯 力康3.50×10-3、8.75×10-3、17.5×10-3PNAU/kg于术后30min静脉注射,能剂量依赖地明显缩小脑栓塞 24 h的脑梗死范围,改善行为障碍。维脑路通50 mg/kg的改善神经症状的作用与大剂量凯力康(17.5×10-3 PNAU/kg)作用相当.而其缩小脑梗死面积的作用与凯力康8.75×10-3PNAU/kg的作用相当。脑组织病理检查显示, 不同剂量的凯力康组动物大脑中动脉内血栓溶解、断裂,溶解后残留的血栓成空洞状、蜂窝状.脑组织缺血病变较 轻。维脑路通50 mg/kg能部分溶解、断裂大鼠大脑中动脉内血栓,残留的血栓成空洞状、蜂窝状,脑组织缺血病 变较轻,其作用强度与凯力康中剂量的作用相当。以上结果提示,凯力康可能通过抑制脑血栓形成,从而减轻血栓 形成所致的局部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五步蛇毒纤溶组分Ⅱ对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五步蛇毒纤溶组分Ⅱ对大鼠颈动脉血栓有无溶栓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舌下静脉注射五步蛇毒纤溶组分Ⅱ,分为3个剂量组(n=10),其剂量分别为625μ·kg-1、1250μVg·kg-1和2500μ·kg-1。用尿激酶作用阳性对照,其剂量分别为1250IU·kg-1、2500IU·kg-1和5000IU·kg-1。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给药lh后,五步蛇毒纤溶组分Ⅱ组溶解血栓的重量(三上s)分别是(1.9士0.6)mg、(4.8土0.9)mg和(7.0土0.8)mg。尿激酶组溶解血栓的重量(王士s)分别是(l·6上0·5)mg、(2.3土0.7)mg和(3.0土0.4)mg。生理盐水组溶栓重量(Z士s)为(0.6土0.2)mg。五步蛇毒纤溶组分正组、尿激酶组与生理盐水组作t值检验,PMO.01。结论五步蛇毒纤溶组分I和尿激酶对大鼠颈动脉血栓都有溶栓作用,并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毕赤酵母表达野生型去氨普酶(DSPAwt)及其突变体F195和QNRR的溶栓活性,为开发新型溶栓类药物奠定基础。方法:以阿替普酶(rt-PA)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野生型DSPAα1为阳性对照,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通过对血栓重量、出血时间、大鼠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测定考察毕赤酵母表达DSPAwt及其两种突变体的溶栓活性。结果:DSPAwt及其突变体F195和QNRR在0.7mg/kg和1.5mg/kg剂量下均有一定的溶栓活性,其中DSPAwt溶栓作用较弱,有效动物数少,溶栓率较低,相同剂量突变体F195和QNRR溶栓作用显著增强,溶栓效果与DSPAα1接近。此外,不同剂量各样品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大鼠出血时间,延长大鼠血浆TT、PT和APTT,提高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结论:通过酵母表达系统有望获得具有高溶栓活性的突变型DSPA,从而开发成新一代溶栓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脑益嗪对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报道脑益嗪对大鼠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及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经大鼠颈动脉顺行注射复合血栓诱导剂造成脑血栓模型,测定伊文思兰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实质的量以反映脑血栓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脑益嗪(67 mg/kg,灌胃)有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半体内实验表明脑益嗪(34 mg/kg,灌胃)可抑制兔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7.
丹参对实验性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黑龙江医药》2007,20(6):624-624
目的:观察丹参对实验性静脉血辁的影响.方法:大鼠采用结扎下腔静脉形成静脉血栓模型进行实验,大鼠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50mg/kg及100mg/kg.结果:大鼠体内实验(iv)表明它具有抑制静脉血栓,阻抑胶原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当剂量为50mg/kg及100mg/kg时,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1.9%和54.8%(p<0.05).讨论:说明丹参有温和的抗静脉血栓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凝集及增加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大鼠脑梗死模型,考察静脉注射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的比值(t-PA/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八因子(FⅧ)、凝血七因子(FⅦ)与颅内出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阿替普酶组、对照组、假手术组,阿替普酶组为成功构建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后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对照组为成功构建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假手术组为仅进行颈动脉暴露不进行血栓栓塞操作,手术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阿替普酶组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2 h、给药后4 h采血,其他两组采血时间与阿替普酶组对应。比较三组间血浆内MMP-9、t-PA/PAI-1、VWF、FⅧ、FⅦ的含量。采血后对大鼠进行灌注取脑,脑组织切片进行TTC染色,在白色脑梗死区域内有红色出血点及血肿认定为出血。阿替普酶组大鼠根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并进一步比较两组间MMP-9、t-PA/PAI-1、VWF、FⅧ、FⅦ的变化差异及其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结果:阿替普酶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各28只,其中阿替普酶组出血8只;对照组出血2只;假手术组出血0只。