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4H-吡啶并[1,2-a]嘧啶-4-酮取代的双芳基脲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增殖活性。方法以2-氨基吡啶或2-氨基-4-甲基吡啶为原料,经环合、烃化、还原及酰化共4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以sorafenib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抗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6个未见报道的含4H-吡啶并[1,2-a]嘧啶-4-酮药效团的双芳基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8个化合物显示较好的体外活性,其中,化合物4h活性突出,为sorafenib的8.3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合成新的4-芳氨基-6-溴喹唑啉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 以4-氯-6-溴喹唑啉和含有不同取代基的(E)-氨基二苯乙烯或4-[2-(2-呋喃基)]乙烯基苯胺为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5种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受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与结论 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认。5种化合物对BGC-823和A549两种细胞模型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合成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真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取代苯硫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3-次苄基硫色满酮,该中间体与水合肼在热醋酸中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采用二倍稀释法对4种受试真菌—絮状表皮毛癣菌(E. floccosum)、石膏样小孢子菌(M. gypseum)、绿色木霉菌(T. viride)和断发毛癣菌(T. tonsurans)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 合成了12个新的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抗真菌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真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结论 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具有体外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合成2,6-二取代氨基-1H-咪唑并[4,5-c]吡啶类目标化合物并进行体外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2(JNK2)活性测试。方法以2,4-二氯-5-硝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次与胺类化合物的亲核取代并将硝基还原得到中间体,该中间体与不同取代的苯基异硫氰酸酯反应成环得到目标化合物;以迁移率改变法(mobility shift assay)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抑制JNK2活性实验。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ESI-MS谱确证,纯度经HPLC测定。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制JNK2活性,其中,化合物TY-1和TY-11抑制JNK2活性与先导化合物(CC-930)相当,2,6-二取代氨基-1H-咪唑并[4,5-c]吡啶类目标化合物具有开发为JNK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嘧啶类EGFRT790M抑制剂,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初步探讨活性化合物与靶蛋白的结合模式。方法以2,4,5-三氯嘧啶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还原反应和偶联反应,运用分步合成法完成嘧啶类新化合物的合成,采用ELISA法测定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利用Autodock软件完成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研究。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8a和8f对EGFRT790M激酶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实验表明化合物8f的喹唑啉基团与Gln-791残基形成了氢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6-取代亚甲肼基嘧啶及三嗪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2,4,6-三氯嘧啶或三聚氯氰、苯胺、苯并咪唑、吡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BMCL-200908069—1为阳性对照药,以H460、A549和H226为测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合成了2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取代亚甲肼基-2,4-双吗啉嘧啶及三嗪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谱确证。结论体外活性实验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a活性最佳,其对H460、A549和H226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3.4、0L75、0.86pxnol·L-1,其活性为阳性对照药的28~16.8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并合成含1-苄基-1H-苯并咪唑的4-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环合、氯代、两次N-烃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2-肼基喹唑啉-4-胺(5);苯并咪唑与各种取代的氯苄经N-烃化和酰化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1-取代苄基-1H-苯并咪唑-2-甲醛(8);最后8与5经缩合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KRAS突变的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H-460和A549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和1H-NMR谱确证。大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含有1-(4-甲基苄基)-1H-苯并咪唑片段的化合物(9l)活性最佳,其对H-460和A549的IC50值分别为0.51μmol·L-1和0.93μmol·L-1,分别是阳性对照药gefitinib的11.7倍和5.2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N-乙氧羰基-4-哌啶酮经Vilsmerier氯化甲酰化反应、在碳酸钾作用下与巯基乙酸乙酯环合制得6,7-二氧-4H-噻吩并[3,2-c]吡啶-2,5-二羧酸二乙酯(4),再经肼解、叠氮化、重排及脱保护反应制得2-氨基-6,7-二氢-4H-噻吩并[3,2-c]吡啶-5-羧酸乙酯盐酸盐(8),8经重氮化、水解后再由氢氧化钾碱解、成盐,制得普拉格雷的关键中间体2-氧代-5,6,7,7a-四氢噻吩并[3,2-c]毗啶,总收率约25%.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并合成3,6-双羧甲基-4-氨基-6H-噻吩并[2,3-B]吡咯-2-羧酸。方法以柠檬酸为起始原料,经氧化酯化、Gewald反应、氮取代、环合、水解、脱羧反应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利用质谱和核磁数据确证了结构;HPLC归一化法测得质量分数为96.98%。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2.7%。结论 3,6-双羧甲基-4-氨基-6H-噻吩并[2,3-B]吡咯-2-羧酸的合成为雷奈酸锶中杂质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罗愈  海俐  吴勇 《中南药学》2006,4(2):91-93
目的合成N-(双膦羧次甲基)-6(5-氟-2,4-二氧代3,4-二氢-2H-嘧啶-1-基)-6-氧代-己酰胺,并进行初步体外骨靶向性实验。方法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经硅烷化、缩合、氢解3步合成6-(5-氟-2,4-二氧代-3,4-二氢-2H-嘧啶-1-基)-6-氧代-己酸(2),用二氯亚砜氯化后再与含氨基的偕二膦酸酯偶联,最后再用溴代三甲基硅烷特异性解离掉膦酸酯得到目标化合物L,并采用羟磷灰石晶体吸附实验考察目标物的骨靶向性。结果合成了目标物L,并利用^-1H—NMR、IR和MS进行了结构确证。