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经术中置于受压神经根旁的硬膜外管注射给药,探讨利美达松+利多卡因加速患者根性症状恢复的作用。结果:1、给药2小时治疗组的疼痛分数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组(P<0.05),之后各时相点治疗组的疼痛分数均非常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组(P<0.01);2、给药后48小时治疗组的直腿抬高角度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组(P<0.05),给药后7天治疗组的疼痛分数非常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组(P<0.01);3、未发现与用药和置硬膜外管有关的并发症。作者对神经根周围注射利美达松+利多…  相似文献   

2.
苏宏  区锦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54-1955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药、针灸及两者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针灸治疗;B组单纯硬膜外腔注药治疗;C组针灸与硬膜外腔注药结合治疗。针灸每天都进行1次治疗;硬膜外腔注药治疗则每7天1次,2-3次1个疗程。结果:A、B、C组治疗后VAS值均明显下降,很C组冶疗后VAS值最明显〈A、B组(P〈0.05);平均改善指数A组为0.49,B组为0.51,C组为0.55,C组〉A、B组(P〈0.05);改善率A组为74.2%,B组为81.0%,C组为91.5%,C组〉A、B组(P〈0.05)。结论:A、B、C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疗效,C组最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拟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n=20),A组患儿选择临床常用的罗哌卡因配制浓度,即0.33%罗哌卡因+0.7%利多卡因采用盲探法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配制浓度,即0.1%罗哌卡因+0.7%利多卡因,而后在B超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儿麻醉镇痛起效时间、麻醉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臂丛神经阻滞失败率。结果B组镇痛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5),A组臂丛神经阻滞失败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儿麻醉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骶管注入咪唑安定用于婴幼儿下腹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婴幼儿下腹部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A组为1%利多卡因(1ml/kg)行骶管阻滞,B组为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1ml/kg),C组为1%利多卡因+50ug/kg咪唑安定(1ml/kg),D组1%利多卡因+0.25oA罗哌卡因+50ug/kg咪唑安定(1ml/kg)。观察术后24小时各时点镇痛、镇静效果度副作用。结果术后6小时B,C,D组疼痛减轻度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苯后疼痛客观评价B,C,D组明显优于A组(P〈0.05)。镇静效果C、D组明显优于A,B组,4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骶管注入50ug/kg咪唑安定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时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肩周炎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各组条件基本一致,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疗效比较。A组口服消炎镇痛药芬必得每次0.6g,每日2次,通经活血药盘龙七每次0.6g,每日3次,10d为1个疗程;汽化药热疗,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功能锻炼,每日数次。B组肩胛上神经阻滞(1%利多卡因10ml+醋酸强的松龙25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口服盘龙七+汽化药热疗+功能锻炼。C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利多卡因10m1),待阻滞完善后行手法松解肩关节的粘连,松解粘连后采用痛点阻滞(2%利多卡因2ml+醋酸强的松龙25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口服盘龙七+功能锻炼。结果 三组治愈率:A组13%,B组66%,C组93%。C组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 综合疗法是治疗肩周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潜伏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用药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足月单胎的初产妇150例,ASAI~Ⅱ级,无麻醉及产科经阴道分娩禁忌证,自愿要求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采用利多卡因+舒芬太尼,B组采用利多卡因+PCEA泵液,C组采用利多卡因+生理盐水。3组均在宫口扩张〈3cm时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第一、二、三产程的时间,VAS评分,剖宫产或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第一产程明显短于B、C组;B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A、C组;C组的镇痛效果低于A、B组(P〈0.05);各组在第二、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采用硬膜外注射1%利多卡因+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确切,能缩短产程,不增加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影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3、4ml/h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对运动神经阻滞后恢复和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50例择期脊柱手术病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以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镇痛液(0.2%罗哌卡因150ml+芬太尼0.3mg)持续硬膜外给药。按给药速度分为3组,A组:2ml/h;B组:3ml/h;C组:4ml/h。全部病例无按压PCEA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疼痛进行评分。结果术后48h不同阶段VAS评分,B组、C组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含罗哌卡因6mg/h,芬太尼6μg/h)背景剂量3ml/h是国人PCEA镇痛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栓通与神经妥乐平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妥乐平。