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多药耐药菌产生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间ICU收治的重症患者113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药途径、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和联合用药),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使用情况与多药耐药菌产生的相关性。结果:113例重症患者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用药频度与药物利用指数最高的为头孢唑林;3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高于单一用药和两药联用(P<0.05);其中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35.4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种类多于2种、长时间用药均是导致多药耐药菌产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种类的增多及长时间用药均与多药耐药菌产生之间存在相关性,也是导致多药耐药菌产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减少联合用药、缩短用药时间,以迟缓多药耐药菌的产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陈宏宽 《抗感染药学》2021,18(2):211-213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210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以及治疗用抗菌药物类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给药时机等合理性。结果:21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检出多重耐药菌223株,其中TOP 3耐药菌主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80株(35.87%)、耐药肺炎克雷伯菌38株(17.04%)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3株(10.31%);210例患者的治疗均使用抗菌药物单一用药181例(86.19%)、二联用药29例(13.81%),未见三联用药;其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139例(66.19%)用药较为合理,剩余71例(33.81%)患者的用药均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医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均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菌株分布较广,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管理,定期分析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14):1916-19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ICU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西安航天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ICU医院感染患者246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140例)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组(106例),分析多重耐药菌组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和耐药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2011-2015年,10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435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9.43%),且整体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单因素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急性脑血管疾病、肾功能异常、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动静脉置管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是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816、1.582、1.265,95%置信区间分别为(1.540,5.151),(1.085,2.306),(1.131,1.415)]。结论: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防控和干预措施,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院ICU科室内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感染情况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中心ICU患者不同送检标本中AB菌的分布及其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利用WHONET5.6及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痰标本中检测出AB菌286株,占总检测样本的79.5%,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01株,占AB菌株的70.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鉴定出的AB菌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性较低(19.82%),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结论 ICU患者的标本AB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获得性耐药率极高,且检出的AB菌株中多重耐药菌株占有极高比例,临床应更加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病原学监测、注意环境卫生和尽量减少介入性治疗,以减少AB菌感染及AB菌耐药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化抗菌药使用综合管理与ICU耐药菌发生率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抗菌药物综合管理前后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2015年2月开始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引入绩效综合管理措施,统计比较绩效管理前(2014年1月~2015年1月)、绩效管理后(2015年2月~2016年1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及耐药菌感染率的情况。结果绩效管理后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低于绩效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绩效管理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60.57±17.72)DDDs/100人天,低于绩效管理前的(214.42±23.45)DDDs/100人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行绩效管理后ICU病房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71.25%,明显高于绩效管理前的4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绩效管理后ICU病房患者耐药菌感染率发生率为4.00%,低于绩效管理前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ICU病房抗菌药物管理过程中,通过引入绩效管理,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概率和使用强度,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而降低耐药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黄欣  李丽丽  叶加建 《淮海医药》2012,30(5):417-418
目的通过对我院ICU病区非发酵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ICU患者非发酵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年期间我院ICU病区非发酵菌检出数为358株,前3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60.1%)、鲍曼不动杆菌(2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药敏结果显示对大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产生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的几率较高。结论我院ICU病区非发酵菌感染率高,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严重,且产生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提示临床应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耐药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鉴定及采用表型确证实验进行,对我院2004年2月~2005年11月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64株革兰氏阴性菌作ESBLS的检测,比较抗菌药物对产ESBLS革兰氏阴性菌体外抗菌作用.结果产ESBLS革兰氏阴性菌119株占全部分离菌的45.08%,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产ESBLS阴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院多重耐药感染的基本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菌的药学服务.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本院多重耐药菌的状况,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结果 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及危害.结论 临床药师成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团队中真正的一员,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抗菌药物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初始给药方案。方法:基于收集到的国内外抗菌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合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和中国CHINET与耐药监测网关于医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报告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版标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设置为离散均匀分布,拟订出6种抗菌药物的24种给药方案,运用药效/药动学(PK/PD)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10 000例"真实患者"的达标概率和累积反应分数,优化出最佳初始给药方案。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择的初始给药方案分别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q6 h;头孢吡肟2.0 g,q12 h;美罗培南1.0 g,q6 h;阿米卡星17.5 mg/(kg·d);环丙沙星0.4 g,q8 h;多黏菌素150 mg,q12 h。结论:作为优化的初始给药方案,ICU中的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选用头孢吡肟;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选用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建议选用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多黏菌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某医院儿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为儿科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某医院儿内科591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2009-2011年三年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8,P=0.986)。在591例患者中,17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2.87%,主要来源于社区(82.4%);64.7%的感染发生在呼吸道,感染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58.8%),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结论儿内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滥用抗菌药物及不合理用药有关,应加强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11.
