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巨大子宫肌瘤19例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例巨大子宫肌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其中浆膜下11例,阔韧带2例,肌壁间6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并将CT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巨大子宫肌瘤表现为均质性4例,非均质性13例,囊实混合性2例。8例内部呈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内可见分隔结构,5例呈"旋涡状"混杂密度,4例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所有肌瘤瘤体的轮廓与子宫的轮廓相连,或和子宫体分离可见蒂状影与子宫体相连。结论巨大子宫肌瘤有特征性CT表现,CT对巨大子宫肌瘤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15例均为女性,年龄14~42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1例,胰尾部4例,均为单发病例,无周围及远处转移,无肿大淋巴结;(2)肿瘤大多呈圆形、椭圆形,有包膜,最大者约为13 cm×10 cm×7cm。(3)15例均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7例可见钙化,其中3例表现为环形或近环形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4)12例未见胰胆管扩张,3例仅胰管轻度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诊断有其重要价值,但需与胰腺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胰腺癌、胰腺癌囊变及胰腺假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肝错构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错钩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错钩瘤CT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结果本文1例,CT扫描示为囊实性包块,邻近结构受压移位。增强扫描时新、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肝错钩瘤少见,老年性更罕见。CT能显示肝错钩瘤一些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CT和MRI表现,将CT与MRI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对照。结果女性10例,男性3例。CT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影,实性结构边缘分布为主,部分呈乳头状或壁结节样突起,增强后实性部分早期轻度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MRI表现为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可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增强呈渐进性强化。仅1例可见胰管及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5.
黄贵  郭广敏 《吉林医学》2010,31(18):2872-2872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在胃肠道外,经手术病理或活检确诊为EGIST的12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12例间质瘤患者中,7例发生在网膜,3例发生在腹膜后,2例发生在肠系膜,1例发生在腹膜。良性病灶1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7例,远处转移5例。肿块最大直径平均为11.8 cm,形态不规则,CT平扫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实性等低密度,实性部分多位于周边,病灶内有坏死液化区,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结论:MSCT对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患者为青年女性,1例为中年男性。CT平扫肿瘤呈混杂密度结节或团块影,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可见延迟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8例无胰管和胆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胰腺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马洪舟 《当代医学》2014,(28):81-82
目的探讨肾脏混合型上皮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8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3例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的CT表现,并复习有关病例报道。结果 3例均呈不规则肿块形,边界清楚,2例呈多囊状,囊壁呈实性密度,囊内密度较均匀,1例呈单囊状,囊壁不均匀,呈实性密度。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囊壁呈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强化幅度无明显下降。结论 CT扫描对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SPTP)的CT表现,提高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15个病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5个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7个位于胰头, 8个位于体尾部.肿瘤体积较大,最大径3~10 cm(平均5.7 cm).13个病灶CT可见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晰.病灶以囊实性为主, 2例为实性,1例病灶囊壁可见钙化.位于胰头的病灶胰管及胆总管扩张不明显,7例中仅1例出现胰管及胆总管扩张,肝内胆管无扩张.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很大帮助,病理变化是CT表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斌 《吉林医学》2013,(33):6994-6994
目的:探讨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增强方式。结果:胰头部1例,胰体部3例,胰腺体尾部2例。CT中显示为囊实性肿块,其中1例肿块边缘见壳状、斑点状钙化。结论: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 cm,平均9.5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5例有钙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特点,以提高此类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CT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 17例卵巢性素间质肿瘤中卵泡膜细胞瘤7例,纤维瘤5例,颗粒细胞瘤4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1例。肿瘤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其中实性为主肿瘤14例,囊实性3例;肿瘤大小在2.1~15.0cm之间,平均为8.7cm。