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Zhang Y  Zhu JM  Liu CL 《药学学报》2012,47(3):399-404
为探讨金属离子Cu2+和Zn2+对β-淀粉样蛋白 (Αβ) 聚集的影响, 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 从Aβ40聚集体的形态、大小和细胞毒性等多个角度研究了Cu2+和Zn2+对Aβ40聚集的作用。结果表明, Cu2+和Zn2+都能促进Aβ40的聚集, 并且两者能改变Aβ40聚集体的形态和大小。Zn2+诱导Aβ40聚集产生纤维状聚集体, 而Cu2+诱导Αβ40聚集产生纤维状和无定形聚集体。此外, Aβ40还原Cu2+产生了H2O2。本研究结果分析了金属离子与Αβ40聚集的关系, 阐明了金属离子在阿尔兹海默病 (AD) 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Z4A5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Z4A5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稳定性以及对已聚集血小板的解聚作用。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Z4A5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和稳定性及对ADP诱导聚集血小板的解聚作用。结果 Z4A5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半数抑制浓度(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IC50)为(0.46±0.05)μmol.L-1(n=10,P<0.05);Z4A5在血浆中孵育3 h仍保持85.55%(P<0.05)的活性;10μmol.L-1 Z4A5在加入ADP诱导聚集的血小板3 min及7 min后的解聚率为分别为22.66%(P<0.05)及30.93%(P<0.01)。结论 Z4A5在体外有较强的、稳定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对聚集血小板有一定的解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脂毒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体外诱导建立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罗丹明123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研究丹酚酸A改善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浓度为400μmol/L的棕榈酸可显著导致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P<0.05)。不同浓度(10、20、40、80μmol/L)丹酚酸A暴露对心肌细胞无毒性作用(P>0.05)。丹酚酸A干预显著改善脂毒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激活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可显著增强脂毒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P<0.05),而抑制TLR4显著减轻棕榈酸诱导的细胞脂毒性(P<0.05)。此外,丹酚酸A显著抑制棕榈酸诱导的TLR4及其下游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 MAPK)(P<0.05)。结论:丹酚酸A改善脂毒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LR4/JNK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乙酰丹酚酸A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吁文贵  徐理纳 《药学学报》1994,29(6):412-416
乙酰丹酚酸以A(ASAA)是丹参有效成分衍生物。体外实验表明,ASAA对ADP、胶原、AA和凝血酶诱导的大鼠和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半体内实验中,ASAA对多种诱导剂所致血小板聚集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持续时间达2h以上。此外,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ASAA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5-HT释放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ASAA可能是一作用广泛的血小板功能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刘思园  孙华  朱俐 《江苏医药》2012,38(6):641-643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Cu2+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Aβ1-40)聚集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磺素T荧光标记研究DMY对Cu2+诱导Aβ1-40聚集的影响,MTT法检测SH-SY5Y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 DMY能明显抑制Cu2+诱导的Aβ1-40聚集,对已形成的Cu2+-Aβ1-40聚集物有解聚作用,且能有效防止Cu2+和Aβ1-40共同诱导的SH-SY5Y细胞活力的下降。结论 DMY对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及其单体成分对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刺激组、加药组,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丹红注射液、水和醋酸乙酯萃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对小胶质细胞活力及LPS诱导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结果 丹红注射液及醋酸乙酯萃取物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没有抑制作用,但是丹红注射液水萃取物以及丹酚酸A可以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情况下抑制NO产生.结论 丹红注射液水萃取物中的某些成分以及丹酚酸A抑制激活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可能是丹红注射液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丹参中三种水溶性成分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黄诒森  张均田 《药学学报》1992,27(2):96-100
从丹参中提取的三种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B和丹罗酚酸,对由维生素C-NADPH或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都有很强的抑制效应,其作用强弱依次为丹酚酸A、丹酚酸B、丹罗酚酸,比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强百倍至千倍。机制之一是这些成分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  相似文献   

8.
从丹参Salvia militiorrhiza的水提物中分离出一个缩酚酸类成分-丹酚酸A,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抑制H~+,K~+-ATP酶的作用。本文就其对胃的H~+,K~+-ATP酶、胃酸分泌和实验性溃疡模型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1)对H~+,K~+-ATP酶的作用:丹酚酸A对于由猪胃粘膜中获得的H~+,K~+-ATP酶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IC_(50)为5.2×10~(-7)mol。丹酚酸A上的六个羟基的乙酰化可使其活性完全消失。 (2)抑制H~+,K~+-ATP酶的动力学研究:为弄清丹酚酸A作用类型,考察了ATP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棕榈酸诱导的AML12肝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AML12细胞建立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采用Bodipy染色法观察胞内的脂滴,采用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荧光细胞通透性染料罗丹明123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Ⅰ(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蛋白表达。结果:棕榈酸作为肝细胞脂毒性诱导剂可显著降低AML12细胞存活率,加重细胞内脂质沉积,而丹酚酸A干预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毒性损伤(P<0.05)。其次,丹酚酸A干预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及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1)。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棕榈酸可显著抑制AMPK及SIRT1蛋白表达(P<0.05),而经过丹酚酸A处理可显著升高棕榈酸抑制的SIRT1及AMP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丹酚酸A可有效改善脂毒性诱导的肝细胞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MPK及SIRT1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UVECs氧化损伤模型,观察丹酚酸A(10,20和40μg·mL-1)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比色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丹酚酸A可抑制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同时增加SOD的活性,降低MDA的水平,减少LDH的漏出量,增加NO的释放,降低Caspase-3的活性。且丹酚酸A的上述作用均呈质量浓度依赖性。结论丹酚酸A可以有效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1.
