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付全芳 《吉林医学》2012,33(12):2541-2542
目的:观察白术芍药散合归脾汤加味治疗以慢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白术芍药散合归脾汤加味治疗76例,1剂/d,连续6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46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86.8%。结论:白术芍药散合归脾汤加味治疗以慢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枳实芍药散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 IBS)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影响,探讨枳实芍药散治疗C-IBS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匹维溴铵组、枳实芍药散高剂量组、枳实芍药散中剂量组和枳实芍药散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了空白组,其余各组均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C-IBS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以26~28℃生理盐水按照10ml/(kg·d)的比例进行灌胃;匹维溴铵组以匹维溴铵混悬液0.0135g/(kg·d)治疗;枳实芍药散高剂量组、枳实芍药散中剂量组和枳实芍药散低剂量组各以枳实芍药散3.28g/(kg·d)、1.64g/(kg·d)、0.82g/(kg·d)治疗,各14天。计算并比较各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腹主动脉血清中VIP的表达。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匹维溴铵、高剂量组枳实芍药散、中剂量组枳实芍药散和低剂量组枳实芍药散治疗后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血清VIP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匹维溴铵、高剂量组枳实芍药散、中剂量组枳实芍药散和低剂量组枳实芍药散治疗后血清VIP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枳实芍药散可能通过调节血清VIP的表达从而改善C-IBS大鼠胃肠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3.
对刘凤斌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468条中药处方基于数据挖掘系统进行数据挖掘,验证刘教授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总结治疗经验。刘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脾虚为本,气滞、湿热为标,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肺等密切相关。治疗上可选用四君子汤、痛泄要方、芍药甘草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等,合方或变方,并根据患者体质特点灵活加减。又基于熵聚类算法,对原有处方适当发挥,为新方的发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早期刺激方式, 出生后至断乳前的母婴分离刺激已被证实在成年后能够模拟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道症状及精神症状。利用母婴分离建立的肠易激动物模型, 因其同时模拟了肠易激综合征中枢精神症状及外周胃肠道症状成为当前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常用模型。文章综合整理母婴分离对啮齿类动物神经发育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对该模型运用于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的进展稍作总结,以表明母婴分离可以模拟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的外周及中枢表现,证实了该模型模拟脑肠轴异常造成的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行性,为采用该模型进行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柴胡疏肝散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口服柴胡疏肝散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照组56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3%,对照组为76.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痛泻要方加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5例。其中胃癌并发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1例。笔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为结肠的功能性运动障碍,予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僵蚕、蝉衣、姜黄、大黄合用可改善肠道微循环,促使胃肠功能的恢复。腹痛加延胡索,腹胀甚加枳实、厚朴,大便干结加瓜萎、郁金,大便水泻加茯苓,大便粘液加萎瓜皮、冬瓜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果: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总有效率88.8%。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枢机散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枢机散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方法90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常规加枢机散神阙穴敷贴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腹泻次数、腹泻改善时间、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机散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金星灿 《吉林医学》2012,33(33):7241
目的:对应用桂枝汤与痛泻要方联合对患有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患有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桂枝汤与痛泻要方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和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桂枝汤与痛泻要方联合对患有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实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疏肝实脾之法组成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8例作为治疗组,用思密达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1.3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5%。结论疏肝实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脑肠轴与胃肠动力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功能相互作用的双向调节轴,是联络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双向作用通路,对胃肠动力的调节十分重要。有研究表明,在某些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脑肠轴的异常变化都与其密切相关,因此探索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这对于临床上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中医药对相关胃肠功能性疾病的防治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脑肠肽的调节机制也逐渐被证实,现就将有关脑肠轴理论与其对胃肠动力的指导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亦为身心同病。其核心发病机制为"脑-肠轴"功能紊乱和脑肠互动异常,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中医病机为脾胃气机失调,神明之枢失衡,腑气失于通降。庄礼兴教授提出本病应心、脑、肠同调,首重调神,常取调神穴组四神针、神庭、本神、印堂、神门、三阴交、内关、足三里,配以合谷、太冲、申脉、照海等穴位,结合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采用传统针刺导气同精法,形神、气血、阴阳并调,共奏安神定志、调畅气机之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用来描述胃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网络关系的“脑-肠”轴应运而生。它是基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双向信息调节通路,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郁症是区别于简单情绪障碍的一种持续时间长并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基于肠道菌群综述了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和机制,旨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碳二亚胺制备血管活性肠肽(VIP)一牛血清白蛋白连接物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优质抗体R3-6,最终滴度为1:450,000,亲和常数为5.05 x 10~10M-1,结合位点数为88.07pM.该抗体与促胰液素、胰高糖素等7种胃肠激素在浓度为10~-8M时无明显交叉反应,与VIP10~28的反应表明本抗体为抗整个VIP分子的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人血浆VIP的放射免疫分析,其灵敏度、精确度及回收率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肠道菌群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羟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7只。经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选取“腰阳关”及双侧“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穴电针干预,每次30 min,1次/d,连续21 d。氟西汀组、针药结合组用0.2%氟西汀按10 mg/kg灌胃治疗,1次/d,连续21 d。蔗糖偏好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分析大鼠行为学变化,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ELISA法检测海马、结肠和血清中5-HT、结肠和血清中5-HTP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PT糖水消耗量和OFT总距离减少,FST不动时间增加,海马中5-HT以及结肠组织和血清中5-HT、5-HTP含量减少(P<0.01),肠道有益菌群种类和相对丰度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大鼠的SPT糖水消耗量增加,OFT总距离增加,FST不动时间减少,海马中5-HT及血清中5-HT和5-HTP含量增加(P<0.01,P<0.05),肠道有益菌群种类和相对丰度增加;与氟西汀组比较,针药结合组FST不动时间减少,大鼠海马、血清组织中5-HT含量增加(P<0.05),有益菌群升高趋势更明显,有害菌群降低趋势更明显。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肠道有益菌群的种类和相对丰度,上调脑-肠轴5-HT、5-HTP等相关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疏导有助于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情。该文就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异常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现况、相互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初步概括。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痴呆作为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老年疾病,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水平的关键问题。脑肠轴理论作为近年来防治该类疾病的新靶点,有研究表明脾胃功能失司是脑肠轴功能紊乱的诱发因素之一。脾胃与脑经络相连,气血相通,与痴呆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中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疗效可观。故该文从中医理论出发,意在丰富脾胃与脑肠轴理论对于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现代医学为证探究其科学内涵,以期为临床防治老年性痴呆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与脑、胃肠道密切相关的临床综合征,脑-肠轴被认为参与其发病。本研究立足中医基础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阐述中医对脑-肠轴的认识、脑-肠轴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进而基于脑-肠轴探讨IBS的中医病机变化。研究分析认为IBS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外感六淫密切相关,而以上诸因又影响着脑的生理功能,其具体机制与西医脑-肠轴异常调控理论相通。研究中医学对这一发病机制的认识,实现中医理论的客观化、具体化,以此为基础可以指导下一步药理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健肠Ⅰ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124例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肠Ⅰ号方治疗,4周后观察2组有效率、消化道症状评分、血清脑肠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1%)(P<0.01);消化道症状评分除腹痛外,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脑肠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传统经典痛泻要方基础上加味而成的健肠Ⅰ号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匹维溴铵,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脑-肠轴作用引起5HT3R等脑肠肽物质水平变化从而对肠易激综合征发挥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7例IBS-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予匹维溴铵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评分、血浆脑肠肽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IBS-SSS评分以及血浆5-羟色胺(serotonin,5-HT)、P物质(P substance,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提高IBS-D患者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脑肠肽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