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三维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常规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斑块且厚度≥2.0 mm的门诊或住院患者261例。根据临床诊断是否发生AIS分为AIS组(126例)及NAIS组(135例)。颈动脉优选斑块行超声造影及三维超声检查,分别获得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增强强度(enhanced intensity,EI)]及三维超声定量参数[斑块厚度(plaque thickness,PT)、斑块体积(plaque volume,PV)、面积狭窄率(percent area stenosis,PAS)、灰阶中位数(gray-scale median,GSM)],比较2组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IS的预测价值并确定其截断值。 结果 AIS组患者颈动脉斑块EI值高于NAIS组,GSM值低于NA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动脉斑块PT、PV与P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I 11.6作为预测AIS发生的截断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3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9%、62.22%;以GSM 33.5作为预测AIS发生的截断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5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7%、62.22%;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71.11%。 结论 EI及GSM联合检测可较准确的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对AIS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性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联合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对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ESRS评分对12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分析不同危险层次的脑梗死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分别探讨颈动脉斑块软斑组、混合斑块组、硬斑组及颅内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组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并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ESRS分层模型对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预测能力及三者联合预测脑梗死1年内复发风险的能力。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软斑组及混合斑块组1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斑块或硬斑组(P<0.001);脑梗死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1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P<0.05)。ESRS分层低危、高危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1年内脑梗死复发的风险高于低危组。颈动脉斑块性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ESRS分层模型及三者联合预测脑梗死1年内复发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89、0.648、0.871,三者联合面积最大。结论 颈动脉斑块性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联合ESRS评分对预测脑梗死患者1年内复发的风险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5):599-602
目的:比较90 d复发风险评估量表(RRE-90)、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和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量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RRE-90、ESRS和SPI-Ⅱ量表评分。患者出院后1月、3月、6月及1年时进行随访,记录卒中复发情况。计算各个随访点三种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对比三种量表预测卒中复发的效能。结果:排除基线不全、失访等患者后,研究最终纳入患者471例。1年随访结束时,卒中复发40例,累计复发率为8.75%。对比各随访点RRE-90、ESRS和SPI-Ⅱ评分的AUC发现,随访1月、3月时RRE-90预测效能优于ESRS和SPI-Ⅱ(P<0.05),1年时ESRS和SPI-Ⅱ预测效能则优于RRE-90(P<0.05)。ESRS与SPI-Ⅱ预测效能类似(P>0.05)。结论:应用RRE-90、ESRS和SPI-Ⅱ量表均能预测卒中复发。RRE-90对卒中短期复发预测效果优于ESRS和SPI-Ⅱ量表,ESRS和SPI-Ⅱ量表对卒中复发预测效能效果相近,且在预测卒中长期复发上二者均优于RRE-9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评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CIS 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2 月—2018 年12 月就诊于安庆 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52 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完成 CIS,分为充盈良好(fCIS 组)27 例和充盈不良(pCIS 组)25 例。根据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分为 良好预后组24 例(≤ 2 分)和不良预后组28 例(>3 分)。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多因 素Logistic 回归分析CIS 对预后结局的影响。结果 fCIS 组与pCIS 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收缩压、心房 颤动、高脂血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TTR)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扩散加权成像Alberta 卒中早期CT 评分(DWI-ASPECTS)、改良脑梗死溶栓实 验分级(mTICI)≥Ⅱ b 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年龄、性 别、糖尿病史、收缩压、心房颤动、高脂血症、NIHSS 评分、TT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DWI-ASPECTS 评分、≥Ⅱ b 及fCI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mTICI[Ol ^ R=5.603(95% CI :2.035,21.447)] 和DWI-ASPECTS 评分[Ol ^ R=0.625(95% CI :0.472,0.826)] 是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而CIS[Ol ^ R=8.474(95% CI :2.478,32.516)] 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CIS 可 用于评价脑组织灌注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在EVT 时增加CIS 和DWI-ASPECT 评分评价,对预测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EsRs(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量表为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1A)及小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评估标准,探讨该量表预测脑卒中复发风险的价值,为TIA及小卒中二级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1月10日-2013年12月30日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连续性TIA及小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3年12月30日完成随访工作。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复发率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ESRS评分衡量TIA及小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的准确度。结果截至随访结束,共有复发病例40例,复发导致死亡9例,复发中位数时间为9.1(1~23)个月。患者1年复发率和2年复发率分别为11.9%和28.1%。应用ROC曲线的方法得出ESRS评分对TIA及小卒中复发风险均具有预测价值,EsRs评分≥3时复发可能性大,ESRS评分〈3时复发可能性小。结论ESRS评分对TIA及小卒中复发风险均具有预测价值,ESRS评分≥3时复发可能性大,ESRS评分〈3时复发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探讨颈动脉斑块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130例患者,其中脑卒中组患者80例,对照组50例,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并发斑块者行实时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观察斑块显影情况。