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香连 《当代医学》2014,(30):38-39
目的分析早产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住的94例早产新生儿给予静脉营养,观察94例早产新生儿的体质量日增加量,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者代谢合并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治疗期间,所有94例早产新生儿的体质量每天平均增长35~55g,出院时的体质量均在1500g以上,并且均未见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和代谢合并症等的发生,94例早产新生儿的各体质量段之间的日均增长体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新生儿静脉营养效果优良,可行性和安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行部分胃肠外营养对血浆渗透压、生化及胆红素代谢、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胃肠外营养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危重新生儿共46例,用留置针通过外周静脉途径,用"全和一"方式,将营养液用电脑微量泵于24 h内均匀输入,观察其疗效.结果:应用静脉内营养后,患儿体重均增加,早产儿达到正常新生儿生长发育速度,常规监测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①部分胃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血渗透压、生化及血糖无影响;②对早产儿胆红素代谢无影响,没有加重早产儿黄疸;③能促进早产儿体重恢复和增长,缩短住院天数;④能促进免疫功能.静脉营养是对生命脆弱、各脏器发育极不成熟的高危儿的主要救治措施之一,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鼻饲喂养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CMV)治疗中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方法:对15例CMV治疗的新生儿同时给以鼻饲配方奶和经外周静脉补液,对症处理,观察患儿的上机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和有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发生。结果:15例CWV治疗的新生儿住院期间体重增长明显,无NEC等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充足的营养是新生儿CWV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采用静脉及鼻饲补充营养物质较单纯静脉补液为好,它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PPN)的临床意义和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早产儿在静脉营养的同时,早期予以胃肠道喂养;对照组40例早产儿仅予以胃肠道营养;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平均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u=6.165),且住院时间短p〈0.01(u=4.579),并发症少。结论早产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加早期胃肠营养,再过渡到全胃肠营养,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加以适时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质量和促进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远凤  梁高莲  田岚 《右江医学》2010,38(2):173-17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35例给予全静脉营养。对比观察两组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炎、吸入性肺炎、胆汁淤积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血糖与血脂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的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坏死性小肠炎发生,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明显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鼻饲喂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利珍 《重庆医学》2002,31(6):505-50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方法 对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同时给予鼻饲配方奶喂养和经外周静脉补液,观察患儿的上机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和有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6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住院期间体重增长明显,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结论 充足的营养是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采用静脉及鼻饲补充营养物质较单纯静脉补液为好,它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减轻了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危新生儿进行静脉营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4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或不耐受肠道喂养,而需要部分或完全肠道外营养即静脉营养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于生后24h内开始静脉营养;对照组45例给予糖盐水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儿病情稳定后开奶并逐步加奶。观察两组体重增长、硬肿症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治愈率等。结果:两组NEC、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营养组体重增长、硬肿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营养可促进危重新生儿体重增长、降低硬肿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提示对危重新生儿进行静脉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静脉序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脐静脉序贯PICC置管术的148例为观察组,单纯应用PICC置管术的15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的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到全胃肠内营养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2组医院感染、颅内出血、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序贯PICC,可明显缩短达到胃肠内营养的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体重的增长,降低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医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此项技术值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沈开颜 《微创医学》2000,19(6):857-858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营养对危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并发症.方法以体重增长为指标,监测肝肾功能的改变 ,对实施静脉营养组与相应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外周静脉营养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结论外周静脉营养能维持危重新生儿的体重增长与血浆白蛋白, 对危重新生儿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42例早产体重儿,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营养护理,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的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在留置胃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体重增长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早期给予经口奶瓶微量喂养,可早日建立经口喂养,增加早产儿的体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早产儿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元霞  张红霞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46-1348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喂养组46例(原发病的治疗+早期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52例(原发病的治疗+全静脉营养)。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于入院24~48h内给予静脉营养。喂养组根据日龄、体重、全身胃肠功能状态,无喂养禁忌者入院后24h内试经口喂养,或给予鼻饲。结果:喂养组在拔除胃管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月时治疗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不仅是对胃肠外营养不足的补充,而且可使患儿明显获得体重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肠内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医学》2017,(7):630-632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喂养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5例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及普宁华侨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编号分为: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25例,胃管组25例,全静脉营养组25例。比较3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经口微量喂养组患儿全肠道营养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NEC率、口腔炎发生率以及光疗时间均要显著优于胃管组与全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及早微量喂养,能够明显降低喂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和避免后遗症的产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3.
改良早期鼻饲喂养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良早期鼻饲喂养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NT)效果良好,缩短了患儿脐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低体温的发生,体重增长情况亦优于静脉营养组,而痉挛窒息、呕吐窒息及肺炎、败血症的发生率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4.
姜善雨  冯星 《苏州医学》2004,27(1):14-15
目的 通过对39例新生儿破伤风(NT)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改良早期鼻饲喂养法对的治疗价值。方法 15例患儿进行改良早期喂养法,24例进行静脉营养法,同时均采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改良早期喂养组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患儿脐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低体温的发生,体重增长情况亦优于对照组,而痉挛窒息、呕吐窒息及肺炎、败血症的发生率未有增加。结论 改良早期鼻饲喂养法治疗NT安全、经济、疗效好,值得国内同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是否能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50例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其中男30例,女20例。其中早产儿23例,平均胎龄(34.2±1.4)周,平均出生体重(1 750±400)g;足月儿27例,平均胎龄(38.4±1.2)周,平均出生体重(3 000±41)g。通过采取口服吗叮啉及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GER、准确的护理评估、正确的体位护理、选择适当的喂养量及方法以及加强病情观察等多种早期干预方法,观察患儿误吸的发生例数。结果 50例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经干预后,2例因误吸并发吸入性肺炎,引起反复的呼吸暂停抢救无效死亡。48例安全度过新生儿期,肠内营养发生误吸的患儿及早得到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发生误吸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是否能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50例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其中男30例,女20例。其中早产儿23例,平均胎龄(34.2±1.4)周,平均出生体重(1 750±400)g;足月儿27例,平均胎龄(38.4±1.2)周,平均出生体重(3 000±41)g。通过采取口服吗叮啉及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GER、准确的护理评估、正确的体位护理、选择适当的喂养量及方法以及加强病情观察等多种早期干预方法,观察患儿误吸的发生例数。结果 50例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经干预后,2例因误吸并发吸入性肺炎,引起反复的呼吸暂停抢救无效死亡。48例安全度过新生儿期,肠内营养发生误吸的患儿及早得到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并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的危重新生儿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静脉内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平  吴美连 《右江医学》2008,36(6):765-766
静脉内营养也称胃肠道外营养,是通过静脉供给热量、水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分为部分静脉营养和完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早期提供胃肠道外营养可减少生后体重丢失,减少代谢合并症、吸人性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婴儿期生长发育。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早产儿采用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技术,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现将我们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早产及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全静脉营养作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支持疗法,观察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恢复速度、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和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营养在早产及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安全有效,能更好地促进患儿疾病痊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方法44例危重新生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对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结果44例危重新生儿中,除1例死于呼吸衰竭外,43例顺利完成治疗,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5.17±5.25g。治愈39例,好转4例。结论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良好的护理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2010年3月危重新生儿196例,对患者的性别、出生体重、5minApgar评分、是否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严重合并症、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危重新生儿196例中发生感染者29例,感染率为14.8%。在所观察的因素中5minApgar评分、出生体重、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因素与危重症患儿院内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性别、严重合并症、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与危重症患儿院内感染无相关性(P〉0.05)。结论5minApgar评分、出生体重、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作为控制感染的重点监管对象,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医院的防范措施,从而为患者的早期恢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