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病机理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7例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致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致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经减量应用或停用甘露醇后大部分好转,小部分死亡,其病死率与甘露醇应用的每次剂量和每天用药次数有一定关系。结论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只有积极防治才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措施,以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防治过程.结果152例患者经过治疗,151例痊愈出院,治愈率99.34%;1例死亡,病死率0.66%.结论早期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1例的临床监测及处理感染性休克,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纠正低血钾和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关于哮喘分级治疗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规定哮喘分为非急性发作期和急性发作期,前者分为4级。我国2003年诊治指南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慢性持续期仍分为4级。世界各国的哮喘防治指南均推荐哮喘分级治疗,这一观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生所接受。目前一般所言的分级治疗实际上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压氧,防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应用纳洛酮防治并发症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结果:治疗组昏迷时间(4.73±0.95)h较对照组(8.17±1.75)h明显缩短(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高原小儿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肺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西医多以针对性的支持治疗 为主,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途径。反观传统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组分、副作用低等特点,在防治急性 肺损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急性肺损伤研究的深入,取得了理想的成果。故拟从单味 中药提取物防治急性肺损伤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护理经验。急性有机磷中毒发生IMS时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和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只要及时抢救,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就可以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预后。  相似文献   

8.
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与连续多次腰穿防治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组)与连续多次腰穿(对照组)防治急性交通性脑积水或急性脑室扩张发生。比较两组间脑脊液廓清速率、急性脑积水或急性脑室扩张患者的缓解率、脑积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脑脊液廓清速率、脑积水/脑室扩张的急性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腰大池持续引流较连续多次腰穿能有效、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缓解急性交通性脑积水/急性脑室扩张、有效防治继发性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并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结果:大部分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防治与护理措施后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最终治愈出院;个别患者因为体质差、入院就诊时间较晚或防治与护理不当造成病情反复.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该病的发病率与反复率均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抢救方法。方法342例患者给予吸氧、医用高压氧舱治疗,防治脑水肿,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症治疗。结果治愈312例,死亡30例,发生迟发性脑病14例。结论早期、足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是治疗急性CO中毒的特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代防治重大急性传染病经验整理,提出治疗温热病,要在深刻认识疾病本质前提下,不必墨守成规,灵活变通使用下法,将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见微防渐,先证而治,早用通利,涤荡邪热,釜底抽薪,给邪以出路,防治病情恶化。认为既不违背辨证论治、整体观察的原则,又不拘泥固守,才能取得更好疗效,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热性病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温病学理法辨治杂病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温病学理法不仅可以辨治温病 ,而且可以辨治杂病。卫气营血理论是杂病辨治的重要方法 ,在用其辨析疾病浅深层次方面 ,叶天士更有辨病机“在气在血、在经在络、在络在奇”的理论 ,这一理论在杂病辨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温病学舌诊理论及叶天士辨舌论治的经验 ,对于杂病诊治有着特殊的意义 ;温病学诸多治法和方剂用于杂病有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论温病学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学核心理论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中医辨证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理法不仅可以辨治温病,而且可广泛应用于杂病的辨治;温病学学科应界定为基础中医学三级学科。温病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应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温病学理法辨治杂病的研究、温病学名家杂病辨治规律的研究、伤寒学与温病学移植渗透的研究、温病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移植渗透的研究。温病学课程有待分化为:经典温病学、温病学派杂病学、中医传染病学、实验温病学。温病学的概念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当前温病学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关于温病学的性质和地位的困惑以及出路问题进行了分析。文中提出应充分认识温病学的重要性,并根据温病学所具有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双重性质,进行学科的分化,使其基础理论部分分化成为古典温病学,临床证治部分则形成中医传染病学,以便于与现代医学体系接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医中属疫病范畴.基于此次疫情,笔者试查找与中医防治新冠肺炎有关的文献,整理其涵盖的经典理论,结合现代医家对这些理论的发挥,分别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所涉及的理论有注重"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论、从"动态整体"出发的三因制宜理论、重视"有病无症"期的伏气温病理论、以"祛邪"为第一要义的《温疫论》理论、基于"三焦"论治湿温的《温病条辨》理论、强调"抓病机,随证治之"的《伤寒论》理论以及论"病皆由中气不足"的《内外伤辨惑论》理论.  相似文献   

16.
冬末春初,气候交替变化,细菌病毒肆虐,是一年中诱发流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峰期,患者的明显症状是:发热,偶有畏寒,同时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咳嗽不止、呼吸困难等,此类疾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就温病与瘟疫的联系与区别、温病发病特点、发病原因、温病高热的辨证论治、温病暴喘辨证论治、温病当防患未然等问题,笔者访问了周仲瑛教授、杨进教授、金实教授和龚婕宁博士。  相似文献   

17.
伏气学说及其对外感热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自《内经》,下到晚清,对伏气学说的渊源及其基本内容做了归纳和分析。对以伏气学说指导治疗的部分急、重、疑难病症如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进行了重点介绍。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疾病防治的深入研究,伏气学说有重新认识和研究的必要,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995-2010年温病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揭示温病研究的现状.方法:采用频次分析法、共词聚类法、共词关联法、突发词监测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温病研究现状.结果:揭示了温病研究的热点疾病,潜在疾病与治法、研究方法和中医文献的关系.结论:发掘了新的研究热点和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医学最重要的进步是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因温病是外感温热邪气,治疗上"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须要处处顾护阴液,故温病学派给人的感觉一般来说是崇尚阴柔、好用寒凉、用药轻灵等等。这其实是治疗温病本身的需要,并非温病学诸大师的一隅之偏。清代温病诸师中,叶天士、王孟英等皆主阴阳平衡观,反对景岳之"贵阳贱阴"观点,反对空谈先天阴阳,认为无补于临床。而吴鞠通则持"阳大阴小论"和"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反对阴阳平衡,主"贵阳贱阴"论调。这些特点应该引起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医在诊治传染病时,曾经先后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热病、伤寒、瘟疫、温病等不同的学派,互相争鸣,至今未能统一,中医学院的教材仍然把伤寒与温病说成是互相对立的两大学派,伤寒与温病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类疾病.邓铁涛教授(邓老)指出,伤寒与温病都是针对传染病的中医理论,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应是逐渐融合为统一的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