结果①脑卒中颈动脉硬化患者软斑(33/68,49%)及混合斑(22/68,32%)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1,9%;4/21,19%);②脑卒中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内显影率(42/68,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超声造影显影情况与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与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于安 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38 例初发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 兹堡睡眠量表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根据SDS 评分诊断患者脑卒 中后抑郁(PSD),分析睡眠障碍与PSD 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探讨PSD 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SDS 与PSQI 评分的关系。结果 离异或丧偶、伴有糖尿病史、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位于皮质下、左半球、无定期进行康复锻炼、自理能力明显障碍、有睡眠障碍患者的发生PSD 发生率 均有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表明婚姻状况[Ol ^ R=2.517,(95 CI :1.133,5.594),P =0.023]、 脑卒中类型[Ol ^ R=1.126,(95 CI :1.005,1.262),P =0.041]、康复锻炼状况[Ol ^ R=1.283,(95 CI :1.024, 1.607),P =0.030]、自理能力明显障碍[Ol ^ R=2.942,(95 CI:1.291,6.707),P =0.010]、睡眠障碍[Ol ^ R=1.585,(95 CI :1.105,2.273),P =0.012] 是患者发生PSD 的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SDS 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 =0.303、0.178、0.269 和0.208,P =0.000、0.037、0.001 和0.014)。 SDS 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 =0.303、0.178、0.269 和 0.208,P <0.05)。结论 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与PSD 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 睡眠质量越差,抑郁表现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与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搜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PSD抑郁程度;采用卒中后抑郁预测量表,根据卒中患者发病一周内的临床指标,评估PSD抑郁风险;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Essen卒中复发风险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评分,按ESRS评分将患者分为卒中复发低危组(0-2分)及高危组(≥3分)。分析PSD及PSD风险与ESRS卒中复发风险评分的关系。结果 (1)卒中复发风险高危组与低危组年龄、高血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性别、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卒中复发风险高危组与低危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卒中复发风险高危组与低危组HAMD评分、PSD预测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AMD评分与ESRS评分呈正相关(r=0.322,P0.05);PSD预测量表评分与ESRS评分呈正相关(r=0.597,P0.05)。结论 PSD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I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 1 月—2018 年6 月绍兴市人民医院113 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破裂IA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 量 表(mRs)评价预后,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评分0 ~ 1 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评分2 ~ 6 分)。 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13 例患者中,83 例(73%)预后 良好,30 例(27%)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unt-Hess 分级、Fisher 分级、手术时机及脑积 水对预后有影响(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l ^ R=1.065(95% CI :1.012,1.121)]、 Hunt-Hess 分级[Ol ^ R=9.497(95% CI :2.034,44.345)]、手术时机[Ol ^ R=3.957(95% CI :1.242,12.604)] 及 脑积水[Ol ^ R=8.005(95% CI :1.552,41.278)] 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Hunt-Hess 分级、 手术时机及脑积水能够影响行介入治疗的破裂IA 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分级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且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56例,依据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AIS组(72例)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acute ischemic stroke,NAIS)组(84例)。2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SMI检查及血清hs-CRP水平检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SMI分级、血清hs-CRP单独及联合诊断预测AIS发生的风险,并确定其截断值。 结果 2组间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NAI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斑块的厚度和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MI分级(OR=4.015,95%CI:2.426~6.646,P<0.001)、血清hs-CRP(OR=1.809,95%CI:1.313~2.498,P<0.001)均为影响A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SMI分级≥2级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8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7%、66.66%。以血清hs-CRP≥4.7 mg/L作为预测发生AIS的诊断标准,其AUC为0.69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67%、65.48%。二者联合诊断预测发生AIS的AUC为0.84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8%、66.67%。 结论 颈动脉斑块SMI分级联合血清hs-CRP能够提高预测AIS发生风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 2017 年12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 238 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 体检人群分为CAS 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脂(TG)进行检测,以及对相 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6 238 例体检者检出1595 例CAS,患病率为25.57%。CAS 患病率随年 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33.31% vs 14.16%)。CAS 组与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SBP、TG、 TC、LDL-C、HDL-C、吸烟史及运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LDL-C[Ol ^ R=8.797(95% CI:5.211,19.467)]、性别[Ol ^ R=1.241(95% CI:1.045,0.985)]、年龄[Ol ^ R=5.235(95% CI :2.321,15.675)] 及SBP[Ol ^ R=4.845(95% CI :2.156,10.954)] 为CAS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正常人 群CAS 患病率较高,应常规筛查CAS 并积极干预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及多模态超声(multimodal ultrasound, MMU)影响因素,构建基于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的风险分层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斑块患者683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核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分为前循环卒中组(n=301)和非前循环卒中组(n=382)。收集患者颈动脉斑块的MMU特征、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模型验证与风险分层。结果 前循环卒中组和非前循环卒中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饮酒史、吸烟史、脑梗死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同型半胱氨酸(ho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临床资料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老年OSA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设计。