血浆中的MMP-9、t-PA/PAI-1、VWF、FⅧ、FⅦ在3组内3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阿替普酶组出血动物与未出血动物血浆中的MMP-9、t-PA/PAI-1、VWF、FⅧ、F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后,通过检测血浆中的MMP-9、t-PA/PAI-1、VWF、FⅦ、FⅧ,难以预测溶栓后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2高剂量给药组(2mg/kg)、F2中剂量给药组(1mg/kg)、F2低剂量给药组(0.5mg/kg)。模型组及F2各给药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各组分别于术后7d取颈总动脉段,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7d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面积、血管壁细胞PCNA表达显著增加(P<0.01),F2剂量依赖地降低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壁α-actin阳性染色减少,F2各给药组可增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阳性染色率。结论:F2能抑制兔颈总动脉机械损伤后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犬钩虫抗凝肽(Ancylostoma caninum anticoagulant peptide,AcAP5)是一种已报道的FXa抑制剂,它对防止血栓溶解的TAFIa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文进一步研究rAcAP5的纤溶活性和溶栓活性。采用发色产物法测定rAcAP5对TAFIa的抑制作用,用比浊法测定rAcAP5对尿激酶(UK)诱导的纤维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通过血栓称重法进行体外溶栓实验和体内动静脉旁路溶栓实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正常大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rAcAP5浓度依赖地抑制TAFIa活性,其IC50为63.7 nmol/L,为一个强的TAFIa抑制剂。rAcAP5(5-40 nmol/L)能够显著地加速尿激酶诱导纤维蛋白的溶解,缩短纤溶时间。rAcAP5能够提高尿激酶诱导的血栓减重(P<0.05),单独使用rAcAP5也能显著增加体外实验的血栓减重(P<0.05)。在大鼠体内的动静脉旁路模型中,单次静脉给予rAcAP5(50-200μg/kg)能够剂量依赖地增加血栓减重(P<0.01)。rAcAP5在有效剂量对正常大鼠的EL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FD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rAcAP5是一个强效溶栓多肽,它可能通过抑制TAFIa的活性而在血栓表面具有溶栓活性,而不影响循环血液中的纤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肝素对体内、体外血栓的溶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体内、外血栓的溶解作用。方法:(1)取雄性家兔动脉血,制备人工血栓,放入贫血小板血浆中,观察LMWH对血栓的溶解作用;(2)于家兔一侧颈外静脉制备血栓,观察耳缘静脉用药(800,400,200IU·kg-1)后静脉血栓溶解情况;同时测定APTT、EL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不同于尿激酶,LMWH体外无溶栓作用;体内给药200~800IU·kg-1能有效地溶解体内血栓,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并呈剂量依赖性,400IU·kg-1溶栓作用与尿激酶5000U·kg-1相似。结论:LMWH通过激活体内纤溶系统发挥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海洋双吲哚生物碱FGFC1对大鼠脑微血栓的纤溶作用。方法 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纤维蛋白诱导大鼠脑微血栓形成,低场核磁共振血栓成像和组织切片评价脑微血栓动物模型构建;颈静脉注射给药FGFC1,荧光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浆荧光强度,ELISA方法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纤溶酶原活性。结果 低场核磁共振血栓成像和HE染色组织切片显示异硫氰酸荧光素-纤维蛋白诱导大鼠脑部密度增强和脑血管管壁增厚;冷冻组织切片显示脑血管存在荧光亮斑;血浆荧光强度显示2 h时异硫氰酸荧光素-纤维蛋白诱导大鼠脑微血栓形成;当FGFC1给药剂量为5 mg/kg时,给药后2 h大鼠血浆FDP、D-D及PLG活性分别为595.24 ng/mL、5.70 ng/mL和86.98 IU/L,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异硫氰酸荧光素-纤维蛋白诱导大鼠形成脑微血栓模型,FGFC1能够增强脑微血栓动物模型的纤溶活性,实现脑微血栓溶解;海洋纤溶化合物FGFC1具有发展为溶解脑微血栓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将通过蛋白质工程获得的抗凝溶栓双功能蛋白水蛭素12肽-瑞替普酶(HV12p-rPA)制备成靶向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溶栓效果。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HV12p-rPA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采用碳二亚胺法偶联抗纤维蛋白原单克隆抗体(McAbSZ-65)制备HV12p-rPA靶向脂质体,采用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考察HV12p-rPA靶向脂质体的体内溶栓效果。结果:最佳处方中HV12p-rPA脂质体的粒径为(142.45±1.20)nm,Zeta电位为(-30.63±0.48)mV,平均包封率为(91.59±1.39)%。靶向脂质体组(0.48±0.083)mg在相同剂量下(80k IU/kg)与PBS空白对照组(2.04±0.114)mg、游离HV12p-rPA组(1.2±0.100)mg和普通HV12p-rPA脂质体组(0.74±0.089)mg分别比较,其血栓干重明显减轻(P<0.05);靶向脂质体组与5倍剂量(400k IU/kg)的游离HV12p-rPA组(0.52±0.084)mg比较,其血栓干重较之偏轻(P>0.05)。制备出的靶向HV12p-rPA脂质体具有体内靶向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4.
