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Barthel[1]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肌力训练对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选标准,选取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2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8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再次基础上给予蜡疗联合肌力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下肢运动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收集评估结果,对比两组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康复治疗后,两组下肢FMA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DL评分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分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蜡疗联合肌力训练能够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期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人,康复组患者根据病情发展进程进行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三期康复功能训练,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3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情况,评价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上肢肌力Ⅲ-Ⅴ级85%,下肢肌力Ⅲ-Ⅴ级80%;对照组:上肢肌力Ⅲ-Ⅴ级45%,下肢肌力Ⅲ-Ⅴ级75%,生活质量亦有明显提高.结论 三期康复功能训练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康复训练1个月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Ful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进行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1个月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FMA、MBI 及BB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提高,观察组患者FMA、MBI及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可增加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心理重建有重要意义,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双侧肢体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发病早期病情平稳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始功能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电刺激,治疗组同时对双侧肢体进行功能电刺激,两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FMA、BI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FMA、B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双侧肢体功能电刺激较单侧更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45例患者则采取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领域得分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因子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康复理疗训练干预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患者不但有肢体功能障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面部表情存在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恢复肢体功能上,而忽视了面部表情肌的恢复,如果患者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正规、集中的康复训练,将会在面部遗留一些卒中后的痕迹,表情肌功能障碍同时也会影响吞咽、咀嚼、言语等方面的功能活动,使患者在交流和社会交往中感到自卑。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得到系统的康复训练,笔者建议在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也应注意面部表情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蜡疗在肢体康复受限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A-HW L型电脑恒温蜡疗仪,将医用石蜡(熔点为56℃)从固态熔化为液态,再做成大小不一的蜡饼包裹在患处,利用加热溶解后的石蜡作为蓄热的介体,对损伤的肢体进行物理治疗。结果:肢体局部受到石蜡的热效应后,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从而起到促进肿胀消退、组织修复、缓解关节痉挛、减轻肢体疼痛、增加组织弹性、软化瘢痕等作用。结论:蜡疗作为康复科最基础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在骨折内外固定后、退行性膝关节病、腱鞘炎、皮下硬结等肢体功能受限患者的功能康复中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频电刺激疗法。40d后,比较两组卧位躯干肌屈曲动作时主动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Fugl-Meyer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分值。结果:①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表面肌电信号、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和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变化(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在表面肌电信号、Fugl-Meyer平衡量表得分和Barthel指数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刺激综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A组(41例)和B组(42例)。A组采取患肢肢体功能训练,B组采取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出院时,B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82.41±5.72)分高于A组的(71.42±4.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2.13±3.51)、(45.34±4.18)分低于A组的(47.63±4.11)、(53.17±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双侧肢体功能训练,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还能够帮助其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近年来针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有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探讨。随机的分为三组即针刺组(A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组(B组)和针刺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组(C组),每组都要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与5周之前的病情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经过治疗之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0.47%、72.29%、97.47%。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刺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的效果,探讨康复训练对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功能训练,配以理疗、推拿、按摩等。结果观察组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和正确的健康指导,可降低肢体致残率和脑卒中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40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到观察组(n=68例)和对照组(n=72例),观察组施以协同护理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周期为1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研究对象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施以协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四肢功能。  相似文献   

16.
易龙  )  张利芳  )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261-262
目的探讨爬行运动训练(CE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康复训练(RRT)治疗组(n=28)和爬行运动训练(CET)治疗组(n=28),爬行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爬行运动训练进行治疗。RRT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6周、CET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爬行运动训练治疗6周。所选取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爬行训练治疗每日一次,每次45min,每周训练6次,连续治疗6周。结果治疗6周后CET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RRT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RRT组与CET组相比,CET组治疗效果较RRT组更加明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爬行运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吸气肌训练(IMT)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和康复干预,3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开展常规护理、康复干预和吸气肌训练。比较两组的呼吸功能、肌力恢复情况、肺部感染、平衡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MVV、PEF、FV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runel平衡量表、QL-Index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T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风险,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本次分组试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比较其临床效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肢体肌力评分、肢体的Brunnstrom分期提升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中医康复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电刺激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前误吸的作用.方法 通过观察X线动态造影录像(videofluoros copy,VFFS)判断24例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治疗前后误吸状况的变化.对误吸明显患者采取鼻饲饮食并同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电刺激治疗.结果 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前误吸进行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电刺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前误吸程度,具有很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康复训练要点,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目的。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1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本科室系统化的综合康复训练,包括电针疗法、肩关节主动训练、翻身训练、步行训练、站立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分析康复训练前及6个月后Brunnstrom分级和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康复训练后,BrunnstromV、VI期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康复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训练后患者的ADL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骗他患者综合康复训练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