两组疗程皆为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7.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与神经妥乐平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神经妥乐平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观察神经妥乐平对周围神经损伤病人的疗效。方法 :86例周围神经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神经妥乐平治疗组 44例 ,给神经妥乐平wk 1~ 2 ,6mL ,iv,qd或 3mL ,im ,qd ,wk3~4改为口服 ,2片 ,bid ;对照组 42例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疼痛、麻木、感觉减退、感觉过敏、乏力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神经妥乐平组的改善率分别为 87% (疼痛 )、88% (乏力 )、88% (感觉减退 )、62 % (麻木 )、5 6% (感觉过敏 )。疼痛与乏力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神经妥乐平组总有效率在治疗 4wk时为 1 0 0 % ,对照组为 69% ,2组间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神经妥乐平可安全、有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对肠蠕动的彤响。方法随机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n=30)下腹部、下肢手术各15例。A组(芬太尼组):0.2%罗哌卡因+0.0002%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B组(吗啡组):0.2%罗哌卡因+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C组(局麻药组):0.2%罗哌卡因;D组(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后施行硬膜外腔镇痛。镇痛后48h内随访患者,记录疼痛程度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A、B两组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其优良率分别为93%、97%,C、D组镇痛效果差,其优良率分别是47%、13%:A、B两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D组(P〈0.05)。下肢手术患者比下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短(P〈0.01);同类手术,四组患者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或吗啡术后镇痛都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下肢手术患者比下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混合痔术后应用0.1875%罗哌卡因硬膜外腔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混合痔患者54例,随机分为硬膜外腔自控镇痛(A)组20例、局部镇痛(B)组14例、空白对照(C)组2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2—48h内镇痛效果(VAS)、对排便疼痛、尿潴留、创缘水肿等并发症的对比;并对A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组患者术后2-48h疼痛VAS均值统计A组与B、C组比P〈0.01;术后48h内排便疼痛VAS均值统计A组与B、C组比P〈0.01:72h内3组术后尿潴留情况统计A组与C组P〈0.05,A组与B组P〉0.05;术后肛缘水肿统计3组间P〉0.05;术后A组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未见明显波动.无下肢运动阻滞。结论: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在混合痔术后镇痛中的使用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注药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剖宫产术2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针尖斜面向尾端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然后针尖斜面转向头端,观察3~5 min无全脊髓麻醉等异常情况再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之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改平卧位后继续注入1.7%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对照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按传统教学方法给药。记录两组产妇阻滞平面、术中疼痛强度及胎儿娩出时间,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平面为(14.43±1.21)、术中疼痛评分(1.61±0.92)分、胎儿娩出时间(1.8±0.6) min,均优于对照组( t=12.76、13.07、12.86,均P<0.05);两组间MAP、HR、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4.32、2.73、3.54、3.06,均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向硬膜外腔两端注药方法用于剖宫产术比传统给药方法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涂立刚  余四海 《医药导报》2007,26(6):626-627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方法各种腰腿痛患者共147例,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给予神经妥乐平3 mL,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20 mg+维生素B121 000 μg,两组药物均加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用注射用水稀释至20 mL。混合液进行骶管加痛点阻滞治疗,每周2次,连续2周。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疗效。结果神经妥乐平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9.2%(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对腰腿痛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两组分别于麻醉前30 min(T0)、切皮后2 h(T1)、术后2 h(T2)和术后24 h(T3)采外周静脉血检测CD3+、CD4+、CD4+/CD8+、CD3+HLA-DR+和自然杀伤( NK)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T2、T3时VAS评分分别为(3.86±0.46)分和(3.62±0.26)分,明显高于B组的(1.67±0.57)分和(1.94±0.42)分(t=4.624、4.841,均P<0.05)。 CD3+、CD4+、CD4+/CD8+、CD3+HLA-DR+与NK细胞指标:A组麻醉后各个时点上述指标均低于麻醉前(均P<0.05);B组在T1、T2时上述指标均低于麻醉前(均P<0.05);而在T3时与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麻醉后各时点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比全凭静脉麻醉对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抑制更轻。  相似文献   

15.
