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志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2,(5):177+179-177,179
目的观察快速补钾治疗ICU重症低钾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本院32例ICU重症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补钾浓度相同,对照组采取常规速度泵入,观察组采取快速泵入,至患者血钾达标后对比两组补钾时间、补钾液体量、补钾后血钾浓度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补钾时间、补钾液体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补钾可尽早纠正低钾血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于ICU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CAPD患者入院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门诊腹膜透析 (CAPD)患者入院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极法测定 1997~ 2 0 0 3年 1月间我院 4 1例门诊 CAPD患者入院时的血钾浓度 ,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APD患者入院时的血钾浓度为 3.6 5± 0 .82 mmol/ L,其中 2 3例患者血钾正常 (3.5~ 5 .5 mm ol/ L) ,17例患者为低钾血症 (<3.5 m mol/ L ) ,1例患者血钾增高 (>5 .5 mmol/ L )。 CAPD患者的血钾浓度与血清白蛋白(r=0 .5 2 ,P<0 .0 5 )、尿素氮 (r=0 .6 8,P<0 .0 1)和肌酐 (r=0 .5 0 ,P<0 .0 5 )呈正相关。低钾血症组患者的血钾浓度明显低于非低钾血症组 (2 .94± 0 .4 3m mol/ L vs4 .15± 0 .6 4 mm ol/ L,P<0 .0 1) ;CAPD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与入院前蛋白质摄入不足 (P<0 .0 1)、尿量较多 (P<0 .0 1)、高腹透出超量 (P<0 .0 5 )关系密切。结论 门诊 CAPD患者入院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较高 ;低钾血症的发生与入院前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足、钾离子丢失过多关系密切 ;低钾血症可以作为 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指标之一 ;及时发现与纠正低钾血症有助于提高 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尽快纠正严重低钾血症,探讨对重度低钾血症患者使用高浓度快速静脉补钾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04例重度低钾血症(血钾浓度〈2.5mmol/L)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通过外周大静脉予高浓度(0.6%)氯化钾溶液、快速度(2.5~3.0g/h)输注补钾。对照组是传统补钾,按1.0~1.5g/h速度持续静脉输注0.3%氯化钾液。记录两组血钾上升至3.5mmol/L时所需时间及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血钾恢复正常(3.5mmol/L)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P〈0.05)。且治疗组无一例死亡,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在严密监测下高浓度快速外周静脉补钾是治疗重度低钾血症行之有效安全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徐成浩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50-50,5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重度低钾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重度低钾血症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补钾加螺内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补钾加螺内酯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潘南金),分别观察、统计患者血钾浓度恢复至3.5mmol/L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双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时间及门冬氨酸钾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血钾浓度恢复至3.5mmol/L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及双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重度低钾血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低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科120例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低钾血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预后等的关系。结果血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血钠越低,肝功能越差(P〈0.01)。低血钠常伴有低血钾,血钠越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越高(P〈0.01),病死率越高(P〈0.01)。结论血钠水平能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血钠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检出率及临床特点。方法197例高血压患者检测PA及其他相关指标,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将研究对象分PA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对2组患者行卧、立位试验,卡托普利试验或静脉高钠试验,血钾及肾上腺薄层CT,部分患者行午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性激素测定,主要指标为血醛固酮、肾素活性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结果(1)197例高血压患者中确诊PA38例(19.29%),13例经病理诊断证实,醛固酮腺瘤6例,单侧肾上腺增生7例,未发现无功能腺瘤。(2)2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程及体质指数(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组及EH组男性均多于女性。(3)与EH组比较,PA组的起病年龄相对年轻,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组卧位、立位血醛固酮水平及ARR均显著升高,血肾素活性均显著下降(均P<0.01),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中PA的检出率较高,其中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比例相近,低钾血症不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患者98例,将其按照是否接受大量输血分为输血组与非输血组,对这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钾、血糖以及血pH情况进行监测,并对比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5),血糖与血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与血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内输血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较非输血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外伤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为受血糖与血pH值的影响,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显著相关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张博 《河南医药信息》2010,(24):44-45,47
