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感染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PCI的195例患者,按是否有高龄(>70岁)、糖尿病等感染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n=84)与非高危组(n=111),PCI围术期均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温、白细胞变化和伤口愈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感染和疑似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穿刺部位愈合良好,两组患者PCI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为0%,高危组与非高危组PCI术后疑似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95%和30.63%(P>0.05);高危组患者术后白细胞升高26例,无发热等临床症状。结论:感染高危患者PCI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可行的,PCI术后感染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关联性。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是减少PCI术后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志慧 《抗感染药学》2021,18(4):548-550
目的:探究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96例资料,统计术后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的病原菌的培养、分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结果:9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25例,其感染率为26.04%;术后感染患者标本中培养出菌株21株,其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4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6株(占28.57%)和真菌1株(占4.76%);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85.71%、92.86%和71.43%,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相关较低(分别为7.14%、7.14%和21.43%);前列腺增生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和术前留置导尿管以及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临床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病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3):575-577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并提出预警性护理对策,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46例,将其中发生尿路感染的4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将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20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总结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制定相应的预警性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和未发生尿路的临床资料,发现患者年龄>60岁、病程>10年、住院时间>15 d,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采用侵入性操作的、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的和留置导尿管时间>10 d者,均是导致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P<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糖尿病肾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诱发因素依次为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5 d、病程>10年、年龄>60岁、留置导尿时间>10 d、基础疾病,保护性因素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较多,应针对其诱发因素采好取相应的预警性护理对策,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均不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及术后结合实际情况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均结合实际情况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用药时间、用药花费、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用药时间、用药花费、住院时间分别为(3.21±0.84)d、(711.25±120.24)元、(7.05±1.6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71±1.62)d、(985.34±151.36)元、(8.58±2.87)d(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术后感染,但用药合理性同样不可忽视。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予以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更有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减少用药花费、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后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86例原发性肝癌行介入化疗栓塞的患者。其中38例肝癌患者在介入化疗栓塞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另外48例肝癌患者在介入化疗栓塞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观察两组肝癌患者术后发热、感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组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6%,未使用抗菌药物组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16%(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癌介入栓塞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感染发生率低。在术后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菊飞 《抗感染药学》2020,17(1):134-136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围产期预防性用药对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孕妇妊娠不良结局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医院产科就诊的生殖道GBS感染的妊娠期34~37周孕妇180例资料,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的患者设为预防给药组(n=90)、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的患者设为未预防给药组(n=90),另选取无GBS感染的正常孕妇90例资料设为正常组(n=90),比较3组孕妇产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结果:预防给药组和正常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给药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均低于未预防给药组(P<0.05)。结论:采用围产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GBS感染孕妇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其娩出新生儿不良结局和妊娠合并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134例,根据患者开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脑损伤类型等病历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率34.81%,未感染率64.44%;对患者的肺部感染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脑损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手术时间、术前血糖、气管是否切开、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后7天内血清白蛋白含量、降钙素原含量、C-反应蛋白含量、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GCS评分、术前血糖含量、手术后卧床时间、气管是否切开、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感染,并且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包括GCS评分、术前血糖含量、手术后卧床时间、是否切开气管、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等。在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类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将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38例),同随机抽取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对照组(7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肥胖(P=0.040)、手术中出血量大(P=0.050)、术后引流天数多于4天(P=0.032)是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引流天数多于4天(P=0.006)是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持续时间长短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P=0.394)没有明显关联。结论肥胖、手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引流天数多于4天是腰椎管狭窄手术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手术部位感染没有明显关联。术前应向肥胖患者解释高危因素的存在;术中应进行细致的手术操作,减少出血;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并及时拔除。