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23例男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均接受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表评分(ICSI/ICPI)、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尿动力学检查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ICSI、ICPI、VAS、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男性间质性膀胱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膀胱潴尿功能,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
蔡江怡  邵绍丰  程斌  谢辉 《浙江医学》2015,37(2):124-126,130
目的 观察并比较透明质酸钠、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 间质性膀胱炎(BPS/IC)的临 床疗效。方法 将63 例BPS/IC 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A、B 两组,A 组32 例,B 组31 例。A 组患者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40ml;B 组予膀胱灌注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治疗,即用5%碳酸氢钠10ml、2%利多卡因10ml、肝素钠2.5 万U 和0.9%氯化钠15ml的混合液行膀胱灌注。两组均保留40~60min,每周2 次,4周后改为每周1 次,共16 次。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开始后4、12周时的O’Leary-Sant平均症状评分(ICPI)、问题评分(ICSI)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4周和12 周ICPI、ICSI 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4 周后两组的ICPI、ICSI 及QOL 评分下降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治疗12 周后A 组的ICPI、ICSI 及QOL评分下降分值较B 组更为明显(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透明质酸钠及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均能改善BPS/IC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透明质酸钠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联合肝素灌注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对24例难治性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透明质酸40 mg、肝素4万U混合膀胱灌注,膀胱内保留60 min.每周1次,连续8周,之后改为每月1次,连续4月,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每日排尿次数、平均每次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评分(ICSI/ICPI)、盆腔疼痛评分(PUF)变化及钾离子试验和膀胱镜检.结果 23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随访3月时,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每次尿量明显增加,ICSI、ICPI、PUF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月时,各项指标维持,与随访3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离子试验阳性患者由治疗前的16例降为2例.19例患者黏膜下出血点消失或减轻.结论 透明质酸联合肝素灌注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膀胱疼痛综合征(BPS)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IC/B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膀胱水扩张术治疗,观察组用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比较两组盆腔疼痛及尿频评分(PUF)、O’Leary-Sant IC症状评分(ICSI)、O’Leary-SantIC问题评分(ICPI)、疗效、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尿源性诊断标志物(EGF、NGF、IGF-1)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PUF、ICSI、ICP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最大膀胱容量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液EGF、NGF、IGF-1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药物灌注治疗IC/BPS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3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肝素10万U+0.9%氯化钠溶液10 ml+2%利多卡因10 ml+5%碳酸氢钠10 ml联合膀胱灌注,3次/周,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6个月后进行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评分和问题指数(ICPI)评分,综合评估疗效.结果 8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疗效显著6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治疗前ICSI评分(13.8±3.1)分,ICPI评分(10.0±3.2)分;治疗12周后ICSI评分(8.6±2.6)分,ICPI评分(4.5±2.5)分;治疗6个月后ICSI评分(9.2±2.1)分,ICPI评分(5.8±2.5)分,治疗12周后及治疗6个月后ICSI和IC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联合碱性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9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在膀胱水扩张术联合膀胱即时药物灌注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行气止痛、清热利湿中药内服。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盆腔疼痛与尿急/尿频症状(pelvic pain,urgency and frequency,PUF)评分及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PUF评分和ICSI显著降低(P0.01)。结论膀胱水扩张术、膀胱即时药物灌注术结合行气止痛、清热利湿中药内服对间质性膀胱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的最大排尿量、排尿次数以及PUF评分等症状指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最大排尿量、排尿次数以及尿频尿急症状(PU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可保证治疗效果,作用时间较长,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PBS)的疗效.方法 20例女性IC/PBS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A组使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灌注12周,B组使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灌注12周,8周后同时口服索利那新,每天5 mg,连续4个月.评估患者治疗前、膀胱灌注第8周、第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和疼痛评分各项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和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P <0.05.两组膀胱灌注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各项评价指标与膀胱灌注8周相比较,均P<0.05.A组内膀胱灌注12周与治疗后6个月时各项评价指标相比较,均P <0.05,B组内膀胱灌注12周(口服索利那新4周)时的各项评价指标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较,均P >0.05.A组膀胱灌注12周及治疗后6个月时各项评价指标与B组膀胱灌注12周(口服索利那新)及治疗后6个月相比较,除疼痛程度评分外,其余各项指标均P<0.05.结论 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缓解女性IC/PBS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膀胱灌注8周后联合使用索利那新比单独膀胱灌注能更好地缓解除膀胱区疼痛症状以外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间质性膀胱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和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膀胱水扩张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例数以及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频评分(PUF)、膀胱容量测定、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0%、89.5%,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尿频评分(PUF)、膀胱容量测定、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生活质量(QOL)评分在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的临床疗效。方法 IC/BPS患者HBO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3、6个月,记录3 d排尿日记,并评估O' leary-S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oL)以及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pelvic pain,urgency and frequency,PUF)评分;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评估患者的膀胱容量、红斑征和溃疡情况。结果 收治的19例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其治疗6个月后的24 h排尿次数(11.37±1.98),夜尿次数(1.53±1.17),O' leary-Sant评分(15.95±2.80),VAS评分(31.79±9.53),QoL评分(2.11±0.74),PUF评分(16.16±4.39)及膀胱容量(347.53±75.28)mL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4 h排尿次数、O'leary-Sant评分、VAS评分在不同随访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1)。此外,有7例患者"红斑征"转阴,3例患者溃疡愈合。结论 高压氧对难治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具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1.