以Ala-Gln二肽与ZnSO4反应,制备出Ala-Gln-Zn2+配合物溶液,透析除去SO42-、游离及不稳定结合的Zn2+,再冷冻干燥,获得Ala-Gln-Zn2+稳定配合物冻干粉,二肽与Zn2+的配位比(mol/mol)为2∶1。配合物羧酸羟基氢在3334.28cm-1的红外伸缩振动特征吸收消失,酰胺VN-H多重振动峰加强为在3334.28cm-1的单峰,1370 cm-1~1510 cm-1的酰胺(δNH+VCN)双重峰及在1100cm-1~1150cm-1区间的羰基强吸收双峰也明显增强。1H-核磁共振结果指出,配合物在12.57 ppm的羧酸羟基H信号消失,在3.74,4.55 ppm的化学位移比Ala-Gln二肽增加9.62%和24.49%,AFM呈现2分子二肽对1分子Zn2+的形貌。研究结果证明:2分子Ala-Gln二肽的C8羧基与Zn2+形成离子键,其羰基氧及C4酰胺平面上羰基氧分别提供孤对电子给Zn2+的空p轨道,形成配位键。配合物晶体呈球状,熔点183~184℃,logK4.46,抗羧肽酶A的水解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分别比二肽高4.15、4.77和4.33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丹酚酸B(SalB,中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份)对β淀粉样肽(AB)诱导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用MTT测定和流式细胞仪分析PC-12细胞的存活和凋亡情况。用Aβ1-40或Aβ1-40和SalB孵育PC-12细胞,观察丹酚酸B对抑制Aβ聚集和纤维形成的作用。分离大鼠线粒体,测定钙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葡萄糖和高脂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丹酚酸B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MTT法确定高糖高脂干预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剂量及药物浓度;用CD31免疫荧光染色对内皮细胞进行鉴定;利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葡萄糖形成类动脉粥样硬化伴糖尿病的细胞模型,分为正常组、高精高脂组、高糖高脂+丹酚酸B中剂量组、高糖高脂+丹酚酸B高剂量组以及高糖高脂+洛伐他汀组,用Hoechest33258染料作用于细胞,以检测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葡萄糖最佳浓度为44mmol/L,OX-LDL最佳浓度为50mg/L,丹酚酸B的有效浓度为10-4 mol/L,洛伐他汀的有效浓度为50μmol/L;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染色为绿色,中间的核不着色,证实为内皮细胞;高糖高脂作用于内皮细胞与正常水平的内皮细胞相比,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丹酚酸B处理后显著降低高糖诱导的凋亡率(P<0.01);丹酚酸B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皆高于高糖高脂+洛伐他汀组(P<0.05).结论:丹酚酸B可以抑制高糖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在防治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丹酚酸A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业已证明,丹酚酸A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多方面的作用。本实验用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研究局部应用丹酚酸A对白内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用0.05%的丹酚酸A(每日滴眼两次)对白内障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白内障形成过程减缓。而且给药组动物晶体内过氧化氢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减少,蛋白巯基和总巯基增加。体外实验表明,丹酚酸A对醛糖还原酶有一定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丹酚酸A可通过不同途径抑制白内障的形成,对糖性白内障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丹酚酸-A体外对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丹酚酸-A(Sal-A)对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方法用Cu2+体外诱导LDL过氧化,观察Sal-A对MDA,脂褐素和维生素E含量,氧化LDL电泳迁移率以及对LDL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及Sal-A螯合Cu2+的作用。结果LDL经Cu2+诱导过氧化后,丙二醛和脂褐素的生成增加,维生素E含量下降,LDL电泳迁移速度加快,LDL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增加。10-6~10-4 mol·L-1 Sal-A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上述改变,并且Sal-A能螯合Cu2+。结论丹酚酸-A可有效地抑制Cu2+诱导的人LDL氧化,该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及螯合铜离子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梅州引种丹参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梅州市引种丹参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结果本市引种品种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均达到药典规定标准。结论本市引种的丹参植株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达到药典标准,适合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参片中丹参的提取干燥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丽萍 《海峡药学》2008,20(3):17-2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制备过程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变化规律,为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在不同工序控制点取样,通过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并计算各工序步骤的转移率。结果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转移率较低,提取、干燥工艺是造成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低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回流温度及干燥环境、温度,提高丹参酮ⅡA、丹酚酸B转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脂蛋白通透性的影响及丹酚酸B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VEG、丹酚酸B及培养基加入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单层,与~(125)I-LDL共孵育,在不同的时间段用SN-695型液闪计数器测其通过细胞单层的百分率。结果:VEGF可显著增强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单层对~(125)I-LDL的通透性(P<0.01),这种增加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丹酚酸B能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这种高通透(P<0.01)。结论:上述结果提示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丹酚酸B对VEGF诱导血管内皮通透性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丹酚酸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最主要的水溶性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对丹酚酸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介绍了丹酚酸A和丹酚酸B等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通过保护血管内皮、舒张冠状动脉、促进血管再生、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炎性反应、抗细胞凋亡和清除自由基等多角度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丹酚酸对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的含量,考察丹参与黄芪配伍前后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测定丹参酮ⅡA的色谱柱为Water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为270 nm;测定丹酚酸B的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为286 nm。结果: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大多数低于药典规定,丹酚酸B的含量有高有低;丹参配伍黄芪后可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结论: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无相关性,其含量差异说明丹参的栽培技术有待加强;丹参配伍黄芪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说明了二者配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