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秦媛怡  陈雪梅  魏立平 《广东医学》2012,33(18):2812-2815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变迁,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资料,并对痰标本分离出的384株Ab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在非多重耐药与多重耐药患者之间进行多重耐药易感因素分析.结果 2009、2010、2011年3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出Ab及其147株多重耐药菌株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其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内科及颅脑外科.2009、2010、2011年多重耐药Ab的构成比分别为35.58%、36.94%及41.96%.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最敏感,其次为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对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几乎全都耐药.Ab非多重耐药菌株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都较为敏感;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约为20%.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有关(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Ab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较为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上升.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脑血管病、病情转归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株(CRPA)中耐药基因的表达,以及菌株对多黏菌素异质性耐药情况。方法 在临床感染患者中收集97株CRPA,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并检测菌株对多黏菌素敏感性。选取了25株对多黏菌素敏感的CRPA进行群体谱分析多黏菌素异质性,并联合用药实验筛选用药方案。结果IMP阳性20株(20.61%),VIM阳性11株(11.34%),SPM阳性9株(9.27%),OXA-10阳性17株(17.53%),OprD2缺失62株(63.92%)。95株(97.94%)对多黏菌素敏感。进行群体普分析的25株CRPA中,8株(32.00%)存在异质性耐药,5株(20.00%)具有异质性,12株(48.00%)无异质性。体外药敏试验表明,联合用药方案以多黏菌素+比阿培南联合作用最佳。结论 青霉烯类酶的表达及外膜孔蛋白缺失在CRPA中有较高的比例,可能是其耐药的机制。CRPA对多黏菌素敏感性高,但仍有异质性及异质性耐药现象。联合多种抗生素对异质性耐药菌株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4月长兴县中医院重症监护室248例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采用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10株,其中,多重耐药菌60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28.6%。6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痰液(40株,66.7%),其次为伤口分泌物(11株,18.3%)、尿液(9株,15.0%)。耐药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头孢他啶(41.7%)、头孢吡肟(38.3%)、哌拉西林(48.3%)、替卡西林(5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8.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8.3%)、氨苄西林/舒巴坦(100.0%),耐药率均较高;氨曲南(33.3%)、亚胺培南(30.0%)、美罗培南(30.0%)、庆大霉素(40.0%)、阿米卡星(26.7%)、环丙沙星(33.3%)、左氧氟沙星(33.3%),耐药率均较低。检出10株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16.7%,通过补充药敏实验,6株(6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对于多黏菌素B无耐药发生。结论对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采用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联合用药治疗,对于泛耐药菌株可以应用多黏菌素B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脂多糖(LPS)脂质A生物合成基因lpx A、lpx C、lpx D突变对多黏菌素耐药的意义,并筛选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  方法  选择近两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的72株XDRAB为研究对象。根据XDRAB菌株对多黏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将其纳入耐药组和敏感组;PCR扩增lpx A、lpx C、lpx D基因序列,分析突变情况,比较耐药组和敏感组突变率;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价联合用药药效,分为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组、多黏菌素+美罗培南组、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多黏菌素+左氧氟沙星组、多黏菌素+磷霉素组。计算联合用药方案部分抑菌(FIC)指数,比较表现协同、相加、无关、拮抗作用的菌株百分比。  结果  获得XDRAB菌株共72株,其中耐药组共21株,占29.17%,敏感组共51株,占70.83%;部分菌株存在lpx A、lpx C、lpx D基因突变;耐药组基因突变率为90.48%,高于敏感组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组协同作用百分比高于多黏菌素+磷霉素组,无关作用百分比低于多黏菌素+磷霉素组(P<0.01)。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组、多黏菌素+美罗培南组、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多黏菌素+左氧氟沙星组协同作用及无关作用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XDRAB对多黏菌素存在耐药现象,与lpx A、lpx C、lpx D突变有关,临床治疗推荐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等联合用药方案,以减少耐药菌二次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坪山坑梓地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7年8月本院就诊患者送检标本2 659份中分离出的非重复性Kp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株数量。结果:2 659标本中分离出511株Kp,检出率为19.2%,其中ESBLs菌株有214株,占41.8%,非产ESBLs菌株297株,占58.2%;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共计156株,其中ESBLs组耐药率51.4%(110/214),非产ESBLs组为15.5%(46/297)。结论:坪山坑梓地区Kp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偏高,长期动态监测本区域耐喹诺酮类抗生素Kp,对本区域耐药谱的分析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马强  朱永泽  朱建俊  胡志伟  陈伟 《浙江医学》2021,43(12):1291-1294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分离的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241株,通过VITEK-2Compact系统检测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应用WHONET5.6软件统计药敏结果;通过PCR法检测多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应用多克隆序列位点(MLST)测定菌株克隆型别;应用接合试验验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转移。结果241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分离出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2.5%。PCR检测显示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均携带mcr-1耐药基因,MLST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属于不同克隆型别。此外,6株多黏菌素耐药大肠埃希菌mcr-1耐药基因均可以成功传递至受体菌大肠埃希菌J53菌株中。结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mcr-1基因,该基因定位于质粒进行水平播散,需密切监测携带mcr-1基因的菌株,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7.
