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是否能够抑制正常人CD4+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加入PMA+Inomycin刺激细胞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人外周血PBMCs中产生IL-22的T细胞亚群,以及IL-17-IFN-γ-IL-22+CD4+T细胞亚群(Th22);PMA+Inomycin刺激正常人PBMCs,同时加或不加环孢素A(CsA)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IL-22+CD4+T细胞和IFN-γ+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IL-22+CD4+T细胞表达记忆表型分子CD45RO情况。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产生IL-22的T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且存在仅分泌IL-22,不分泌IL-17和IFN-γ的Th22亚群;CsA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D4+T细胞产生IL-22和IFN-γ;CsA抑制外周血PBMCs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结论 CsA能抑制正常人外周血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求短小棒状杆菌(CP)纯化物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机理。方法短小棒状杆菌纯化物(酶解法)及短小棒状杆菌分别注入负瘤小鼠。氚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mRNA表达法检测细胞因子TNF和INF-γ的活性。结果短小棒状杆菌纯化物(酶解法)及CP均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免疫功能显示,CP和酶解法纯化的CP都能刺激机体T淋巴细胞的转化(P<0.05)、CD3+、CD4+、CD8+数值显著增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P<0.05),且酶解法纯化的CP还能刺激机体CD8+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酶解法纯化短小棒状杆菌不仅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并能显著的激活巨噬细胞系统,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CD4+T淋巴细胞表达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现象,探讨这些受体在调节CD4+T淋巴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和纯化小鼠淋巴结CD4+T淋巴细胞。用抗CD3/CD28抗体刺激活化CD4+T淋巴细胞,并用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拮抗剂SCH23390分别作用于CD4+T淋巴细胞,然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上D1受体和D5受体mRNA的表达,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 3)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etinoid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γt)和细胞因子IL-17、IL-22的表达。结果 :D1样受体激动剂SKF38393(10-8和10-7mol/L)作用于CD4+T淋巴细胞后,CD4+T淋巴细胞表达D1样受体mRNA增高,IFN-γ的表达降低,GATA 3、IL-4的表达增高,但T-bet、RoRγt、IL-17和IL-22的表达没有变化,SCH23390(10-7mol/L)能阻断SKF38393的这些作用。结论:CD4+T淋巴细胞能表达多巴胺D1样受体,CD4+T淋巴细胞上D1样受体的激活可促进CD4+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Th1细胞功能及增强Th2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付莉  肖国胜  常贺  王焱 《求医问药》2014,(20):163-164
目的 :分析特异性Kv1.3通道阻断剂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CD4+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S组和药物干预组,通过高脂喂养+维生素D3负荷灌胃建立AS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药物干预理组大鼠应用ShK-L5进行持续药物干预,对照分析各组大鼠CD4+T细胞炎症因子IL-2、IL-10 and IFN-γ的分泌情况。结果:ShK-L5可抑制AS大鼠CD4+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时出现的增殖反应(2.761±1.016 vs1.434±0.3459,P<0.05)。药物干预理组大鼠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受到刺激48h后分泌的细胞因子显著增多,其IL-2,IL-10和IFN-γ的表达均低于AS组大鼠,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 :特异性阻断Kvl.3通道ShK-L5可抑制AS大鼠CD4+T淋巴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及受抗原刺激时的增殖、活化能力。ShK-L5可抑制AS大鼠CD4+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L-10、IFN-γ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观察中国猕猴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对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PPD抗原特异性扩增的影响。方法:分离6只3月内人工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卡介苗的雄性中国猕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免疫磁珠法分选纯化出Tregs,并用PKH26红标记。将去除Tregs的剩余PBMCs标记上CFSE,然后单独或与纯化的Tregs混合,分别给予结核杆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或CD3/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体外培养7d,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含或不含Tregs的PBMCs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Vγ2Vδ2T淋巴细胞对PPD抗原和CD3/CD28抗体刺激的反应。结果:PPD不仅能引起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扩增,而且引起Vγ2Vδ2T淋巴细胞也发生扩增。Tregs不仅能抑制CD3/CD28抗体诱导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Vγ2Vδ2T淋巴细胞的抗原非特异性扩增,而且还可抑制PPD抗原刺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Vγ2Vδ2T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扩增。结论:中国猕猴Tregs对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结核杆菌特异性免疫反应有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γ-干扰素(IFN-γ)刺激培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研究在体外IFN-γ诱导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GM-CSF+IL-4诱导方案,以获得细胞表面缺乏共刺激分子的大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IFN-γ刺激培养后,通过外源性抗原T细胞表位pCol(28-40)多肽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记OX62的情况,将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分为3组,即对照组、imDC组和imDCIFN-γ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Anneix-V-Flous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体外培养脾细胞上清液Th1/Th2型细胞因子,观察体外CD4+T细胞Th亚群的分化情况。结果 IFN-γ刺激培养的未成熟树突细胞通过外源性抗原T细胞表位pCol(28-40)多肽培养后低表达表面MHCⅡ类分子(14.01%)及共刺激分子CD80(4.78%)、CD86(19.79%),同样低表达DC表面相对特异性标记OX62(15.31%,P<0.05,n=4);MTT法检测共培养的脾淋巴细胞imDC组i、mDCIFN-γ组与对照组增殖...  相似文献   

7.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可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旨在确定HCV感染时CD4+CD25+T淋巴细胞的出现频率、表型、功能及其特异性。对病毒感染康复患者(n=15)、慢性感染者(n=30)及正常对照者(n=15)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进行体外分析,对数量、表型以及其对HCV特异性干扰素γ的产生及增殖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细胞内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染色来确定CD4+CD25+T特异性。CD4+CD25+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在慢性感染组(平均3.02%)比康复组(1.64%,P=0.001)及正常对照组(2.27%,P=0.02)高。CD4+CD25+T细胞表现出高CD45RO、低CD…  相似文献   

8.
