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治2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类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值(IMT)、颈总动脉收缩期的内径(Ds)、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硬斑、混合斑比例、IMT、Ds、RI、PI均高于对照组,软斑比例、Vs、V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解放军208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120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对两组受检者实施超声检查,并对其颈动脉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和频谱多普勒图像进行观察,比较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以及不同性质斑块分布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等,分析上述指标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液平均流速、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还是不稳定斑块检出率的比较,均有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颈动脉的超声检测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分析可以对脑梗死的发生进行预测评估,二者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侍艳  张迎春 《安徽医药》2016,20(2):320-323
目的 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5例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双侧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收缩期血管内径(Ds)、CCA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并记录CCA及颈内动脉(ICA)斑块的回声强度、数目及斑块累及的血管数。结果 脑梗死组CTA双侧CCA-Ds、CCA-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双侧MCA-RI、MCA-PI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混合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协助早期诊断MCA粥样硬化性狭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70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和 4 8例非脑梗死患者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及脑梗死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加速度时间、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分别应用 χ2 检验、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左侧颈动脉是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 ,且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常见。前循环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 (P<0 .0 5 )。前循环脑硬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部位的同侧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的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前循环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病人颈内动脉舒张末期流速下降的成因及治疗上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93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观察组,同期93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查资料。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62.37%,高于对照组的19.35%,该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平均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较为准确的反映颈动脉损害情况,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6例狭窄肾动脉肾脏大小、肾动脉主干、段动脉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肾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来探测狭窄处血流,包括杂色血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搏动阻力指数等;狭窄处峰值流速与邻近腹主动脉峰值流速之比;根据狭窄下游血流,一般取肾内段动脉或叶间动脉频谱,观察收缩早期切迹、收缩期加速度、收缩期加速时间、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等,以此诊断肾动脉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肾动脉狭窄诊断价值肯定,具有可靠、无创、安全、快捷、简便的优点,也可以作为肾动脉狭窄血管造影前的筛选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探讨其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145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117例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并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及中年组,分别进行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情况。结果①病例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青年组、中年组内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30%,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应用超声早期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有助于预防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4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同期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量(VOLUME)],分析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种类与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扩大发生率分别为37.50%、82.50%、92.50%,均高于对照组的7.50%、5.00%、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SV(64.94±17.33)cm/s、EDV(11.97±0.31)cm/s、VOLUME(341.35±96.68)ml/min小于对照组的(73.62±19.96)cm/s、(18.28±0.57)cm/s、(387.18±93.85)ml/min,PI(2.61±0.73)、RI(0.98±0.2)高于对照组的(2.24±0.49)、(0.68±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3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其中斑块种类包括脂质斑块8例、钙化斑块7例、纤维型斑块9例、复合型斑块9例;斑块分布包括颈动脉开始位置、颈动脉主干、颈动脉窦。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提供参考依据用于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9.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 5 0例冠心病和 15例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斑块及血流参数 ,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的斑块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 ,其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明显超过非冠心病患者 ;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后 ,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积分和内中膜厚度均有所减小 ;血流参数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12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普伐他汀钠20mg/d,随访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和1年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态、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1年时平均颈动脉IMT、Crouse斑块积分、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减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稳定斑块,对改善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态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50例冠心病和15例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流参数,并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壁的斑块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其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明显超过非冠心病患者;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积分和内中膜厚度均有所减小;血流参数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超声检测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流体动力学和生理学指标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0例(A组),不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0例(B组),应用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检测流体动力学和生理学相关指标.