CT平扫17例均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内可有散在小囊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无强化或仅有轻微强化;有2例增强后肿瘤内见纤细血管影,其他合并腹腔积液7例,子宫内膜增生4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肌瘤7例。结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这类肿瘤诊断准确率,但确诊仍需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NEC的CT检查资料,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单发3例,2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3例多发,表现为单个较大肿块伴多发子灶。肿瘤最大径1.8-8.5cm。2CT表现:均无肝硬化背景,CT平扫均为实性低密度肿块或结节,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5例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3例门脉期持续强化呈不均匀稍高密度,2例门脉期开始廓清呈低密度。1例单发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结论 PHNE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表现为肝内单发低密度肿块或一较大肿块伴多发子灶,增强后肿瘤大多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少数表现为轻中度持续强化,CT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纵膈少见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纵膈少见恶性肿瘤28例,2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一周内行18-FDG-PET/CT检查.结果 28例中,男24 例,女4例,平均年龄42岁.包括胸腺癌9例,上皮来源性恶性肿瘤9例,生殖源性肿瘤7例,恶性孤立性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螺旋CT资料。结果:89例甲状腺癌的主要CT表现为密度不均88例,边界不清68例,不规则坏死67例,囊性变39例,瘤周出现“半岛状”强化结节25例,囊壁“乳头状”强化结节9例,钙化55例,增强强化不均73例,CT判断甲状腺癌侵犯气管、食管、颈动脉鞘和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转移分别为:29例、21例、16例和26例,手术证实分别为:26例,17例、14例和26例。CT对甲状腺癌诊断正确率94.4%(84/89)。结论: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可靠,能发现甲状腺癌外侵与否,能帮助临床术前分期,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刘长卿 《中外医疗》2012,31(12):174-175
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瘤平扫呈等密度者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12例.增强扫描,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者3例,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个小囊状坏死者7例;病灶中央坏死、液化周边强化者5例.15例GISTs中,良性4例,肿块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2例,肿块直径>5cm,边界多不清楚,12例肿块内均有坏死,2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s良恶性的判断很有价值,但CT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排螺旋CT对我院64例GIST患者进行检测,分别进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输入ADW4.2工作站重建,由我院2名资历较深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分析64例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结果 64例GIST患者胃41例、小肠15例、直肠3例、食管3例、网膜2例。形态:类圆形或椭圆形51例、不规则分叶状13例。分布:胃肠道腔外42例、胃肠道腔内15例、胃肠道腔内外7例。黏膜状态:黏膜光滑41例、黏膜有明显溃疡23例。囊实性49例、实性15例。密度:平扫及肝实质比较均匀密度基本一致29例,周边等密度内部较低31例,4例瘤内有气体影,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33例,不均匀强化31例。均匀强化患者3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不均匀强化1例良性,11例潜在恶性,19例患者恶性。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可准确鉴别肿瘤良、恶性,可为术前病理判断及手术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乔英  李健丁  王争 《当代医学》2010,16(8):44-46
目的分析腹腔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CT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2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内胃肠道外是质瘤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结果(1)肿块位于胃小弯区2个,中腹部肠系膜区4个,右侧肠系膜区1个,盆腔2个,腹腔内巨大占据多部位7个,腹膜后区4个,腹壁2个。(2)分叶状14个,不规则形5个,类圆形3个;病变大部分有塑形生长。(3)19(19/22)个肿块内密度不均匀,内有低密度坏死区,直径均〉10cm。3(3/22)个肿块呈均匀软组织密度,直径≤10cm。20(20/22)个肿块内无液气面。(4)增强21个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1个肿块呈中度均匀强化。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大多体积较大,坏死多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多不与胃肠道相穿通。CT表现有相对的特征性,结合CT影像特点和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23例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术前均行CT平扫,大部分行增强扫描。结果:平滑肌肉瘤常单发,大小不一,行态多变,发生于胃12例,结肠5例,小肠4例,肠系膜2例,平均直径为3.8cm~6.5cm,大多边缘清晰,伴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移位,平扫表现为等密度,稍高密度14例,周边等密度,中央低密度6例,混杂密度2例,增强后明显强化12例,边缘明显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4例。结论:CT对腹部平滑肌肉瘤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判断亦很有价值,但CT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肿瘤发生于肾上腺16例,下腔静脉后1例,肾门附近1例,膀胱1例;恶性1例,良性18例。肿块多数较大,边界清,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17例),病灶内密度多不均匀,出血、坏死多见,CT平扫病灶大部分呈低密度(16/19),增强扫描后瘤体实质部分或囊壁持续明显强化。结论MSCT双期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多平面重建(MPR)可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血管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