62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巫胡兰  邹英  张杰  张晓兵 《重庆医学》2006,35(24):2211-221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6月临床送检的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62株鲍曼不动杆菌,结合病程记录了解其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比较其耐药率。结果62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临床排查有13株为院外感染,49株为院内感染,其中院内感染分布以ICU最多(21例,42.8%),且以老年患者多见(17例,26.98%),对头孢3代和喹诺酮类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22.4%、22.4%、0%、10.2%。院外感染的1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都敏感;仅对头孢哌酮、拉氧头孢、氨曲南、奈替米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超过了50%。结论碳青酶烯类及多黏菌素类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仍有较强的活性,但不能忽视对这两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菌株的出现,要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必须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山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1 02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核酸扩增法扩增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进行电泳并测序鉴定;阳性临床菌株通过PCR产物电泳并测序检测四环素耐药质粒tetM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相关23S rRNA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L4和L22以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结果 1 02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检出沙眼衣原体感染者137例(感染率13.43%),其中女性126例(感染率17.00%),男性11例(感染率3.9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01),感染人群主要集中于21~30岁的年轻女性,以宫颈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标本检出率最高.137株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中检出tetM基因18株,喹诺酮类gyrA-QRDR基因有83丝氨酸(AGT)-异亮氨酸(ATT)点突变耐药株10株.有4株同时存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结论 20~30岁女性人群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中山地区沙眼衣原体耐药菌株以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且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未发现大环内酯类耐药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简称“AB”)感染的临床用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泛耐药AB感染者6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多黏菌素B的用药时间及联合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细菌清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1)60例患者均予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抗感染方案,细菌清除率达58.3%,总治疗有效率达51.6%;(2)用药时间≥7 d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用药时间<7 d(P<0.05);(3)多黏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组、多黏菌素B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及多黏菌素B联合米诺环素组3组在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足量的给药疗程能提高多黏菌素B治疗泛耐药AB的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尽管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米诺环素耐药,但上述药物仍能作为在泛耐药AB感染治疗上多黏菌素B联合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4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46份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8.1%(114/146);分离出致病菌(包括真菌)15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占4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1.3%,以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洁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43%、43%、37%、37%,对喹诺酮类、头孢类、万古霉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类、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87.9%、87.9%、87.9%,对头孢类、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是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均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视. 感染占4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1.3%,以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洁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43%、43%、37%、37%,对喹诺酮类、头孢类、万古 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类、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87.9%、87.9%、87.9%,对头孢类、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是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均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作用不客忽视. 感染占4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1.3%,以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Microscan-autoscan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菌株,以药敏分析系统微量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ICU发生院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感染的64例患者的药物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显示对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环丙沙星耐药率为21.9%,左氟沙星耐药率为25.0%;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率较高: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耐药率均为100.0%,头孢噻肟为98.4%,头孢三嗪为90.6%;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情况: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0.6%,丁胺卡那霉素为32.8%,妥布霉素为32.8%;对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情况: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100.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4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9.7%;对单环内酰胺类代表性药物氨曲南的耐药率为45.3%;对青霉烯类代表性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2.8%。结论我院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多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用药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对于泛耐药菌株则可以选择多黏菌素B抗感染。  相似文献   

12.