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对BALB/c小鼠体外淋巴细胞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分离、扩增SD大鼠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取第5代MSC与分离的小鼠淋巴细胞在刀豆蛋白(ConA)刺激下共培养5天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 当淋巴细胞: MSCs在1:10及1:50时均可抑制ConA刺激下可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 MSCs在1:10 时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大鼠MSC具有异种基因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THANK作用下T淋巴细胞的功能及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D  Shen F  W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195-1198
目的 观察THANK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 在克隆和表达THANK基因的基础上,将THANK蛋白作用于B、T淋巴细胞,用^3H-TdR掺入法检测其对B、T淋巴细胞的共刺激作用,并用流式细胞仪观察THANK对T细胞的功能调节。结果 THANK除可共刺激B细胞的生长外;还可增强抗CD3单抗所引起的T细胞增殖,使外周成熟T细胞向效应功能转化,并可诱导活化后的T细胞,尤其是CD4^ T细胞,凋亡及其表型变化。结论 THANK可调节T细胞表型及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CD4+CD25-T细胞增殖和Th1/Th2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哮喘大鼠CD4+CD25-T细胞分别与卵白蛋白(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和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联合培养,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量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细胞IL-4、IL-5和IFN-γ含量。结果:OVA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能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和Th2细胞因子分泌(P<0.05);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可明显抑制IFN-γ的分泌(P<0.05)。结论:OVA免疫耐受大鼠CD4+CD25+Treg细胞可能通过抑制哮喘大鼠CD4+CD25-T细胞增殖和影响Th1/Th2平衡发挥作用,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存在功能异常,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MBP89-101加完全性剂免疫SJL/J小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取发病动物淋巴结作细胞培养,并用MBPP89-101激活培养3周,其间2次经Ficoll-Hypaque分离纯化激活细胞并用X线照射的脾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应用3H-TdR参入法检测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反应并用PE-抗CD4荧光直接染色和FACS分析细胞表型阳性%,证明建立的CD4+T细胞林对P89-101呈特异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MBP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为进一步探讨EAE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以MBP肽免疫C57BL/6小鼠,取其淋巴结细胞,加同系鼠脾细胞体外共同培养于含IL-2的培养液中,并以MBP肽反复刺激,收集培养细胞,以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90%以上的细胞为CD4^ T细胞。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C57BL/6鼠的MBP反应性T细胞克隆,该细胞克隆为MBP特异性自身反应性CD4^+T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SIVmac239感染早期中国恒河猴回肠派氏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及亚群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疾病进展的可能关系。方法以静脉注射SIVmac239制备恒河猴AIDS模型,对回肠派氏淋巴结进行CD4和CD8免疫组化标记,分离Peyer’s集合淋巴结淋巴细胞,分别标记CD3、CD4、CD8、CD28、CD95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及其亚群的表达情况。结果 SIVmac239感染急性期中国恒河猴Peyer淋巴结中CD4+/CD8+比值持续下降,记忆性细胞比例升高,但Peyer淋巴结形态及CD4+T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CD8+T细胞从第5天开始持续升高。结论 SIVmac239感染急性期,中国恒河猴回肠派氏淋巴结形态及CD4+T细胞数量基本维持,向记忆性细胞的转化增加,但是CD4+/CD8+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了细胞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基因修饰的瘤苗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将重组MIF腺病毒转染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制成的瘤苗接种于小鼠体内,观察脾脏和淋巴结中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结果:经MIF基因修饰的瘤苗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和腹股沟引流淋巴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脾细胞CTL活性显增强,引流淋巴结中CD3^ 、CD28^ 、CD4^ 和CD8^ T细胞百分率均较对照组增加。MIF基因修饰的瘤苗免疫对小鼠受野生型FBL3肿瘤细胞再攻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MIF基因修饰的瘤苗能诱导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可能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候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人重组蛋白PDCD5(rhPDCD5)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脾脏来源的活化淋巴细胞的作用,探 讨rhPDCD5对活化的脾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动物模型+卵白蛋 白(OVA)治疗组,CIA动物模型+rhTNFR:Fc治疗组,CIA动物模型+ rhPDCD5治疗组。第0天建立胶原诱导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鼠模型,第2 天到26 天腹腔注射给药。第28 天取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用CII (20 μg/mL)和anti-CD3 (1 μg/mL)+anti- CD28(2 μg/mL)分别刺激活化48 h和72 h。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7A(IL-17A)的水平; [3H]掺入法检测活化脾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活化的CD4+ 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rhPDCD5处理的CIA大鼠来源 的脾细胞经CII和anti-CD3+anti-CD28分别刺激活化之后,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 和IL-17A水平下降,增殖能力下降,CD4+ T 淋巴细胞凋亡百分比上调。