目的观察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加服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结果加服尿毒清颗粒治疗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Ccr)明显升高,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明显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Ccr明显下降,而Scr、BUN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对降低CRF患者Cr、BUN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在不改变患者原治疗方案的前提下,A组患者给予10mg/d苯那普利治疗,B组患者给予10mg/d苯那普利以及80mg/d缬沙坦治疗,时间均为15周,于治疗期间对患者血压进行密切监测,在治疗开始时的2~6d监测患者的肾功能以及电解质,后每1~2周行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以及血糖的临床检测。结果:在治疗结束后,患者SBP及DB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B组患者治疗后的SBP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显著下降(P〈0.01),B组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BUN、Scr以及血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单纯应用苯那普利治疗而言,苯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俞凯 《安徽医药》2014,(11):2172-2173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丢失的相关因素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5月-2013年4月入院的52例CAPD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 ALB)含量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营养良好,ALB含量正常;B组为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两组间C反应蛋白( CRP)、和主观营养评估法( SG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52例CAPD患者中,B组患者CRP含量显著高于A组[(8.43±1.32)mg·L-1 vs(2.11±0.87)mg·L-1,P〈0.01];B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9%,肺炎发生率为12.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7.8%,均明显高于A组(腹膜炎发生率为0,肺炎发生率为9%,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5.6%)(P均〈0.05)。结论 CAPD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并发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营养良好者,低白蛋白血症与并发症有关。采取有力措施可改善和预防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在急性左心衰竭伴低钾血症的患者中应用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急性左心衰竭伴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托拉塞米针1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0 mL+呋塞米针2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3 d后血压、心率、24 h尿量、血钾血钠指标的变化水平,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血压值、心率值和血钠水平的变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24 h尿量为(3126±316)mL,相比对照组为(2684±302)mL,24 h尿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钾为(2.98±0.29)mmol/L mL,相比对照组为(2.88±0.26)mmol/L,24 h血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两组均进行心力衰竭疗效评定,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竭伴低钾血症患者中,托拉塞米对心力衰竭的改善有肯定的临床疗效,而且对血钾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影响腹透患者营养和蛋白质摄入的相关因素,并作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腹透的患者43例,以SGA法评价患者营养状态并依照结果分成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Scr、ALB、PA、CPR、CH等,对比各组指标结果。结果经评估43例患者中有26(60.5%)例营养良好,11(25.6%)例轻度营养不良,6(13.9%)例重度营养不良,各组间的Scr、ALB、PA、CPR、CH等指标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腹透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很高,且大多是高转运类型,Scr、ALB、PA、CPR、CH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及时纠正可显著提高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黄先池  张涛  崔松 《贵州医药》2002,26(3):208-210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 (CRF)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测定 5 3例CRF患者 (未透析组 2 8例 ,血透组 2 5例 )及 2 5例正常人的瘦素 (Leptin)浓度、体重指数 (BMI)、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 (PA)、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肌酐 (Scr)、肌酐清除率 (Ccr)、主观评价法 (SGA)法等参数。瘦素测定用EIA法。结果 (1)血透组瘦素浓度 (10 4± 8 1μg/L ,P <0 0 5 )和未透析组瘦素浓度(8 3± 6 7μg/L ,P <0 0 5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9± 1 7) μg/L。 (2 )血透组瘦素浓度与BMI、RBP呈明显正相关 (r值为 0 710和 0 714 ,P <0 0 0 1) ,未透析组瘦素浓度与BMI、RBP呈明显正相关 (r值为0 6 85 ,P <0 0 0 1和 0 4 36 ,P <0 0 5 ) ,而与其他营养指标无明显相关关系。 (3)两组CRF患者按SGA分级比较 ,血清ALB、瘦素在原基础上随营养不良的程度加重而降低 ,PA则在升高的基础上降低 ,甚至低于对照组。结论血透组、未透析组血清瘦素浓度明显升高 ,且均与BMI、RB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慢性肾衰竭患者低血清瘦素水平提示有可能存在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不同血肌酐(Scr)水平和不同造影剂用量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探讨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PCI患者80例,其中≥65岁32例(老年组)、<65岁48例(非老年组);各组根据Scr水平,老年组分为A1亚组(Scr<132.6μmol/L)和A2亚组(Scr132.6~265.2μmol/L),非老年组分为B1亚组(Scr<132.6μmol/L)和B2亚组(Scr132.6~265.2μmol/L);根据造影剂用量老年组分为a1亚组(用量<50ml)和a2亚组(用量为50~150ml),非老年组分为b1亚组(用量<50ml)和b2亚组(用量为50~150ml)。比较PCI前后、各亚组Scr、肌酐清除率(Ccr)和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结果老年组中除A2和a2亚组PCI后BUN、Scr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Ccr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外,其他各亚组PCI前后诸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IN的年龄因素対PCI的安全性影响很大,年龄<65岁、Scr<132.6μmol/L时较安全,在Scr<265.2μmol/L时、150ml以内造影剂对肾功能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对于任何年龄,PCI时应选择Scr<265.2μmol/L的患者;对老年PCI患者,造影剂用量尽量控制在150ml以内。  相似文献   

15.
