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汉东  刘承基 《江苏医药》1996,22(11):775-775
CT的问世使脑室内出血(IVH)的诊断极为简便并已表明IVH并非罕见。然而,目前创伤性IVH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意义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拟主要讨论创伤性IVH在弥漫性轴突损伤(DAI)中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临床资料自1986年6月至1994年10月,我们共收治经CT扫描证实为创伤性IVH患者28例,占伤后24小时内作过CT扫描的重型闭合性头损伤患者(256例)的10.9%。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2~78岁,平均40.89士19.85岁。28例均在伤后24小时内得到CT扫描,并被记录有无脑挫伤、大脑半球白质内小出血灶、基底节出血、阶肥体出血…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常因颅内压突然增高导致脑疝而死亡。我科于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5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0岁,均为交通事故伤。入院时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积分3~8分,均属重型颅脑损伤。头颅CT扫描检查,颅脑损伤定位,脑挫伤9例,硬脑膜下血肿8例,硬脑膜外血肿12例。2护理体会2·1急性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1.1意识观察: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最客观的指标之一,意识障碍的程度常…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瞳孔散大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宜  陈军  陈覃  吴海滨  江伟 《河北医药》2003,25(11):865-865
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是颅脑损伤的高危群体 ,形成双侧瞳孔散大后病死率极高 ,且时间愈长预后愈差。作者将 1995年至 2 0 0 2年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患者 110例 ,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脑疝形成患者 110例 ,男 85例 ,女 2 5例 ;年龄 6~ 63岁 ;坠落伤 3 5例 ,车祸伤 62例 ,锐器伤13例。临床表现 :GCS评分均在 8分以下。单侧肢体病理征阳性 63例 ,双侧肢体病理征阳性 9例 ,未引出病理征 3 8例。头颅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 ,硬膜外血肿 61例 ,硬膜下血肿 3 5例 ,脑挫伤 14例 ,其中继发脑内血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间、血糖、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血氧饱和度、收缩压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中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间较长,血糖和ISS较高,而GOS分值、血氧饱和度、收缩压以及GCS分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CT中线移动程度、环池形态、并发症及基础疾病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25、32.546、3.237、4.561,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建立迅速有效的救治绿色通道,充分评估患者的损伤,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早期积极地处理颅脑损伤和合并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提高生存率的基础上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6~2002年共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4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46例,男214例,女32例,年龄11~67岁,平均36.5岁,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其中硬膜外血肿64例,硬膜下血肿33例,脑内血肿并脑挫伤48例,多发性血肿36例,脑挫伤65例,62例颅内血肿行急症颅内血肿清除术。2 护理体会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呈深昏迷状  相似文献   

6.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18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CS)评估:良好36例(45%),中残10例(12.5%),重残6例(7.5%),植物生存2例(2.5%),死亡26例(31.25%)。结论标准大骨瓣术式清除血肿彻底,减压充分,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0例中,男262例,女58例,男女比约为4:1,年龄5~72 岁.车祸伤256例,坠落伤和跌伤51例,打击伤1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 分,其中3~5 分者120例.CT扫描,脑挫裂伤176例,颅内血肿130例,脑挫裂伤合并血肿1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1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及CT表现,手术及药物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方法 对1994年6月~2000年11月所收治的2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3例外伤性中颅寓底硬膜外血肿,治愈及明显好转141例(66%),重残20例(9%),死亡52例(24%)。结论 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正确的处理等综合措施将直接改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超声对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超声检查的方法,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的治疗方法。结果超声发现迟发血肿18例,经手术证实,及时清除血肿获得较好疗效,死亡2例;其余14例未发现血肿,12例术后复查脑CT证实,10例为弥漫性脑肿胀,死亡7例,2例为脑梗死,另外2例无自主呼吸后死亡,未经脑CT证实,本组共死亡9例。结论超声可以准确判断出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治脑膨出,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1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及CT表现,手术及药物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方法对1994年6月~2000年11月所收治的21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3例外伤性中颅窝底硬膜外血肿,治愈及明显好转141例(66%),重残20例(9%),死亡52例(24%).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正确的处理等综合措施将直接改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手术组的治愈+好转率为47.7%(31/64)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9.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3,P〈0.01);手术组的病死率为31.8%(7/22),与非手术组的15.4%(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5,P〉0.05)。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创伤性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及时诊治颅内血肿是提高颅脑损伤疗效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甘露醇对轻中型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方法回顾211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无颅内血肿的病人,分为伤后6h内使用和不使用甘露醇两组。比较两组病例的CT扫描结果。结果伤后6h内使用甘露醇的病人中,有18.58%的病人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而未使用甘露醇的病人中.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比率仅占5.10%(〈0.05)。结论伤后6h内使用甘露醇可能更易导致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  相似文献   

13.