结论rhPDCD5通过抑制活化的脾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抑制活化的脾细胞增殖,促进活化的 CD4+ T淋巴细胞凋亡多条途径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opolymer 1(Cop1)对实验性高眼压性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 对27只大鼠采用烧灼巩膜上静脉制作双眼高眼压模型,在眼压升高的第3周,取12只模型大鼠于后脚皮内注射100 μg Cop 1和等体积的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乳化液(实验组);另取12只模型大鼠作为对照组,后脚皮内注射等体积PBS和CFA的混合乳化液;其余3只模型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1周后取出大鼠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3H] thymidine标记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 实验组大鼠的CD4+ CD25+ Treg/CD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IL-10分泌量和分泌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INF-γ分泌量和分泌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体外刺激淋巴细胞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 1能诱导CD4 +CD25-向CD4+ CD25+ Treg转化,促进Th1转化为Th2,并增加IL-10的分泌.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the immune cell markers and their active antigens in the involved tissu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METHODS: Specimens of the lungs, spleens and lymph nodes were obtained from autopsy of 3 SARS case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immune cells and their activities with doubl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DAB and AP) by using 14 immune cell markers and their active antigens. RESULTS: A large quantity of proliferated macrophages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lungs, spleens and lymph nodes of the SARS patients, some of which were positive for CD25 marker (active macrophages). In the lungs of the 3 patients, localized necrosis occurred where infiltration of CD45RO (+) T lymphocytes was observed, with only scarce Ki67 (+) T lymphocytes (active T lymphocytes) and B lymphocytes. In the lymph nodes, scattered T lymphocytes positive for Ki67 and CD45RO markers (active T lymphocytes) were seen, but the T lymphocytes subpopulations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which was especially so with CD4+ and CD8+ T lymphocytes and NK cells. CONCLUSIO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ctivity of the macrophages occurs in SARS as the major reactive cells, but T lymphocyte subsets are obviously decreased, indicating the important roles of the macrophages and T lymphocyt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A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奇壬醇对牛II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体内和体外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奇壬醇对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奇壬醇组和泼尼松龙组。除对照组外,均复制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当天开始给药。造模30 d后取脾脏和引流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经体外培养48 h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在II型胶原诱导下,取正常大鼠淋巴结细胞、脾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奇壬醇共同培养,检测胶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奇壬醇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含量降低(P<0.05,P<0.01),IL-10和IL-4水平升高(P<0.05,P<0.01);淋巴结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含量降低(P<0.05,P<0.001),IL-10和IL-4水平升高(P<0.05,P<0.001);体外实验中,奇壬醇抑制II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结细胞增殖,促进II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结细胞和脾细胞凋亡,均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奇壬醇可通过抑制II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分泌促炎因子,促进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分泌抗炎因子,抑制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以多条途径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 方法 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在肿瘤接种后1周、3周和6周3个不同时间点,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CD4+CD25+ 和CD4+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脾脏、引流淋巴结和肿瘤组织中所占的CD4+T细胞细胞的比例, CD4+T细胞中CD25+ FOXP3+双阳的表达情况,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占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CD3+T)的比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中,脾脏和淋巴结中CD4+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在荷瘤1周、3周和6周逐渐下降(P0. 05)。 结论 调节性T细胞在恶性肿瘤模型中表达增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奇任醇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 机分为UC+双蒸水灌胃组和UC+奇任醇治疗组。所有小鼠连续7 d在饮水中加入DSS建立UC模型,第0天到第7天双蒸水或 奇任醇灌胃给药。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直肠出血和粪便性状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DAI)。7 d后处死小鼠, 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和长度,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取肠系膜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并体外用抗CD3和抗CD28刺激活化,分析细 胞培养上清中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17A、IL-6 和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的凋亡百分比。结果 奇任醇可以抑制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减轻结肠损伤,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结论 奇任醇可以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和诱导炎性淋巴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