张忠慧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745-746
目的:观察对比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与常规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年龄65~84岁择期耻区以下手术患者50例,其中股骨头置换术16例,股骨颈骨折DHS内固定术6例,下肢骨折内固定23例,前列腺电切术3例,双下肢大隐静脉剥脱术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用0.75%罗哌卡因1mL+芬太尼0.5mL(25μg)+10%葡萄糖1mL;B组25例,用0.75%布比卡因1.5mL+10%葡萄糖1mL。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腰麻后麻醉效果不满意时,硬膜外腔追加0.75%盐酸罗哌卡因完善麻醉。观察两组用药后血压、心率、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镇痛完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B组慢(P〈0.01),A组痛觉维持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B组快(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美式脊椎矫正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美式脊椎矫正与神经松动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和中频电疗法联合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第1次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83% vs .83.33%)( P<0.05)。结论美式脊椎矫正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颈椎病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中,比较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外导管与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20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随机分为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组,n=100)和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膜外导管组(B组,n=100),以阻力消失作为判断硬膜外穿刺针顺利到达硬膜外腔的标志,记录放置硬膜外导管时遇到的阻力、触电感发生情况及阻滞平面达R的局麻药剂量,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人口学特征及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未遇到明显阻力分别为47.0%和91.0%,遇到轻微阻力分别为40.0%和8.0%;遇到阻力较大,放入导管困难分别为13.0%和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触电感发生率为10.0%,B组触电感发生率为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需罗哌卡因剂量A组(133.0±26.0)mg、B组(121.0±7.0)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分A组(1.45±0.43)分、B组为(0.47±0.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膜外导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腔麻醉中,硬外置管顺利,可明显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田玉红  于佳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252-2253
目的研究勿留置导尿管的硬膜外镇痛配方用于硬膜外手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n=30例),A组:(芬太尼组)0.2%罗哌卡因+0.0002%芬太尼+0.005%氟哌利多;B组:(吗啡组)0.2%罗哌卡因+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C组:(局麻药组)0.2%罗派卡因;13组:(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后施行硬膜外腔术后切口镇痛。均采用扬州华夏镇痛泵,施行48h镇痛。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输注量2ml/h,单次自控给药量1ml,锁定时间为20min)进行镇痛。结果4组镇痛结果显示,A、B两组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其优良率分别为93%、97%(P〉0.05),镇痛效果是可靠的,C组镇痛效果差,其优良率为47%,D组镇痛效果最差,其优良率为13%。B组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这可能与B组应用吗啡有关。而C、D两组虽无副作用发生,但镇痛效果不如A、B两组。A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低于B组而镇痛效果强于C、D两组。结论A组镇痛配方用于术中不需要留置导尿的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腰麻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腰麻药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lgesia,CSEA)分娩镇痛中对产妇的影响。方法60例初产妇按入院前后随机分成2组。L2-3 CSEA联合穿刺成功后,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25%布比卡因1ml+2.5μg芬太尼1ml共计2ml;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7%布比卡因1ml+2.5μg芬太尼1ml共计2ml,常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MBS)评价产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1、A组和B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两组起效时间相同。同一时点镇痛效果相同。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腰麻镇痛时间146分钟与A组150分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产程:活跃期A组140分钟和B组142分钟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产程A组65分钟和B组60分钟比较有延长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助产率A组7(23.3%)与B组3(10%)比较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第三产程无差别(P〉0.05);3、A组与B组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下肢运动阻滞程度,A组MBS为3.9分与B组4.97分比较运动神经阻滞较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4、A组阻滞平面T2高于B组T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组和B组起效迅速、镇痛完善,都是行之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但B组对产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微,麻醉平面易于调控,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更具有优越性。CSEA分娩镇痛中,腰麻药选用1.7mg布比卡因更合适。  相似文献   

20.
高迎春  李长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792-1793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在高危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组(单纯放疗组)给予腔外照射+腔内照射,B组(放疗+化疗组)除了给予和A组相同的放疗之外,在放疗的间隙期给予DDP30mg+5-FU 0.75g,每周一次,共四次。结果A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46%,B组为72%(P〈0.05),A组3年元瘤生存率为41%,B组65%(P〈0.05),A组局部复发5例,B组无复发病例。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