孙尧荣  陈辉  颜辉辉  林丽 《浙江医学》2020,42(24):2665-2667
目的探讨女性间质性膀胱炎(IC)患者尿频、膀胱疼痛与膀胱组织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为IC的女性患者45例为IC组,同期本院就诊、年龄匹配且无IC的正常女性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O''Leary-Sant问卷IC症状指数(ICSI)、IC问题指数(ICP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膀胱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阳性表达占比,并分析IC患者尿频、膀胱疼痛与膀胱组织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结果IC组ICSI、ICPI及VAS评分及膀胱组织中VEGF、CD31阳性表达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SI、ICPI及VAS评分与膀胱组织中VEGF、CD31阳性表达占比均呈正相关(r=0.55、0.64、0.62和0.79、0.76、0.76,均P<0.05)。结论女性IC患者尿频、膀胱疼痛与膀胱组织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抑制膀胱组织血管生成可能是IC的一个潜在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对女性间质性膀胱炎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67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其中A组25例,予单纯口服阿米替林药物治疗;B组26例,予口服阿米替林和膀胱灌注肝素钠治疗;C组16例,予膀胱液压扩张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的疗效、排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CSI)、盆腔疼痛和尿频评分(PUF)及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症状显著缓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100%,B组76.9%,A组44.0%;C组排尿次数/24 h、夜尿次数、最大膀胱容量、ICSI、PUF评分均优于A、B组 (P均<0.05);生活质量评分由低到高(即生活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C组(1.3±0.6)分,B组(2.4±1.1) 分,A组 (3.2±1.8)分 (P均<0.05)。结论 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是临床上比较新的治疗方案,联合膀胱液压扩张术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IC患者采用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膀胱灌注肝素2.5万U+5%碳酸氢钠5mL+2%利多卡因10mL+O.9%氯化钠溶液15mL的混合溶液,每周2次,4周后改每周1次,共16次。治疗前后进行Ic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及综合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lO个月。治疗后10例患者症状显著缓解,6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治疗前ICSI为10~17(14.80±1.94)分,ICPI为7~15(13.30土2.11)分。治疗4、12周后ICSI分别为(10.60±3.05)、(8.55±3.73)分、ICPI分别为(10.00土2.20)、(7.75±2,9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肝素碱化利多卡因是治疗Ic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哇活盾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该组10例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以间质性膀胱炎症状评分(ICSI)、每日排尿次数作为疗效评判标准。治疗前ICSI为8~18分,平均(11.9±2.4)分,排尿次数为11~19次/d,平均(14.9±2.6)次/d。所有患者均使用肝素105u膀胱灌注,每周3次,疗程4周。结果随访观察5~15个月,平均8个月,8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达80.0%。治疗后1、3个月ICSI分别降至(4.2±2.7)、(4.1±2.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1、3个月患者排尿次数减少至(8.2±2.4)次/d、(7.8±2.8)次/d(P<0.01)。治疗有效的8例患者中,停止治疗后随访4~14个月,7例病情稳定,1例复发,复发率12.5%。结论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地改善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症状,且有可能阻止部分非细菌性膀胱炎发展成为间质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给予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时测量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与排尿间隔时间,并依据O' Leary-Sant IC问卷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问题评分、症状评分及Pearson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6个月时患者排尿时间间隔、问题评分、症状积分、膀胱容量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膀胱容量与排尿间隔时间呈正相关性(r =0.802,P<0.05),与O' Leary-Sant IC问卷调查量表呈负相关性(r=0.818、-0.730,P<0.05),与患者残余尿量无显著相关性(r=0.042,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行为治疗对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16年 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非溃疡性IC/BPS患者资料。患者均仅采用行为治疗,内容包括调整饮食、排尿训练和盆底肌训练,治疗周期共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盆腔疼痛及尿频评分、日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尿量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记录排尿日记与不良反应。结果:52例患者完成治疗,18例因其他原因中止本次治疗,治疗后相关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治疗是治疗非溃疡性IC/BPS的有效、安全的疗法。  相似文献   

17.
有研究[1]表明,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C/PBS)患者的膀胱间质中组胺、组胺代谢产物和白三烯等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促进膀胱黏膜自我保护机制恢复的治疗理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透明质酸钠(hyaluronic,HA)已经用于临床治疗,其疗效判断主要依据O'Leary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间质性膀胱炎问题指数、视觉疼痛模拟量表及排尿日记等.现检测尿液中白介素-8(IL-8)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受损膀胱黏膜炎症状况,探讨HA膀胱灌注治疗对炎症减轻疗效判定的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温度条件下(常温、高温)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PB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诊断为PBS的女性新发病例62例.治疗前应用O' Leary-sant问卷进行问题评分(ICPI)和症状评分(ICSI).将患者按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常温组和高温组,常温组采用常温(20℃~24℃)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高温组采用高温(37℃~40℃)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8周与16周治疗结束时再次应用O'Leary-sant问卷进行ICPI和ICSI.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ICPI和ICS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周,高温组ICPI和ICSI较常温组有进一步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温组中3例(9.38%)首次灌注后出现膀胱区灼热不适感,经数次灌注后可耐受;常温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高温条件下碱化利多卡因联合肝索膀胱灌注治疗PBS的临床疗效优于常温条件下的膀胱灌注,短期内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及评价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方法。方法将36例IC患者随机分为膀胱水囊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组(A组)和膀胱水囊扩张加口服丙咪嗪组(B组)各18例规范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在开始治疗后3、6个月时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开始治疗后3个月时,A、B两组ICSI、ICP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时,A、B两组ICSI、ICPI评分及膀胱容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同时A、B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为治疗IC的有效方法,但水囊扩张加透明质酸钠灌注的疗效程度和持续时间更佳。  相似文献   

20.
何灼彬  刘涛  夏桃林  杨智  丁强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40-141,143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灌注RTX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一次性膀胱灌注RTX;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的方法替代膀胱灌注RTX。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容量高于对照组,尿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灌注RTX能够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使用安全可靠,但是并不能完全治愈间质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