张安兵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82-1484
目的 分析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8例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临床现状,以喹诺酮敏感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株,对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8株大肠埃希菌尿道感染中检出喹诺酮耐药菌203株,占5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尿路引流和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喹诺酮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中喹诺酮耐药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喹诺酮耐药菌株感染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耐药菌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张秀芳  柴杰  谭雪峰  郭普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718-1721
目的 了解亳州地区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SCCmec基因分型及其耐药性。 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3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共6个病区临床分离的89株MRSA菌株,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SCCmec基因分型;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药敏结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 89株MRSA以SCCmecⅣa型为主,占55.1%(49/89),其次SCCmecⅢ型12.4%(11/89),SCCmecⅡ型1.1%(1/89),未分型31.4%(28/89),未见SCCmecⅠ型和Ⅴ型;89株MRSA对青霉素均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均高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7.6%、62.9%,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均低于10%;而49株SCCmecⅣa型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略升高,分别为91.8%、77.6%,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4.1%,有所下降,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均敏感;以上菌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及替加环素耐药。 结论 目前亳州地区儿童分离的MRSA主要以SCCmecⅣa型为主要流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14.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近3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2005年分离的589株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实验资料。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最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多黏菌素E。对青霉素类及其含酶抑制药物的耐药率略有波动,大致呈下降趋势。对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程度高,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敏感性逐年增强。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三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嚼唑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多黏菌素E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最有效的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亦较有效,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480例痰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肺炎患儿痰液标本分离208株致病菌株,用纸片法按照全国临床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主要致病菌株是革兰阴性菌株,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株,真菌占10%.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少用的头孢西丁等均敏感,其他耐药性较高.结论 小儿肺炎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方丹  王丹  黄学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48-3549
目的探讨临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菌株分离,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ATB)进行菌株的鉴定与药敏性检测,对分离出来的94株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有血液、痰液、尿液、咽拭子、伤口分泌物等,主要存在于痰液及咽拭子。科室分布为ICU最多,其次为呼吸内科。对该菌敏感率最高的抗生素是多黏菌素(97.9%)、其次为美诺培南(90.9%)、亚胺培南(89.8%)、头孢吡肟(68.2%)。该菌耐药严重,对替卡西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多分布于ICU、呼吸内科。治疗该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是多黏菌素、美诺培南、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7.
儿童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点以及与成人株的耐药性差异。方法对2004年2月~2005年6月分离的185株儿童临床株和2002年9月~2003年5月分离的74株健康携带株进行了耐药模式研究,并与成人患者中分离的39株金葡菌进行耐药性对比,同时用E-test法进行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25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株中,98.5%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青霉素耐药,91.1%的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91.9%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8.3%、30.9%、11.2%、10.0%和2.3%;成人株对苯唑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红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9.2%、66.7%、66.7%、89.8%、69.3%、6.1%和6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本研究中金葡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不高,对绝大部分抗生素的敏感率显著高于成人株。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成都地区63株临床分离出的金葡菌(其中57株为氟喹诺酮类耐药株,6株为野生型敏感株)的gyrA基因单点突变与细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对诺氟沙星、氟罗沙星、托舒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分别耐药的菌株中,gyrA基因发生单点突变率达67.27%~92.5%,且多数gyrA基因突变菌株呈高水平耐药.结论: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金葡菌多数发生了gyrA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82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86株,以金黄色葡萄菌(32株)和铜绿假单胞菌(28株)为主,金黄色葡萄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68%,对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生素耐药较高,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较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济南市区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二者都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而不能仅凭经验用药,以免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20.
戢运超 《现代医学》2014,(3):312-314
目的:分析我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9~2012我院最常见的4种革兰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A)、鲍曼不动杆菌(AB)、大肠埃希菌(EC)、肺炎克雷伯菌(Kp)。其中PA和AB对多黏菌素B无耐药,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EC和Kp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无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替坦的耐药率较低,此外EC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也较低。结论:PA、AB、EC和Kp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