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脂肪酶催化的新反应-酯氨解反应,不仅是合成手性酰胺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而且也是手性羧酸及手性醇动力学拆分的有效途径。通过比较脂肪酶催化几种外消是水解、转酯及氨解反应,得出脂肪酶催化酶氮解反应在制备光学纯化合物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酶法拆分DL—β—乙酰硫基α—甲基丙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胰酶和脂肪酶对DL-加成酸的拆分效果和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脂肪酶Ⅰ的拆分效果优于胰酶和脂及酶Ⅱ。脂脑酶Ⅰ酶促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底物4.0g,酶用量1.5g,反应时间12h,反应体系pH7.0。拆分结果得到D-加成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手性包甲素类似物绝对构型的简便方法。方法 以外消旋6β-羟基莨菪烷-3-酮为原料,通过拆分、酰化和还原制备手性包甲素类似物。结果 合成了手性包甲素类似物,通过物理常数、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并与已知构型的化合物Is进行化学关联确定其绝对构型。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确定某些活性手性包甲素类似物的绝对构型,从而有助于此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手性包甲素类似物绝对构型的简便方法.方法以外消旋6β-羟基莨菪烷-3-酮为原料,通过拆分、酰化和还原制备手性包甲素类似物.结果合成了手性包甲素类似物,通过物理常数、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并与已知构型的化合物Is进行化学关联确定其绝对构型.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确定某些活性手性包甲素类似物的绝对构型,从而有助于此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HPLC法是对映体药物的重要拆分方法之一,手性柱的选择是拆分成败的关键,对映体药物拆分中常用到的手性柱主要有高分子聚合物型手性柱(直链淀粉类、纤维素衍生物类、蛋白质类)、空穴型手性柱(环糊精类、冠醚类)以及其它非聚合物型手性柱(P irkle型、大环抗生素类、生物碱类等),它们应用于不同的对映体药物拆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动态拆分技术是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一种主要途径,近几年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动态拆分技术是将拆分反应与现场消旋化反应相结合的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拆分反应进行的同时,通过现场发生的快速消旋化反应,使慢拆分反应的对映体完全消旋化,并通过快拆分反应转化另一(非)对映体的反应产物的过程。动态拆分技术在理论上可以获得产率100%的光学纯的单一对映异构体。通常说来,实现高效的动态拆分技术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并能与拆分反应条件兼容的消旋化反应条件。本文概述了动态拆分技术(动态动力学拆分和动态热力学拆分)及其在手性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利用脂肪酶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的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手性药物中间体(±)-1-氯-3-(1-萘氧)-2-丙醇(简称萘氧氯丙醇)进行了拆分,考察了溶剂、酰化剂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为异辛烷,酰化剂为醋酸酐、底物浓度为氯醇100mmol/L、酸酐50mmol/L时,酶显示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产物酶的光学纯度可达90%。  相似文献   

8.
光学纯丁苯那嗪的不对称合成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文献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苯乙胺为原料,首先合成重要中间体6,7-二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1-乙酸甲酯,经Mannich反应、Dieckmann缩合和水解脱羧合成外消旋丁苯那嗪,并对路线进行了优化,使合成工艺更经济、便捷。并尝试通过拆分方法先确定11b位的构型,再诱导3位构型从而实现光学纯丁苯那嗪的手性合成。但因光学纯丁苯那嗪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消旋化,所以未能实现光学纯丁苯那嗪的手性合成。  相似文献   

9.
利用商品脂肪酶Novozym 435介导的对映选择性转酯反应催化拆分(R,S) 6 羟基 8 氯辛酸乙酯(ECHO),以合成(R) α 硫辛酸的手性前体。对酶促拆分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以乙酸乙烯酯为酰基供体,最适反应温度为50 °C,以异丙醚为反应介质,酶最适上载量为100 g/mol ECHO,可以耐受的底物浓度为1 mol/L。在产品的克级制备反应中,6 h底物转化率为47%,产物(R) 6 乙酰氧基 8 氯辛酸乙酯的对映体过量值(eep)为90%,时空产率高达471 g/(L·d),产品总收率为36.3%。该酶法催化的转酯化反应为(R) α 硫辛酸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外消旋中性氨基酸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以N-苄氧羰基手性氨基酸为手性配体,研究其配位萃取拆分特性。着重考察了有机稀释剂、手性配位剂和配位离子种类、被萃取水相中苯丙氨酸初始浓度、萃取时的温度、萃取相pH值等因素对拆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低碳醇类正丁醇作有机稀释剂,所用5种N-苄氧羰基氨基酸(分别为Z-Phe、Z-Hyp、Z-Pro、Z-Glu、Z-Val)与Cu2+或Ni2+形成手性配位体后,以Z-Val作手性配体,萃取相pH值接近苯丙氨酸等电点时,萃取拆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用非利福霉素类一线抗痨药对初治失败.痰菌阳性且服利福霉素类药物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或利福平类过敏而不能使用的复治肺结核病人之疗效.全面评价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作用。方法:入选102例病人均为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配成治疗组53例.予2H3VE3Z3S3/6H3VE3方案抗痨;对照组49人.予2H3R3E3Z3S3/6H3R3E3方案抗痨。观察痰菌阴转、X线好转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痰菌阴转率治疗两个月时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6.6%和59.1%,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3.0%和85.7%、疗程结束时X线病灶有效率依次为86,8%、87.8%.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抗结核作用,是一种使用安全、副反应小的新一代抗结核药,适用于复治病人及有肝功能障碍的初治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3-戊酮为起始原料,经Mannich反应、手性拆分、Grignard反应等步骤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并对化学拆分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总收率为30.6%。结论 工艺改进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同时也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简便、准确定量评价可逆动力学拆分反应对选择性的方法。方法 从理论上研究可逆动力学拆分过程中转化率c与平衡常数K的定量关系,再进一步计算对映异构率E,并设计实验模型分析其对映选择性验证。结果 实验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推导计算的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的新方法为酶动力学拆分反应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快速使便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粪产碱杆菌来源的青霉素G 酰化酶(Alcaligenes faecalis penicillin G acylase ,AfPGA)可以对映选择性地水解N苯乙酰苯基丁氨酸制备(S)-2-氨基-4-苯基丁氨酸。