塔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824-825
目的 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病因及临床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判断标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29例,中度伤残11例,重度伤残5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 外伤性迟发性的颅脑损伤所导致的颅内血肿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淡冰  易勇  曾义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569-2570
目的:探讨和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26例颅脑损伤病人(伴有复合伤除外)的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确定有无TSAH,并分为有13AH组和无SAH组,探讨TSAH与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评分、CT评分、合并原发性脑损伤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47例发生TSAH(45.09%).随着年龄的增加,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岁以下和20~60岁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66.6%;致伤原因中以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多见,分别为66.6%和14.2%.TSAH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48.7%和42.9%);随着病情的加重,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预后越差.结论: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6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资料,其中外伤后24h内通过CT确诊50例,72h内确诊13例,1周内确诊5例。复习其诊疗经过,特别是早期CT表现,总结早期诊治要点。结果2例确诊时已并发脑疝,44例行开颅手术,18例颅内血肿较少行保守治疗,4例因年龄大、体质差放弃手术。其中52例取得良好效果,中残9例,重残3例,死亡4例。结论密切动态观察和CT复查,及时发现早期临床表现及CT特点,对此病的救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例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采用明胶海绵直接压迫、直接或筋膜缝合修补、医用耳脑胶粘合、硬膜悬吊加固、静脉窦结扎等方法止血.结果 术中发现上矢状窦损伤12例,横窦损伤6例,窦汇损伤2例,岩上窦损伤1例,乙状窦损伤1例.术中紧急修补静脉窦损伤19例,止血明确;行静脉窦结扎3例,其中2例为前1/3矢状窦,1例为右侧横窦.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后良好(GOS 4~5分)17例,预后差(GOS 2 ~3分)4例,死亡(GOS 1分)1例.结论 对于靠近静脉窦处的颅脑损伤,术前做好应对静脉窦损伤的准备,术中尽早控制致命性大出血,根据静脉窦具体的损伤特点采用相应的修补方法,可提高创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所有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均急诊行开颅探查术、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弥漫性脑肿胀者实施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死亡33例(48.5%),植物生存9例(13.2%),重残12例(17.6%),中残6例(8.9%),良好8例(11.8%)。结论加强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变化的观察,积极行手术减压及生命支持,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和脑供氧,改善脑微循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例,其中外伤后24小时内确诊36例,72小时内确诊11例,1周内确诊5例.复习其诊疗过程及相关文献,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要点.结果 1例确诊时已并发脑疝,33例行开颅手术,15例颅内血肿较少行保守治疗,3例因年龄大、体质差放弃手术.其中40例取得良好效果,中残6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认识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CT特点,对此病的救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 对43例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车祸伤是导致DAI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伤后出现原发性昏迷,且持续时间较长,预后不良,死亡率及致残率高。DAI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胼胝体、脑干有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出血灶,直径小于2cm;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等。结论 临床检查结合CT影像特征能提高DAI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恢复良好51例(86.4%),中残5例(8.5%),重残3例(5.1%),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颅脑损伤后,基底节区血供特点、小儿自身特点、微循环障碍是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的主要发生机制。临床特点:(1)头外伤较轻,多无意识障碍;(2)神经功能缺失征明显,以运动型功能障碍为主;(3)头颅CT和(或)MRI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为解痉、小剂量脱水、早期高压氧治疗和肢体功能锻炼。对外伤性基底节区梗死患儿及早明确诊断,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