结论体外骨靶向性实验结果显示目标物L有较好的骨靶向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并合成积雪草酸C2、C3、C23、C28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天然产物积雪草酸为先导化合物,对C2、C3、C23位羟基及C28位羧基进行结构改造,并采用SRB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利用MS及1H-NMR确证了结构;体外实验中,积雪草酸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积雪草酸,并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结论积雪草酸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并合成甘草次酸C3、C30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位羟基、C30位羧基进行结构修饰,并采用SRB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12个新型甘草次酸衍生物,并利用MS、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体外实验中,目标化合物对MCF-7和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强于甘草次酸,其中化合物GA-I1、GA-I2和GA-II1对MCF-7和A549两种细胞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IMC-038525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4-苯基-1,3,5-三嗪-2-胺类化合物,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2,4-二氯-1,3,5-三嗪为起始原料,经过氨化、Suzuki偶联和还原胺化合成一类4-苯基-1,3,5-三嗪-2-胺类化合物,采用噻唑蓝法(MTT)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3个新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合成了一类4-苯基-1,3,5-三嗪-2-胺类衍生物,具有一定抑瘤活性的化合物,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合成苯氧基磷酰氮芥取代的槐定碱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以槐定碱为起始原料,经开环、酯化、磷酰化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2a2e ,采用MTT法测定其对S180、H22、K562、MCF-7、SMMC-7721、LoVo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 设计并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ESI-MS确证。体外细胞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对S180和H22细胞株活性较强,且对正常细胞L929毒性小,部分化合物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多柔比星。结论 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b 为有潜力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并合成了1,2,3-三氮唑类苦参碱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苦参碱为起始原料,通过水解反应、N-烷基化反应、click反应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目标化合物对HeLa、MCF-7和HepG2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合成了9个1,2,3-三氮唑类苦参碱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定,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5h对MCF-7肿瘤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且活性优于母体化合物苦参碱。结论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该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Some novel derivatives of quinazolinone including 2-[2-(2, 6-dichlorophenyl)amino]phenylmethyl-3-{4-[2-(substituted phenyl)-4-oxo-thiazolidin-3-yl]phenylsulfonamido-1-yl}-6-bromoquinazolin-4(3H)ones (4a – 4l) were prepared from 2-[2-(2, 6-dichlorophenyl) amino]phenylmethyl-3-{[4-(N-substituted arylidene)phenyl]-sulfonamide-1-yl}-6-bromo quinazolin-4(3H)ones (3a – 3l). Twenty four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screened in vitro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values of all the twenty four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Some of these compounds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成吲哚-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以吲哚-3-甲酰肼为起始原料,通过[4+1]环加成反应、水解反应、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HeLa、SCG-7901和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考察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APC/PI双染法检测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法检测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凋亡核染色质形态学的影响。采用DCFH-DA染色法检测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中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15个吲哚-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ESI-MS确证。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f对HeLa、SCG-7901和MDA-MB-231 3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明显的抗增殖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合物6f以浓度相关的方式促进细胞产生活性氧,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部分吲哚-1,3,4-噁二唑类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Luo  Yilin  Ren  Yun-Feng  Chou  Ting-Chao  Chen  Allan Y.  Yu  Chiang  Liu  Leroy F.  Cheng  C. C. 《Pharmaceutical research》1993,10(6):918-923
A number of isoindolo[l ,2-b]quinazolines and some benzo[4,5]isoquinolino[l,2-b]quinazolines as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analogues of the antitumor compound batracylin were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against HL-60 cell growth and in topoisomerase II-mediated DNA cleavage assays. Of the compounds studied, 10,12-dihydro-7,8-methy lenedioxyisoindolo[ 1,2-b] quinazolin-12(10H)-one (1d), 2-amino-10,12-dihydroisoindolo[l ,2-b]quinazolin- 12(10H)-one (1p), and 2-amino-7,8-methylenedioxy-10,12-dihydroisoindolo[l ,2-b]quinazolin-12(10H)-one (1ab) exhibited good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HL-60 cell lines as well as induction of topo II-mediated DNA cleavag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合成13-酰胺基取代苦参碱衍生物及研究该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槐果碱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Michael addition),叠氮还原酰化反应,制得系列13-位酰胺取代的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等谱确证;选取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K111)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理活性筛选。结果 设计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大多数化合物对两株肿瘤细胞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4b4e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设计和合成苯酰胺类c-Met激酶抑制剂,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4-氯-6,7二甲氧基喹啉、6-氯-7-氮杂嘌呤和4-氯-7-氮杂吲哚为起始物,经取代、还原和缩合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3a~5c,并采用噻唑蓝法(MTT)测定目标化合物对GTL-16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合成了9个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和13C-NMR确证。化合物3a~5c对GTL-16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c对GTL-16细胞的IC50达到411 nmol/L。结论 苯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抑制GTL-16细胞活性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