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文报告了注射用单甘氨酸阿司匹林钙的试制和质量标准。本文报告单甘氨酸阿司匹林钙在四种溶媒中的稳定性试验以及它在狗体内生物半衰期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作用特点】本品药理作用与阿司匹林基本相同,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国外报道认为尚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阿司匹林因其疗效甚佳,毒性又低,至今仍为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但由于它微溶于水,只能口服,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甚至导致胃肠出血。为了减少其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均在进行将阿司匹林与碱性氨基酸制成可溶性盐类的研究工作,如供静脉注射用的阿司匹林赖氨酸已在国外上市。本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注射用纤溶酶与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福建晋江市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均发病后6 h以上入院,不适合静脉溶栓)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静脉滴注纤溶酶200 U加100 mg阿司匹林口服1 次/d,对照组仅口服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两组均常规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1 次/d,共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治疗1个月、6个月后的预后。结果 治疗组肢体瘫痪较对照组明显好转,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明显病情加重病例。结论 注射用纤溶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昊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47-14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成阿司匹林合并低分子肝素钙组(即治疗组)、阿司匹林组(即对照组1)、低分子肝素钙组(即对照组2)。阿司匹林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qd;低分子肝素钙组6150IU皮下直射q12h;阿司匹林合并低分子肝素钙组同时给以上两种药物。以上三组药物均常规给予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脑保护药治疗,14d为一疗程。结果短暂性脑缺血1d发作控制率分别为77.78%、53.43%和55.45%,7d发作控制率分别为83.28%、62.43%和68.45%,14d发作控制率分别为91.28%、79.43%和82.45%,治疗期间三组分别发生脑梗死2例、4例、5例。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有脑出血情况发生,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变化不明显。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较单用一种药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天给予100mg的小剂量阿司匹林,在连续服用两周后,对血小板的凝聚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情况。结果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有5例(5.0%),影响因素分析为高血压、糖尿病和不吸烟。结论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和不吸烟的患者应选用合适、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     
《英国医学杂志》网站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对阿司匹林(aspirin)耐药可能使病人因先前存在心脏疾患而突发心脏病、卒中或者甚至死亡的几率增加4倍。那些被称为“阿司匹林耐药”病人,其血细胞(血小板)不像那些对该药有应答的所谓“阿司匹林敏感”病人那样受该药作用和影响。目前尚没有正确确定患者是或不是阿司匹林耐药一致方法。对于发生阿司匹林耐药的原因尚有争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检测阿司匹林微囊中阿司匹林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为定量测定阿司匹林微囊中阿司匹林的含量提供检测手段.方法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min:乙腈:0.1%磷酸=10∶90;1 min:乙腈:0.1%磷酸=30∶70),在波长为276nm时进行检测,理论塔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不低于l 500.结果 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分别在10~ 100μ g/ml (r=0.999 1)和4~40μg/ml (r=0.9995)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91%,RSD=1.69% (n=6).结论 本法具有简单、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阿司匹林微囊中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阿司匹林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um,2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0.5%乙酸溶液(37∶63);检测波长:276nm;流速:0.8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阿司匹林在20μg·ml-1-15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3290x-9400.2,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RSD=0.9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为阿司匹林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脐周皮下注射,每12h 1次,共用1 0d。阿司匹林300mg 1次/d口服,连续10d,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 6mL静滴,疗程10d。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效应。方法将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双盲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普通常规治疗和安慰剂治疗2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普通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周,后等同对照组方案治疗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较对照组优;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C-反应蛋白、血小板数量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有效率较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按入院顺序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加常规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加常规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广泛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由于其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阿司匹林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以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部分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未能达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本文就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以及对策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的新用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通过对阿司匹林药源性疾病机理的阐述,肯定阿司匹林的新用途。结论:阿司匹林是一个用途广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药物之一,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阿司匹林抵抗(AR)却使得部分个体对阿司匹林反应不良,限制了其疗效。笔者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型、发生机制、发生率、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药物之一,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阿司匹林抵抗(AR)却使得部分个体对阿司匹林反应不良,限制了其疗效。笔者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型、发生机制、发生率、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已有上百年应用历史,早期是作为抗炎、解热药物,数十年来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发挥抗栓作用。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它的研究发现,尽管一些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仍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栓事件,目前它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现将阿司匹林抵抗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9月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药物安全警告:低剂量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合用可能会影响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确需同时服用二种药物应该调整服药时间,避免药物相互影响。FDA提醒卫生保健人员注意:如果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以保护心血管,要注意患者服用布洛芬的最佳时间;偶尔服用一次布洛芬对阿司匹林的疗效影响很小,因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有长期效应;在服用普通剂型阿司匹林(非肠溶剂型)以前8小时、或者30分钟以后服用布洛芬,可以避免对阿司匹林的作用产生影响;在没有明确的资料证明前,其他非选择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应被视为…  相似文献   

18.
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等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用药,其疗效已获得广泛肯定.但临床上,部分按照推荐剂量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本文就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发生机理及处理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赖氨匹林组(A组)30例,阿司匹林组(B组)30例。A组静脉给予赖氨匹林(LAS)540mgqd×7d,7d后改口服阿司匹林100mg/d;B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ASA)300mgqd×7d,7d后改口服阿司匹林100mg/d。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P<0.01),治疗后30′、6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20′、第7天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心绞痛A组总有效率为86.7%,B组为53.3%,A组优于B组(P<0.05);在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或0.01),且具有即时止痛效果。结论采用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口服阿司匹林作用更强、更快、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成前药阿司匹林丁醇酯。方法以水杨酸为原料,用乙酸酐酰化得到阿司匹林,然后以DCC为脱水剂,与丁醇缩合得到阿司匹林丁醇酯。结果合成了阿司匹林丁醇酯。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