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连续纳入年龄≥60岁、基线无明显心脑血管病史且无重要临床指标缺失的的首次确诊为OSA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结局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收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睡眠参数指标、实验室和超声检查结果,以3∶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856例和验证组258例。采用LASSO回归用于变量的降维和筛选,并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构建老年OSA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预测模型。结果 共入组1141例研究对象,中位随访42(41,54)月内,58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累计发病率为5.08%,其中建模组和验证组缺血性脑卒中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5.14%和4.91%(P<0.05)。多变量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的变量筛选结果显示,年龄(HR=3.44,95% CI:2.38~7.77)、空腹血糖(FPG)(HR=2.13,95% CI:1.22~3.72)、升主动脉内径(HR=2.60,95% CI:1.04~4.47)、左心房前后径(HR=1.98,95% CI:1.75~2.25)和最低氧饱和度(LSpO2)(HR=1.57,95% CI:1.20~1.93)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利用ROC曲线分析进行比变量转化,以这5个风险变量的回归系数比取整数构建老年OSA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Bootstrap 法(自抽样次数=500)前后,建模组队列风险评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5% CI:0.78~0.90)和0.85(95% CI:0.78~0.89),验证组队列风险评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5% CI:0.73~0.93)和0.82(95% CI:0.72~0.90),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且稳健性高。以模型最佳临床截点的对应值进行风险分层后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OSA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生率高于低风险组(P=0.021)。结论 该模型有助于在老年人群中识别高风险OSA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今后与OSA潜在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0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CEUS检查,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分成卒中组(n=51)、非卒中组(n=57),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CEUS特征,包括新生血管分级、灌注方向、主要增强部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特征、CEUS特征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卒中组平均斑块长度、厚度高于非卒中组,斑块狭窄程度≥50%、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表面溃疡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卒中组0级、1级占比低于非卒中组, 2级、3级占比高于非卒中组,且2级+3级总数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灌注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斑块肩部增强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常规超声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12,敏感度为62.75%,特异性为59.65%。CEUS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AUC为0.788,敏感度为80.39%,特异性为77.19%。结论 CEUS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情况,对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敏感度与特异性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4例,其中复发患者为148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基本情况、就医时临床信息、生化指标、出院后情况等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年龄( OR=1.062,95%CI:1.040~1.084)、舒张压(OR=1.054,95%CI:1.036~1.072)、语言障碍(OR=1.951,95%CI:1.256~3.030)、饮酒(OR=1.687,95%CI:1.030~2.764)、甘油三酯(OR=1.379,95%CI:1.073~1.772)等指标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定期服用阿司匹林(OR=0.769,95%CI:0.599~0.988)和良好的睡眠(OR=0.620,95%CI:0.456~0.843)可降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结论年龄、舒张压、语言障碍、饮酒、甘油三酯、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和睡眠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监测联合四种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价值,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秦皇岛市第四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188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时均采用ABCD2、埃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及ABCD3-Ⅰ行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8。随访3个月记录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并以此为终点事件,采用ROC曲线分析IL-8联合四种评分法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个月,188例TIA患者中有30例(16.0%)发生脑梗死。脑梗死组糖尿病、心房颤动、症状持续时间≥60 min、双重TIA、同侧颈动脉狭窄≥50.0%及DWI高信号比例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ABCD2、ESRS、SPI-Ⅱ、ABCD3-Ⅰ及IL-8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脑梗死发生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发现,ABCD2的AUC面积为0.694,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8.6%;ESRS的AUC面积为0.628,灵敏度为63.3%,特异度为57.0%;SPI-Ⅱ的AUC面积为0.551,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53.2%;ABCD3-Ⅰ的AUC面积为0.898,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3.7%;IL-8的AUC面积为0.519,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49.4%。IL-8并联ABCD3-Ⅰ漏诊率最低,为4.7%。结论 IL-8并联ABCD3-Ⅰ预测TIA发作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漏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技术(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UP)的评估与发病风险预测。方法 将所纳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症状组,n=53)和无心脑血管病患者(无症状组,n=42)依次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并对比分析不稳定性斑块的大小、增强强度(EI)及增强比率(Ratio)。结果 有症状组的增强强度(EI)大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5,P=0.005);有症状组的增强比率(Ratio)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2,P=0.002);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斑块的长度、厚度两组比较结果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的ROC曲线所知,当EI截点值为3.785dB时,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的敏感度为49.06%、特异性为80.95%;Ratio截点值为0.215,此时的敏感度为58.49%、特异性为71.43%。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对不稳定性斑块进行量化分析,斑块的增强强度、增强比率越高其稳定性越低,并对预测ACI的发病风险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