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蒿素提取于传统中药黄花蒿,具有强大的抗疟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被发现对疱疹病毒科、黄病毒科和冠状病毒科等不同病毒科的多种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并可以抑制病毒诱导的炎症反应.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病毒的可能机制是烷基化宿主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的DNA结合域、抑制NF-κB p65的质核转运或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六神胶囊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分为六神胶囊组和地塞米松组,六神胶囊按9.76、4.88、2.44、1.22、0.61、0.31、0.15μg/ml梯度稀释;地塞米松按250、125、62.5、31.25、15.63、7.81、3.91μg/ml梯度稀释,选择细胞存活率大于90%的最大3个六神胶囊浓度和最大无毒剂量的地塞米松进行后续实验。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组,地塞米松组,模型组及六神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脂多糖诱导建立炎症模型。造模后六神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入筛选浓度的高、中、低浓度六神胶囊溶液各1 ml;地塞米松组加入筛选浓度的地塞米松溶液1 ml;模型组和空白组加入1 ml培养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一氧化氮(NO)的浓度,ELISA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IL-1β、TNF-α、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蛋白印迹实验检测核因子κB p65 (NF-κB p65)、磷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六神胶囊(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新型冠状(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大于14天患者病毒转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六神胶囊(丸)的体外抗病毒效应。方法通过细胞病变试验检测六神胶囊(丸)对新冠病毒(Omicron株)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_(50))。临床研究方案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No.ChiCTR2200057532)。选取50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无症状、轻型、普通型患者,采用随机数法表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神胶囊(丸)。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病毒平均转阴时间、转阴率、免疫学指标(IgG、IgM)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六神胶囊(丸)抗SARS-CoV-2(Omicron株)的IC_(50)为0.1948μg/mL。试验组患者病毒平均转阴时间(5.03±2.41)d,显著低于对照组(6.46±2.32)d(P<0.05)。与对照组比较,入组第5天试验组的转阴率更高[57.36%(15/26)vs.29.17%(7/24),χ^(2)=4.12,P=0.042];治疗期间试验组的转阴率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IgM、IgG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IgM水平升高(P=0.022)。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神胶囊(丸)具有体外抗病毒效应,六神胶囊(丸)联合基础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大于14天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可显著缩短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转阴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邓氏清毒饮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的抗病毒活性及其在调节宿主炎症免疫应答中潜在的作 用。方法观察邓氏清毒饮对H3N2 体外活性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邓氏清毒饮对A549 细胞感 染H3N2 病毒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趋化因子配体5(CCL-5)表达的影响。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核因子 抑制蛋白-κB(IκBα)、磷酸化核因子抑制蛋白-κB(p-IκBα)、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结果邓氏清毒饮23.4、11.7、5.85 mg·mL-1 可显著抑制H3N2 的体外复制,减少 病毒空斑形成;在mRNA 水平上可显著降低细胞因子IL-6、IL-8、IP-10、TNF-α、MCP-1 及CCL-5 的表 达;蛋白印迹检测发现邓氏清毒饮可下调p-IκBα 和p- NF-κB p65 蛋白表达,增加IκBα 的表达,从而抑制 H3N2 诱导的NF-κB 信号通路激活。结论邓氏清毒饮可抑制H3N2 的体外复制,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的NF- κB 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表明邓氏清毒饮具有防治流感病毒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翘马勃散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牛蒡苷、连翘苷、次野鸢尾黄素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OSMOSIL 5 C_(18)-AR-Ⅱ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4%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2 nm。结果绿原酸、连翘酯苷A、牛蒡苷、连翘苷、次野鸢尾黄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4.963,39.996,45.863,47.983,63.868 min;线性范围分别为0.992~9.92(r=0.9999),0.498~4.98(r=0.9996),2.66~26.6(r=0.9999),0.092~0.92(r=0.9998),0.0149~0.149μg(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2%、96.38%、96.69%、103.23%、98.70%。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用于银翘马勃散中绿原酸、连翘酯苷A、牛蒡苷、连翘苷、次野鸢尾黄素的同时测定,为银翘马勃散及其类方制剂的新药开发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臭灵丹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感染黏膜免疫功能(多聚免疫球蛋白pIgR)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并选择臭灵丹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进行后续实验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预防模式、治疗模式、共同作用模式下臭灵丹抗病毒药效;16-HBE细胞按正常对照组、臭灵丹对照组、模型组、奥司他韦组及臭灵丹高、低浓度组。