何文英  张晓斌  魏喜玲  高荣花  王燕 《河北医药》2010,32(21):2977-2979
目的研究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IBD)患者营养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IBD患者,采用MNA方法评估IBD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测定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TLC)、Ca2+、K+及Na+。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85例,85例IBD患者中,MNA评价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率为43.53%,潜在营养不良为43.53%,营养正常为12.94%。年龄、TLC、PA、K+和Ca2+浓度在营养不良组、潜在营养不良组及营养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不良组,Hb水平明显低于潜在营养不良组(P=0.003);而与营养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区别(P=0.217)。ALB水平,营养不良组低于潜在营养不良组(P=0.001)及营养正常组(P=0.003)。营养不良组Na+水平明显低于潜在营养不良组(P=0.018),而与营养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结论 MNA适合于IBD患者的营养评价,可以为护理人员和临床医生给IBD营养不良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更好改善病情,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HDCP患者143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68例,轻度子痫前期43例,重度子痫前期32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产前体检的3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血及尿液检测血Cys-C、尿素氮(BUN)、肌酐(Scr)和UmAl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三组患者血清Cys-C及U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三组间Cys-C和Um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P均〈0.0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血BUN、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gt;0.05)。结论血清Cys-C和UmAlb均为反映HDCP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HDCP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欣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21-352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于冠脉介入手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评价作用以及依那普利对CIN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行冠脉造影术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以及血清肌酐(Scr)浓度,所有患者在介入手术前后行水化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并记录介入手术前后血清Cys-C、Scr以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中Cys-C、Scr以及eGFR与介入手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素氮(BUN)术后浓度为(3.96±0.89)mmol/L,较介入手术前为低(P<0.05),CIN 1例,发生率为2.33%.而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中Cys-C浓度为(18.4±0.58)mg/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Scr、eGFR以及BUN与介入手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IN 5例,发生率为11.63%.结论 Cys-C对比剂肾病的早期检测较传统的Scr敏感,且检验较为方便.介入手术前后使用依那普利能有效减少CI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血钾症患者的心电图、血生化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文对192例低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血生化及两者联合筛查的测定结果及三组低钾血症中不同心电图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低钾血症符合率为84.9%,优于血清钾测定(75%)。在重症低钾血症中,心电图和血清钾联合筛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是100%。心电图U波改变、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血清钾浓度的降低而递增。结论心电图对低钾血症患者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门诊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甲氯噻嗪组和氢氯噻嗪组,每组各24例,分别服甲氯噻嗪2.5mg或氢氯噻嗪25mg,qd,治疗4周后舒张压≥90mmHg者剂量加倍,疗程8周。服药后每2周随访1次,测定血压和心率。治疗前后测定血、尿常规,血生化指标及心电图,并监测血钾,必要时口服补钾。结果:服药第2、4、6、8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甲氯噻嗪组和氢氯噻嗪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分别下降(16.0±7.9)/(15.7±5.2)mmHg和(17.2±6.4)/(16.2±5.0)mmHg;组间下降值无统计学差异;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3.3%(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轻微,出现较多的是头痛、头晕。甲氯噻嗪组和氢氯噻嗪组分别于用药4周后出现低血钾2例和1例,补钾后恢复正常。其余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甲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陈红  钟爱民 《江西医药》2012,47(3):210-211,276
目的探讨血清、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A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B组),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C组)的血清、尿Cystatin C,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比较各项指标。结果血Cystatin C值C组明显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Cystatin C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在A、B组中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尿Cystatin C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尿的Cystatin C和α1微球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γ=0.81,P〈0.01)。结论血清、尿Cystatin C分别是判断早期DN患者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受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