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对麻黄-桂枝药对提取物、单味麻黄提取物和单味桂枝提取物中麻黄类生物碱、桂皮醇及桂皮酸的血浆药动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对药效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别灌胃麻黄、桂枝及麻黄-桂枝提取物,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麻黄类生物碱、桂皮醇和桂皮酸的浓度,采用DAS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SPSS13.0对两组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黄-桂枝组中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达峰浓度(C_(max))均明显大于麻黄组(P<0.05);麻黄-桂枝组中去甲基伪麻黄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明显大于麻黄组(P<0.05);麻黄-桂枝组中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平均驻留时间(MRT_(0-t))均明显小于麻黄组(P<0.05);麻黄-桂枝组中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半衰期(T_(1/2z))明显小于麻黄组(P<0.05)。麻黄-桂枝组中桂皮醇、桂皮酸的AUC_(0-t)和MRT_(0-t)均明显大于桂枝组(P<0.05)。结论麻黄与桂枝配伍后,增加了5种麻黄生物碱在体内的吸收浓度,延缓了去甲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在体内的消除,提高了桂皮醇和桂皮酸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麻黄与甘草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在 SD 大鼠组织分布特点,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揭示甘草对麻黄类生物碱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 - MS/ MS)法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麻黄与甘草配伍前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各组织液中麻黄类生物碱的浓度,比较麻黄与甘草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组织分布的差异。结果与麻黄组相比,麻黄与甘草配伍后,促进了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研究组织中的吸收和分布;加快了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从脑组织中消除;抑制了去甲基伪麻黄碱在心和脑组织中的吸收和分布,并加快了其从心和脑组织中的消除;不同程度地加快了去甲基麻黄碱从心、肺、肾的消除,加快了麻黄碱从心组织中消除,加快了甲基麻黄碱从肺和肾中的消除。结论麻黄与甘草配伍对麻黄类生物碱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麻黄中麻黄生物碱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建芳  牛长群  张建生 《药学学报》1991,26(11):852-857
本文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配备氮磷检测器对麻黄中六种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去甲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和甲基伪麻黄碱进行分离、测定。对生药样品预处理方法作了较大改进,采用直接碱化醚提法。简化操作步骤。用内标法,线性方程定最测定了国产十二种麻黄,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十二种国产麻黄的品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建生  田珍  楼之岑 《药学学报》1989,24(11):865-871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我国24个产地所产的12种麻黄生药进行了六种生物碱的定量分析,这六种生物碱是:麻黄碱(ephedrin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去甲基麻黄碱(norephedrine),去甲基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和甲基伪麻黄碱(methylpseudoephedrine)。根据分析结果,对这些麻黄生药的品质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右旋麻黄碱及其制剂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右旋麻黄碱及其制剂概况苗爱东,孙殿甲,李观海(空军乌鲁木齐医院药剂科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学院药学系药剂教研室右旋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又称伪麻黄碱,是麻黄碱(Ephedrine)的差向异构体。默克1889年从欧洲产的麻黄中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麻黄及其制剂中3种生物碱含量。方法 以乙腈-甲醇-0.1%磷酸溶液(1.5∶4∶94.5)为流动相,同时测定麻黄、金麻杏止咳片和麻杏止咳片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的进样量分别为0.102 9~0.686,0.025?11~0.167 4,0.022 23~0.148 2 μg,分别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6%,97.84%和98.42%,RSD分别为0.20%、0.94%和1.31%(n=6)。结论 所建立的HPLC可通过测定3种生物碱的含量综合评价麻黄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麻黄中含有十几种生物碱,其中有六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麻黄碱(一)Ephedrin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甲基麻黄碱(-)N-Methylephedrine、甲基伪麻黄碱(+)N-Methylpseudo-ephedrine、去甲麻黄碱(-)Nor-ephedrine、去甲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为人们所熟知。目前国内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已由麻  相似文献   

8.
宋帅  黄赵刚  沈陈林 《中国药师》2020,(9):1677-1681
摘要:目的:基于"性味药理"研究思路,选取麻黄挥发油和生物碱作为其辛温解表主要功效成分,从药物吸收转运角度研究麻黄解表发散的作用原理。方法:采用Caco-2细胞转运模型,HPLC同步对比分析麻黄挥发油加入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从板顶端(AP)→底端(BL)及BL→AP的双向转运过程的影响,计算表观渗透系数,并分析挥发油对其转运特征的影响。结果: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Caco-2细胞表观渗透系数(Papp)与浓度无显著关系。麻黄碱的Papp(AP→BL)约为19×10-6cm·s-1,伪麻黄碱的Papp(AP→BL)约为16×10-6cm·s-1,吸收作用均较好,外排率均值为0.72,推测其转运过程主要为被动转运过程。麻黄挥发油促进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转运吸收,其对伪麻黄碱促进吸收作用更为显著。结论:挥发油和生物碱在麻黄解表发散功效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12):1682-1685
目的:对全国不同地区市售麻黄药材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其质量进行评估。方法:收集了28个批次来源于全国7个不同产地、21个不同地区的麻黄药材,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的方法测定其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建立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药材中的总生物碱。结果:有10个批次的麻黄药材(占全部批次的35.7%)达不到2010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80%),且28个批次的样品中两种生物碱的总质量分数最高与最低相差45倍,总生物碱的质量分数最高与最低相差33倍。结论:所建立的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麻黄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市售麻黄药材以草麻黄为主,有效成分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劣质情况较为严重。有必要加强麻黄药材的市场监管,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陈燕  兰树敏  林壮民  梅清华  高玲  罗佳波 《今日药学》2012,22(7):388-391,397
目的建立同时分离检测麻黄中麻黄碱(Ephedrin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去甲麻黄碱(Norephedrine)、去甲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和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UV法,色谱柱:苯基柱(Alltima Phenyl,250mm×4.6 mm,5μm);流动相: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96∶4);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结果 5种生物碱在13.5 min内即可达到完全分离,E在2.000 8~40.016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PE在1.003 6~20.072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NME在0.199 2~3.984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NMP在0.200 0~4.00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ME在0.200 4~4.008 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各生物碱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2%~104%(RSD≤5.76%)。结论本方法可操作性强,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可为麻黄及含麻黄的中西药制剂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