除正常对照组及臭灵丹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感染流感病毒H3N2后,应用CPE法检测病毒滴度,qPCR法检测细胞中IL-6、IP-10、MC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gR、NF-κB p65、p-NF-κB p65、TLR1蛋白表达。结果:预防模式下,臭灵丹抗病毒药效选择指数高于其他模式。治疗模式下,与模型组比较,臭灵丹高浓度组细胞上清液病毒滴度显著降低,pIgR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臭灵丹各组均能显著降低IL-6、IP-10、MCP-1 mRNA及p-NF-κB p65、TLR1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在细胞实验中,预防模式下臭灵丹抗病毒药效最佳。臭灵丹可上调pIgR,能抑制甲流H3N2病毒复制且在病毒感染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伍、配比下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探求麻黄-白术药对的化学变化规律。方法:采用GC-MS考察麻黄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麻黄类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含量的变化情况;采用HPLC考察白术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黄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3∶2,3∶4,3∶8)3种比例配伍后,随着白术的配伍比例增大,水煎液中5种麻黄类生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P0.05)。与白术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配伍后,麻黄-白术(3∶2,3∶4,3∶8)3个配比组水煎液中白术内I,Ⅱ,Ⅲ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麻黄与白术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六神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方法 借助常用的网络药理学数据库检索六神胶囊中雄黄、人工牛黄、冰片、蟾酥和麝香等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KEGG和Reactome信号通路分析,将中药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中排名前20的单体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以及SARS-CoV-2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中药-有效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包含药材5个、化合物132个、靶点2 082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ESR1、PLA2G1B、PTGS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495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287个,细胞组成(CC)条目96个,分子功能(MF)条目112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07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免疫和炎症通路,细胞生长、代谢、凋亡相关通路,癌症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Reactome通路富集筛选得到85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G蛋白偶联、白细胞介素信号、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神经系统、基因转录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六神胶囊中麦角胺、熊果酸、鹅去氧胆酸等核心活性化合物与SARS-CoV-2 3CL水解酶、ACE2以及SARS-CoV-2 RdRp的亲和力与临床推荐化学药相似。结论 六神胶囊中的活性成分麦角胺、熊果酸、鹅去氧胆酸等可能通过与ACE2结合并作用于PTGS2、ESR1、PLA2G1B和PTGS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起到抑制SARS-CoV-2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BD-77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探讨BD-77抗SARS-CoV-2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和德尔塔(Delta)变异株感染VeroE6细胞模型并给予BD-77,观察BD-77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通过试剂盒体外检测BD-77对SARS-CoV-2病毒(Delta/Omicron)刺突S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的影响;采用色谱法检测BD-77对新冠病毒S蛋白和N蛋白的结合作;hACE2转基因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SARS-CoV-2感染组、BD-77给药37.5、75 mg·kg-1组,每组各8只,建立SARS-CoV-2感染hACE2转基因小鼠致肺炎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情况,检测小鼠肺组织病毒滴度并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BD-77在体外对Omicron和Delta变异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26.3、653.0 mg·L-1;BD-77对SARS-CoV-2病毒的WT、Omicron和Delta变异株S蛋白与ACE2的结合无明显抑制作用;BD-77与新冠病毒S蛋白、N蛋白无结合作用;空白组小鼠无死亡,SARS-CoV-2感染小鼠死亡率为75%、小鼠肺组织中有大量病毒复制、且肺组织、间质有大面积炎症渗出;与模型组比较,BD-77给药37.5 mg·kg-1组和75 mg·kg-1组能够降低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小鼠肺组织中病毒滴度(P<0.05)并改善肺部病变情况。结论 BD-77显示出在体内外对SARS-CoV-2病毒的显著抑制效果。然而,其作用机制并非直接抑制病毒或干预病毒与宿主的结合过程。这一发现提示了对BD-77的作用机制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深入研究和阐明。  相似文献   
10.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呼吸道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药传统理论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呼吸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3方面论述近年来国内外中药及其复方抗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概况,总结国内外学者从体内外探讨清热药中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呼吸道病毒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其今后应研究的方向,为中医药抗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