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光燃 《医学综述》2011,17(20):3123-312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醛糖还原酶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因此,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将有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并发症的多重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随机选择无亲缘关系的T2DM患者274例和120例健康个体,均为汉族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三个病例组,搜集相应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有关临床与生化指标,对不同组间的临床与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糖尿病患者易发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合并肾脏病变的比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而C肽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多重回归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LDL、TC、HbA1c水平,合并肾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呈正相关。结论VEGF、LDL、TC、TG、HbA1c、合并肾脏病变可能是2型糖尿病易发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周薇霞  俞亚光 《当代医学》2008,(11):147-148
本文综述了羟丙磺酸钙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中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临床应用中肯定了羟丙磺酸钙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加强控制其可能的关键性危险因素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及发展的可行的方法。为积极响应"及早筛查、及早预防"策略,为糖网全方位管理及治疗提供依据,就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羟丙磺酸钙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中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临床应用中肯定了羟丙磺酸钙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脂联素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黎昀  李兴 《医学综述》2008,14(3):438-440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性的一种血浆激素蛋白,具有减轻胰岛素抵抗及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循环脂联素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1型糖尿病循环脂联素水平是升高的,这可能与其病程及残留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有关。脂联素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无论在1型还是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肾病期循环脂联素水平是显著升高的;循环脂联素水平在重度视网膜病变组显著高于轻度或无视网膜病变组。循环脂联素水平、糖尿病病程与重度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循环脂联素水平升高,这种变化趋势可以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中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具有特征性的眼底改变。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持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糖、血压对微血管病的影响,旨在强调糖尿病及并高血压者调糖及调压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它的发生、发展、预后,与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关系,有不少学者探讨,本文统计老年糖尿病86例,分析血糖、血压对微血管的影响(主要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单纯糖尿病血糖增高>11.1mmol/L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是血糖<11.1mmol/L的2.5~2.8倍。如同时合并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增加达71%~86%。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结论:在高血压组,血糖小于或大于11.1mmol/L对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无太大差别。还发现同组病人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53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47例,设健康人群对照组50例。所有人群入院或体检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vWF:Ag、AT:A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vWF:Ag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AT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vWF:Ag、AT:A的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监测其水平与活性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两大主要的微血管病变。趋化因子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探讨SDF-1/CXCR4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中的生物学功能和针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治疗措施,为相关病变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50例糖尿病并发肾病和[或]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5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和[或]视网膜病变组的QTd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害影响心室复极,从而使QTd增大。②糖尿病患者QTd增大时,可提示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即QTd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Chemerin作为一种新确认的脂肪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多种代谢反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日有研究指出新型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可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关,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并导致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探讨chemerin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旨在为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四大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病理性血管新生是其发生的重要病理表现,系统地阐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研究进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和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四大致盲病因之一,随着世界各国糖尿病发病逐渐增加,其严重性更应引起重视。因此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可以更好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50例糖尿病并发肾病或/和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5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肾病或/和视网膜病变组的QTd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01),结论:(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害影响心室复极,从而使QTd增大;(2)糖尿病患者QTd增大时,可提示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即QTd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一组以微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为特征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糖尿病心肌病变(DCM)等。微血管结构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周细胞丢失,以及继发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功能紊乱。然而不同的靶组织损伤特点及部位亦不完全相同。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外周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和施万细胞似乎更易受到损害。现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将入组的280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228例)和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SCH)组(52例),并且根据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SCH组分为两组,即SCH1组(4.2≤TSH≤10 μIU/ml,45例)和SCH2组(TSH≥10μIU/ml,7例),分析TSH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SCH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TSH水平高于DM组,SCH组DM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DM组(P<0.05),且SCH2组DM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于SCH1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为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其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T2DM合并高水平TSH的患者发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更高,提示亚临床甲减是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血管病变以血管增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微血栓形成为特点,是糖尿病微血管特异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及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在并发视网膜及肾脏病变等的形成中与患者外周血中功能活跃的血小板相对增多有关,有关文献报道血小板许多功能异常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但对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状态血小板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3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24 h蛋白定量将患者分为正常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DN),其中DN组又分为微量(MIAU)、大量白蛋白尿组(MCAU)。通过眼科检查将患者分为正常眼底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完善临床资料,检测分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糖尿病组DR的发生率最低,仅为5.23%,而MCAU组DR发生率最高,为35.5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DN组中(MCAU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血肌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GFR水平则显著减低(P<0.01)。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DR(OR:6.127,P<0.000 1),糖尿病病程(OR:1.123,P<0.000 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DN(OR:6.299,P<0.000 1),糖尿病病程(OR:1.085,P<0.000 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是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分析50例糖尿病并发肾病或/和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5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糖尿病肾病或/和视网膜病变组的QTd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01)。结论 (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害影响心室复极,从而使QTd增大;(2)糖尿病患者QTd增大时,可提示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即QTd可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