溶栓1号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溶栓 1号是从蚯蚓中提取的酸性蛋白酶 ,并经进一步纯化 ,可静脉给药考察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并采用小鼠肺血栓模型 ,电刺激致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及穿线法形成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 3种实验性血栓模型 ,考察溶栓 1号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溶栓 1号静脉注射给药 (1 5 0、3 0 0、60 0u/kg)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并可明显抑制小鼠肺血栓、家兔颈动脉血栓的形成。溶栓 1号抑制血栓形成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不同的动物血栓模型,评价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方法:根据文献建立角叉菜胶诱发小鼠尾动脉血栓模型、动脉埋线诱发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以及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体外实验模型等,并进行改进。结果:角叉菜胶诱发小鼠尾动脉血栓形成,血栓发生率为90%,血栓长度为(15.8&#177;1.9)mm,阿司匹林25~100mg&#183;kg^-1,可以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栓发生率和缩短血栓长度缩短。阿司匹林还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动脉埋线诱发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血栓质量分别由(3.7&#177;0.6)mg降低为(3.0&#177;0.6),(2.3&#177;1.3)。(1.8&#177;0.4)mg,并能降低血浆中6-keto-PGF1/TXB2的比值。同时阿司匹林还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结论阿司匹林具有确切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适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及其抗动脉血栓作用机制。方法:以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与冰水浴造成血瘀模型,观察体内、外血栓形成、血小板黏附率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心适注射液各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小鼠体内血栓形成以及大鼠血小板黏附率,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抑制大鼠血栓形成。结论:心适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有效地对抗动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邓卅  李卫平  任开环  周琴  杨丽松  韩国柱 《中国药房》2007,18(30):2332-2334
目的:研究山麦冬总皂苷(TS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及抗凝血作用。方法:采用三氯化铁局部涂抹损伤血管的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观察TSL对大鼠行为障碍、脑梗死范围、相关脑区组织病理变化、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细胞表达率等指标的影响;采用毛细管法及断尾法观察TSL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10、40mg.kg-1TSL可显著减少大鼠脑梗死范围,改善行为学障碍,降低nNOS阳性细胞表达率;20、60mg.kg-1TSL可使小鼠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显著延长。结论:TSL对大脑中动脉血栓所致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溶栓剂联合神经保护剂治疗可能比单纯溶栓治疗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的假设,通过融合NR6和BH4设计了一种具有溶栓和神经保护双重功能的蛋白质TBN。NR6是通过将两个RGD序列引入溶栓蛋白AcAP5获得的,BH4是抗凋亡蛋白Bcl-xL的关键结构域。编码TBN和NR6的DNA合成后分别克隆到pET30a和pET16b载体中,两种蛋白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NR6带有His标签,通过镍亲和层析纯化,而TBN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纯化后的蛋白通过透析使其复性。通过大鼠动静脉旁路模型评价两种蛋白质的溶栓活性,在低剂量(6 nmol/kg)时, NR6和TBN具有一定的降低血栓重量的作用(P<0.05),高剂量(24nmol/kg)时二者可显著降低血栓重量。并且TBN表现出与NR6相同的溶栓作用,表明NR6在融合蛋白TBN中的功能未受影响。通过小鼠血栓栓塞性大脑中动脉堵塞(eMCAO)模型评价两种蛋白质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TBN降低梗死体积和抑制细胞凋亡的效果优于NR6。通过小鼠尾出血实验评价目的蛋白的出血副作用,结果发现与tPA相比, NR6和TBN的出血时间较短。这些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溶栓联合神经保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优于单独溶栓治疗。这两个蛋白具有作为新型溶栓候选药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姜国辉  袁玮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22(10):454-456,453
iv 甘糖酯50 mg/kg和25 mg/kg 能明显加速兔实验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溶栓作用。体外溶栓实验表明,甘糖酯25 mg/ml 溶栓作用明显强于等抗凝效价的肝素。iv 甘糖酯25 mg/kg 和6.25 mg/kg 可使家兔血浆 ELT 缩短,血清 FDP 含量增加,血浆 Fg 含量减少。提示甘糖酯能提高纤溶功能并具有良好的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爱通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犬血栓栓塞性卒中模型中的动、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放射介入法建立犬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MCA)完全阻塞后3小时,随机双盲地选取经MCA注射rtPA(0.4mg/kg),静脉滴注rtPA(0.8mg/kg)或生理盐水对照,治疗后24小时进行病理学评定.结果动、静脉溶栓组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缺血性脑梗死容积显著小于对照组.而动、静脉溶栓二组之间的血管再通率、脑梗死容积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rtPA动、静脉溶栓疗效均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