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程  吴野环  张瑜  陈程  王卉  张一 《江苏医药》2016,(4):466-468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于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下肢功能训练等。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法(MAS)来评定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脑损伤偏瘫痉挛期患者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并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为古典式摔跤运动员1例实施半月板手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探讨术后运动康复治疗的疗效。治疗前规划整体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设定康复训练计划。康复训练和治疗内容包括床旁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上肢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重心转移训练、水中康复、治疗。经过半年运动康复治疗,患者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疼痛程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最终恢复系统专业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眩晕患者运动功能稳定性的影响。方法50例眩晕患者,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按神经科药物治疗,训练组同时配合平衡功能训练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其运动功能稳定性。结果训练组患者运动功能稳定性有明显提高。结论平衡训练可以促进眩晕患者运动功能稳定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除一般护理外,予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早期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5.
何娟  张晶  冯德 《贵州医药》2023,(1):159-161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CRF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耐力、睡眠质量、肺功能指标和负性情绪得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运动耐力、睡眠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FEV1、FVC、FEV1/FV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老年CRF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指标,缓解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8例,按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按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训练时间为4个疗程,每疗程5d。结果两组疼痛和腰部功能均有改善,实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治疗更有助于恢复腰部功能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缓慢下蹲式训练对纠正帕金森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肌强直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患者, 均按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正规治疗, 对照组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缓慢下蹲式肌张力训练。10周后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FMA)评分和CSI量表(CS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I 评分中腱反射及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组患者提高更明显(P <0.05)。结论:缓慢下蹲式训练是一种综合性训练, 可有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腱反射、肌张力, 提高步行能力、改善关节症状,且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居家长期治疗。 【关键词】 帕金森病;肌强直;缓慢下蹲式训练  相似文献   

8.
高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26-27
目的:研究低频神经肌治疗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低频神经肌治疗加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功能训练,同时治疗半年,观察低频神经肌治疗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肌张力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率为13.3%,总有效率为83.3%,两组在肌张力的缓解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GMFM评分有所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神经肌治疗加运动功能训练较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大运动评分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治疗加运动功能训练疗效优于单纯运动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训练,其中治疗组在训练前进行15~20min运动想象训练。运动再学习训练1次/d,40min/次,疗程6周。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指数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改善明显优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52例非骨折性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康复过程、理疗状况,治疗方法及运动训练方式的选择,并将其训练效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出院后,便需要开始进行随访工作,时间为3个月~1年不等,对比患者的行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情况,归纳成文。结果康复理疗可大大减轻患者踝关节的疼痛感及肿胀感,各种损伤治疗结果优良率高达94.2%。结论采取踝关节运动训练及早期康复理疗的方法可以更快的缓解较严重的非骨折性跺关节损伤,能最大程度上改善踝关节的损伤,使其快速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讨论振动训练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接受振动训练。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与运动功能等进行评定,观察组患者的平衡功能(BBS)与运动功能(FM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训练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具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平衡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 ,将 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组照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 ,患者肌力明显提高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早期采取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训练 ,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后,对其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7例,将其按照随机的字母编号分成康复组与智能组,康复组患者实施基础的康复治疗,智能组则在康复组的基础上加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等评分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智能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9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护理,并且于入院时、4周后及半年后进行随访评定.结果:经过康复运动训练的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生活基本自理人数训练前仅5例(5.43%),训练后66例(71.73%).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运动可以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因此,很多哮喘患者不敢运动。但运动量减少,会使运动能力变差,身体素质下降。而这又会使患者可能在更低的运动强度下诱发哮喘,导致恶性循环。事实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运动耐受情况,虽然对哮喘患者静息肺功能改善不明显,但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哮喘患者心肺功能。而且,最新的研究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由口进食的重要意义。方法对临床50例鼻饲患者早期训练由口进食的方法。结果实施鼻饲患者早期训练由口进食,刺激患者食欲,促进咀嚼、吞咽及运动等功能,促进康复和综合治疗。结论根据对临床鼻饲患者早期进行由口进食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咀嚼、吞咽及运动等功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情景互动下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互动组和被动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互动组增加30min虚拟情景互动引导下等速肌力训练,被动组增加30min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E),改良Barthel指数(MBI)、峰力矩(PT)及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ADL能力、步行耐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E、MBI、PT、6MWT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互动组FMA-LE、MBI、PT、6MW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 <0.05),而被动组只有FMA-LE、MBI、6MWT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 <0.05);与被动组治疗后比较,互动组FMA-LE、MBI、PT、6MWT评分明显高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情景互动下等速肌力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为主,两组治疗后进行相关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物理疗法可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取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每组54例。比较2组间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肢体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自我效能(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生活自理能力(扩展Barthel指数量表)。结果 干预后,2组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P<0.05),2组肢体功能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增强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肌肉张力情况以及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张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蜡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