没有必要延长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抗菌药物组(n=56)和对照组(n=5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药物等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治愈率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治愈率资料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的总感染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无预防作用,也不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疗效,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各项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工作,以提高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3例,观察组术中、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参考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药费用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用药费用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 术前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后感染发生的控制并无显著效果,同时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合理控制,严格按照指导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并发肺部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21例重症胸部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MDR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MDR感染率为46.61%,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药敏结果显示,G-菌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阿米卡星耐药率较小,G+菌对莫西沙星、利福平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小,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G+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时间≥7 d(OR=3.321)、APACHE-Ⅱ评分≥25分(OR=2.716)、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2.378)、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2.108)、机通气时间≥7 d(OR=1.846)和低蛋白血症(OR=1.772)是MDR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胸部创伤术后机械通气并发肺部MDR感染率较高,其中昏迷时间≥7 d、APACHE-Ⅱ评分≥25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用抗菌药物、呼吸机通气时间≥7 d及低蛋白血症是MDR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肠息肉黏膜切除术患者术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其使用现状,为医院规范侵入性操作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11—12月间收治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55例病历资料,其中胃息肉6例、肠息肉49例;将其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分为预防用药组,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为非预防用药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要求,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预防用药组相比,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并没有缩短非预防用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未影响术后体温、中性粒细胞异常的比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菌血症、穿孔、腹痛腹泻等并发症,预防用药品种符合率为50.90%,给药时机、疗程均不符合规定。结论: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在实施内镜下胃肠息肉黏膜切除术操作中,不必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医院应采取行政干预,以提高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以150例丘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25)和非感染组(n=125)。分析影响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手术次数、留置引流管时间、脑脊液漏为影响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蛋白水平降低、引流管留置时间延长、手术次数增加及脑脊液漏为丘脑出血微创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12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分为肠道菌群失调组(58例)和非失调组(54例),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非失调组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和术中、术后抗菌药物持续应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失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菌药物种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失调组联合应用2种或3种抗菌药物的例数显著少于失调组,非失调组应用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的比例显著高于失调组。非失调组患者营养不良、肠功能障碍比例和肠外营养天数均显著低于失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失调比例为多。结论影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肠道菌群失调的可能危险因素有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和术中、术后抗菌药物持续应用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种类、营养不良、肠功能障碍比例和肠外营养天数。  相似文献   

15.
徐超仁 《抗感染药学》2021,18(3):413-415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风险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及GCS评分值的关联性及其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间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5例病例资料,其中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28例作为感染组,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未感染患者47例作为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其合并伤、入院时GCS评分值、术前体质量指数、昏迷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胃管留置情况、激素使用史、抗菌药物使用史、白蛋白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受伤原因等单因素的相关性;将P< 0.05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高、合并伤、入院时GCS评分值低、昏迷时间长、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白蛋白水平低均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高、合并伤、GCS评分值低、昏迷时间长、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白蛋白水平低均为术后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可从以上几方面重点干预及预防,以减少术后肺部感染,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70岁)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某院出院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病历248例,统计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48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品种为3种,使用天数基本控制在2 d以内(占78.22%)。术后肺部感染例数为86例(34.67%),2例(0.81%)死于术后肺部感染,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无关(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70%、肺癌晚期以及糖尿病为老年肺癌患者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术前半小时单剂量给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分析精神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18例,其中48例发生HAP,按有无发生HAP分为感染组(n=48)和未感染组(n=270);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以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影响精神病患者H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患者年龄、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侵入性操作比率、外出比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 0.05);感染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未感染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是精神病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与精神病患者发生HAP密切相关,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魏静静  樊艳  齐林 《抗感染药学》2021,18(2):261-264
目的:分析118例儿童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脑肿瘤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n=26)和未感染组(n=92),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患儿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术中出血量、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为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脑肿瘤患儿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中出血量≥500 mL、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结论:术中出血量≥500 mL、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脑脊液漏、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脑肿瘤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以改善患儿预后和促使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院肺结核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及其干预对策。方法:抽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22例临床资料,按其是否发生口腔真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46)和非感染组(n=7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肺结核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及其干预对策。结果:肺结核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与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激素≥7 d以及伴有糖尿病史具有相关性,也是肺结核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患者营养状况良好、免疫功能正常是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临床应针对其口腔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2):313-315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给药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骨科手术患者24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干预组患者术前术中给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药;分析两组患者分别给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比较了术前术中与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切口感染,并无其他混合感染,其发生率为1.67%;而对照组患者发生21例切口感染(其中4例出现二重感染),其发生率为17.50%;干预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优于术后用药的预防效果,实施干预措施提高了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