张曦 《黑龙江医药》2014,27(5):1149-1150
目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原学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进行记录,统计常见多药耐药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18.06%,其中呼吸道感染率最高,为12.26%;112例ICU多药耐药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多药耐药菌5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01株,占86.68%,以产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检出82株、63株和41株,占14.19%、10.90%、7.09%。三种常见病原菌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常见病原菌对临床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临床对策。方法对2006年7月~2011年9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联合使用抗生素数量,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白细胞数、白蛋白、血色素等资料作量化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和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4):796-798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控制多重耐药菌措施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1 870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对策,其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4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其中80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和是否入住ICU、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中心静脉插管、手术以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均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是否入住ICU、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中心静脉插管以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均是神经外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CU行侵入性操作是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ICU中的此类患者,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措施进行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ICU患者116例资料,按是否感染多重耐药菌将其分为感染组58例和非感染组58例;统计并经单因素分析其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ICU住院时间、导尿管或双J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进入ICU病房次数(次/年)、合并糖尿病、合并慢阻肺、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等)的差异,并对其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染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导尿管或双J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进入ICU病房次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h与非感染组患者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这些单因素经Logistics多因素分析,导出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 h为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过多、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48 h等因素均为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采取控制ICU患者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等均可有效预防ICU患者致多重耐药菌感染,遏制了其感染的发生,确保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采用ESBLS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E.coli853株,其中产ESBLs477株(产ESBLs率为55.92%),除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头孢类药物耐药率为100%。结论我院E.coli的耐药率很高,情况十分严重,应对E.coli进行耐药性动态监测,以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细菌感染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0年本院住院期间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骨伤科住院病例100例作为阳性病例,选择与阳性病例住院时间、临床诊断、患者情况、主管医生或手术医生、手术名称等基础情况相同或接近的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100例作为阴性对照病例,对两组病例的观察指标分别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按OR值由大到小排列,每次抗菌药物剂量过小、每天给药次数过少、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正确依次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需重视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特别是每次给药剂量、每天给药次数、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要正确,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7,(6):1115-1117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6年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度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多重耐药菌检测情况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资料,统计和分析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结果:2016年度该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784株,测出菌株数目排行前五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在痰液标本检出率为最高,其次为尿液标本和分泌物标本;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肿瘤科、重症监护室(ICU)和神经内科;检测出的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美洛培南较为敏感,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为耐药。结论:该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严重,医院应该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控,根据送检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或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80例,将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8年医院共分离多重耐药病原菌1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4.35%,革兰阳性菌占15.65%,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亚胺培南等。结论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的总体情况良好,但存在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等问题,应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促进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元刚  吴海燕  陈孝 《今日药学》2013,23(1):40-42
临床药师可以积极参与到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抗菌药物临床药学监护中,尤其针对抗菌药物的耐药.临床药师可通过专业优势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并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也可以通过监督抗菌药物轮换使用的方式减少耐药率的发生.临床药师可以与感染控制科一同监测ICU抗菌药物耐药率.并监督预防感染疫苗的使用.定期收集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指标可以使临床药师更容易掌握耐药率情况,并通过多种渠道与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沟通,有效控制ICU患者抗菌药物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29例病例的导管及血培养结果,统计病原菌株的分离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1.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86.7%。革兰阳性菌44.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9.2%。真菌3.4%。分离的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主要致病菌,首选抗菌药物为氧哌嗪青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