结果 A组IMT增厚,斑块检出率显著增加,扩张系数(Dc)、顺应系数(Cc)降低,僵硬度(β)增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M)、平均血流速度(MV)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IMT,评估颈动脉管壁生理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可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对指导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睾酮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肌瘤体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4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肌瘤体积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肌瘤体积明显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肌瘤体积(70.16±8.61)cm3小于对照组的(82.93±9.6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本组治疗前,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舒张末期流速(8.77±1.37)cm/s、收缩期峰值流速(43.06±3.37)cm/s低于对照组的(11.57±1.68)、(51.90±4.06)cm/s,阻力指数(0.89±0.09)、搏动指数(2.67±0.23)高于对照组的(0.70±0.07)、(2.15±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睾酮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显著缩小患者肌瘤体积,改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B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产EMS9B型经颅多普勒(TCD)仪行颅底血管检测,采用美国阿帕奇RX400和GE公司vivid7pro型线阵探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5MHz,声束与血流的夹角为60°行颅外颈动脉血管检查。结果脑动脉血流动力学(颅内以大脑中动脉为例)测定结果显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TCD和颈动脉B超的双重检测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患者颈动脉重构的特点。方法:选取某院132例受检者为研究,其中48例高血压非左室肥厚(NLVH),48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38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斑块和斑块积分、弹性系数(Ep)、僵硬系数(β)、顺应性(AC)以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高血压组的CCAIMT、CCA内径、斑块积分和斑块检出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颈动脉Ep及β增高,AC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增高(P0.05),均以LVH组改变最显著。结论:高血压患者斑块增加、颈动脉的IMT,顺应性降低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儿MCA血流参数与胎儿溶血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母婴ABO血型不合组、正常对照组,进行胎儿MCA血流参数检测,测得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血型不合组胎儿MCA的Vs、Vd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型不合组与正常对照组胎儿MCA的PI、RI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MCA血流参数测定对于预测胎儿宫内溶血性贫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方面采用颈部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按照本研究制定目标,将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作为研究开展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我院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24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在同一时段前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4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率、血管斑块形成率、血管狭窄率、血管阻力指数(RI)、以及颈部血管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液峰值流速等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IMT增厚率、斑块形成率、血管狭窄率、RI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流情况存在差异(P <0.05),且组内不同情况血流相关指标存在差异(P <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中,颈部超声血管能够观察到疾病变化,提示临床患者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血管狭窄和斑块生成等异常情况,还可收获颈部血管收缩期、舒张期的峰值流速情况,利于临床判断颈动脉血管病变方向,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线阵高频探头对100例(冠心病组)冠心病住院患者和10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常规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检测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结果冠心病组有82例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82.0%,斑块检出数为124个;对照组有22例检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22.0%,斑块检出数为30个。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检出个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23、7.12,均P〈0.01)。冠心病组危险性斑块数109(71+38)个,对照组危险性斑块数11(5+6)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5,P〈0.01)。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89例,增厚率89.0%,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24例,增厚率2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CUS)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间ACI患者42例为ACI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健康组,均行CDFI、CUS检查,比较两组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内径(Ds)、斑块检出率及斑块类型,并分析CDFI、CUS联合诊断与单一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组比较,ACI组PI、RI较高,Vd、Vs较慢,IMT较厚,Ds较长(P<0.05);ACI组斑块检出率85.71%、硬斑占比28.57%、混合斑占比40.48%高于健康组19.44%、2.78%、5.56%(P<0.05);联合诊断ACI灵敏度97.62%、准确度91.03%高于单一CDFI诊断69.05%、76.92%和CUS诊断73.81%、78.21%(P<0.05)。结论:CDFI联合CUS能有效诊断ACI患者动脉狭窄,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有利于临床早期介入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与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58例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及26例健康体检成人,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IMT。结果:脑梗死组的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EDV/PSV及血流加速度(AC-CEL)减低,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增高;脑梗死组血流PI与颈总动脉-IMT(CCA-IMT)及颈内动脉-IMT(BIF-IMT)呈正相关性(r=0.263,P=0.023;r=0.261,P=0.024);RI与BIF-IMT呈正相关性(r=0.265,P=0.022);EDV与BIF-IMT呈负相关性(r=-0.407,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作为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