反应体系的pH及温度对酶的对映选择性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水饱和的乙酸乙酯体系要优于传统的水相体系,该体系显著提高了底物N苯乙酰化苯基丁氨酸的溶解度,并可简化产物的分离过程。当底物的转化率为48.6%时,(S)2氨基4苯基丁氨酸的光学纯度(e.e.值)为99.8%。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简便、准确定量评价可逆动力学拆分反应对映选择性的方法。方法从理论上研究可逆动力学拆分过程中转化率c与平衡常数K的定量关系,再进一步计算对映异构率E,并设计实验模型分析其对映选择性验证。结果实验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推导计算的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新方法为酶动力学拆分反应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快速便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溴化钠和过硫酸钾催化下马来酸单甲酯的构型转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溴化钠和过硫酸钾催化下马来酸单甲酯的构型转化反应。方法:选择不同的反应条件,观察对马来酸单甲酯构型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当马来酸单甲酯的浓度约为50%,溴化钠和过硫酸钾的用量分别为0.5%和1.5%(依据马来酸单甲酯计算),反应时间为60min时,马来酸单甲酯构型转化反应的产率最高。结论:溴化钠和过硫酸钾催化下的马来酸单甲酯构型转化反应具催化剂用量少,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ResumeObiectifUnemdthodecommodeadidddvelOPdepourladeterminationdei'dnanitioselectivitdderesolutionscindtiquestquilibrdes,gracedlanouvelleequationquenonsavonsdtablie.cathodedEnutilisantiesdonneesdetauxdeconversionauxtempstietZt,,ainsiquecellesdeconstanted'dquilibreKmesurdeparlatechniquehabituelle,ieraPPortdnantiomdriqueEpoutetrefacilementcalculddl'aidedenoireequation.R/sultstSNonsavonsaPPliqudnoiremdthodeavecsuccdsauxanalysesdesdnantiosdlectivitdsdetrotsresolutionslipasiques.Lesrdsultatsob…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ype 2 cytokine interleukin (IL)-13 and its decoy receptor, IL-13 receptor (R)a2 appear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tissue fibrosis of schistosomiasis and asthma. IL-13 is a key regulator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It is known to signal to cells by binding to the IL-13Rα1, which then heterodimerizes with IL-4Rα. In contrast, IL-13Rα2 binds IL-13 with high affinity but does not signal. IL-13Rα2 is known to down-regulate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and prolong host survival in Schistosoma mansoni (S. mansoni) infectio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location and expression level of IL-13Rα2 in the context of S. japonicum infection. Methods We established S. japonicum-infected mouse models. Kinetic serum levels of IL-13Rα2 were examined with ELISA. IL-13Rα2 mRNA and protein of liver tissues were determined by PCR and immunoblotting analysis, respectively. Detection of IL-13Rα2 expression and location in macrophages was performed by TaqMan PCR and fluorescent immunocytochemistry technique, respectively. Results A marked elevation of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IL-13Rα2 was observed in mice during S. japonicum infection. An enhanced expression of IL-13Rα2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in primary macrophages of murine schistosomiasis. Conclusions IL-13Rα2 in macrophages may be a critical contributor to pathogenesis of schistosomiasis. The data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cell signaling and antifibrotic gene therapeutics in T helper 2 cell (Th2)-mediated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膜孔蛋白OmpF缺失和主动外排在耐药大肠杆菌蓄积亲水性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菌体内药物蓄积量和主动外排的作用采用荧光测定法;细菌膜孔蛋白以SDS-PAGE分析。研究的菌株包括大肠杆菌K-12膜孔蛋白缺失突变株JF701(OmpF^ )、JF703(OmpC^ );敏感株Ecs及其实验室诱变耐药株R2、R256,临床分离耐药株R5、R6。结果:Ecs中的药物蓄积稳态浓度与JF701一致,较JF703高1/3(环丙沙星)或1/2(洛美沙星),但JF703仍对氟喹诺酮敏感;而耐药菌中的药物蓄积量除R2稍高于JF703外,较敏感菌低2-10倍。加入DNP后,两个药物的蓄积量均增高,尤其耐药株的升高显,表达这些菌株的主动外排(泵)系统功能明显增强。膜孔蛋白检查发现,Ecs株有OmpF和OmpC,R2、R256缺失OmpF,R5、R6缺失OmpC。结论:大肠杆菌减少对亲水性氟喹诺酮的蓄积量涉及OmpF缺失和主动外排(泵),而后可能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程天一 《上海医学》2005,28(8):694-696
目的评价组合抗结核药物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片阳性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09例初治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2H3R3E323/4H3R3(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E为乙胺丁醇、Z为吡嗪酰胺,隔日1次口服)进行短程化疗;对照组采用2HREZ/4HR(H、R、E每日1次口服,Z每日3次口服)进行短程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2%和91.3%,6个月满疗程时分别为96.1%和96.6%;两组X线胸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4.8%;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和9.5%;两组痰菌阴转率、X线胸片改变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组合抗结核药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涂片阳性肺结核具有简便、经济、安全、高效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