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华波 《当代医学》2009,15(27):142-142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75%~95%,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西药在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呈现的双刃剑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总有效率仅为30%~60%,而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率约为5%~15%。近年来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表明中医药在抗心律失常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AMI后室性心律失常,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对95例经动态心电图监测的老年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发生106例次(57.2%),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35例次(13.9%)。窦性心动过缓11次(5.9%),交界性心律失常10例次(5.1%)。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查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临床上发现老年人心律失常重要的有效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100 例,依据患者初入院5 天连续心电监护以及住院期间心电图检查情况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总发生率81 % ,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占95-1% ,室性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关系不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心肌梗塞。本组病死率17 % ,合并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为100% ,病死率30 % 和80% ,经溶栓治疗再通者70 % 患者原发心律失常大部分或全部消失,病死率为0 。结论 对并发心律失常及早发现,尽快合理治疗,对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范沛英  陈忠 《现代医学》2012,40(5):566-569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两年随访结果.方法:将339例早发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n=85)和非心律失常组(n=254),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6、12及24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49.4%比15.7%)、高血压病(87.1%比76.8%)、吸烟比例(42.4%比30.7%)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非心律失常组(0.55±0.10比0.63±0.09,P<0.05),病变累及左主干(8.2%比0.4%)、左回旋支(55.3%比34.6%)、右冠状动脉(70.6%比44.8%)比例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患者6个月(15.3%比7.9%)、12个月(22.4%比8.7%)及24个月(29.4%比12.2%)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衰再住院、脑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较非心律失常组升高(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吸烟史比例高于无心律失常的患者,平均左室射血分数较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护理措施,对胸部肿瘤术后病人应用惠普多功能生命监护仪持续48 h监护。结果食道癌术后病人发生心律失常7.6%,其中食道上段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7.3%,食道中段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6.8%,食道下段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12.1%,贲门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2.3%;肺癌根治术病人发生心律失常5.3%。胸部肿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与手术范围、缺氧、疼痛及相应护理措施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合并症。方法选择6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对出现心律失常34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并发心律失常34例,其中两种以上心律失常者14例,占41.18%,其发生心律失常48例次,激动起源异常37例次,占77.08%,传导异常11例次,占22.92%。激动起源异常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占67.57%,室性心律失常占32.43%。传导异常中,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多见占72.73%。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合并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70例择期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治疗措施.结果:70例CABG患者,26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1%,其中房颤12例(17.1%),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11.4%),房性早搏1例(1.4%),室性早搏3例(4.3%),室颤1例(1.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4%).根据病情给予药物、电复律、除颤等治疗,心律失常均得到控制,无因心律失常死亡病例.结论:心律失常是CABG后常见并发症,重视围手术期的管理,积极防治各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方法选取行VATS(VATS 组)、行开胸手术(开胸组)手术治疗的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80例,观察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4.38%,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VATS 组为17.50%低于开胸组的31.25%( P <0.05);两组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均以房颤为主,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单发发生率 VATS 组分别为10.00%、2.50%、1.25%、0.00%,开胸组分别为11.25%、3.75%、2.50、2.50%,单发各心律失常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VATS 组合并2种及以上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0%,低于开胸组的10.00%( P <0.05)。结论VATS 与开胸手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类型以房颤多见,开胸手术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同时发生2种及以上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高于 VATS 术式,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血压心律失常与房室肥大的关系,对54例高血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一率(79.6%,48.1%)均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7.4%,18.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分析表明,复杂房性心律失常与左房增大有关,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急性心肌梗塞后10天内,75~95%病人发生心律失常,其中55~75%属于严重心律失常,而在三天内死于心律失常者则高达65%,因此,研究心律失常的发生、发病机理和临床意义,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前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我院两所附属医院心内科所收治的61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的任何一项异常。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其中10%的胎儿心律失常与胎儿心血管畸形、胎儿死亡或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相关”胎儿心律失常中约80%为室上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房性期前收缩。一般产前检查对胎儿心律失常的性质往往难以确定;胎儿心电图检查的作用甚为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79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80例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69%,其中一种心律失常者63例,占35.2%,二种心律失常并存者12例,占6.7%,三种及三种以上心律失常者5例占2.8%。结论:常见的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律失常的频发度及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500例平板运动试验伴发的心律失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500例受检者依据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为试验阳性组和试验阴性组。应用Bruce方案,分析心律失常。结果500例运动试验中出现心律失常共106例,其中男63例,女43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2%。运动试验阳性组为59.1%(42/71),运动试验阴性组为19.5%(84/429),p〈005。运动中出现心律失常45例,运动后恢复期出现心律失常61例;心律失常以室性者最为多见,占70.7%,房性心律失常占36.8%。结论运动试验中发生心律失常比较常见,运动试验阳性者出现的心律失常较多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运动试验阴性者中也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分析连续201例60岁以上老年麻醉手术期间连续心电监测的结果。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异常心电检出率33.8%,心律失常21.4%,麻醉手术期间异常心电检出率51.2%,心律失常40.3%。术前心电无异常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3%)明显低于术前有异常者(10.3%)。术前室性早搏者,术中易诱发严重心律失常,为一危险因素。避免术中大出血及硬膜外麻醉药注入过量所致低血压,尽可能平稳诱导是预防严重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推荐老年患者常规作术中连续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各类心律失常率及总心律失常率。方法 以我院1991-2000 年资料齐全,确诊为肺心病的住院患者983例为选择对象。结果 983例中有974例并发心律失常,占99.08%,其中激动起源失常764例,占77.72%;传导功能失常204例,占20.75%;混合性心律失常6例,占0.61%;无心律失常9例,仅占0.92%。结论 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率极高,无心律失常很少。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选择32 例老年男性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ISH—LVH与ISH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80% 和41% ,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0% 和13.6%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老年ISH—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ISH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原因、分类及临床特点、合并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确诊的32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234例发生心律失常(占73.1%),其中两种或以上的心律失常72例(占30.8%),激动起源异常145例(占62.0%),传导异常89例(占38.0%),其中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见(占73.2%);无心律失常组86例(占26.8%)。并发心律失常组存活198例(占85.0%),死亡36例(占15.0%);无心律失常组存活84例(占97.6%),死亡2例(占2.4%),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期组133例(合并心律失常56例),失代偿期组t87例(合并心律失常178例),两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存活率低,预后差。失代偿期肺功能差者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及时、反复、多次行心电图检查,查清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苏学东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79-18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机理。方法: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450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类型、机理。结果:心律失常类型:房颤36.67%,房性早搏35.33%,室性早搏30.00%,窦性心动过速3.33%,室上性心动过速1.33%,室性心动过速0.67%,窦性心动过缓4.00%,房室传导阻滞3.00%,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67%,右束支传导阻滞3.33%,左束支传导阻滞0.67%,窦房阻滞0.67%。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多变,其中以房颤的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以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探讨其对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17例AMI患者(AMI组),男性86例,女性31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61±11)岁.分析其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有无室速或室颤,将117例AMI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37例)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80例).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MWA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MTWA≥25 μV为截点,MTWA预测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0%、80.28%、54.84%、77.03%.MTWA以及SDNN (SDANN)联合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0.59%(20.59%)、94.37%( 95.77%)、63.64%( 70.00%)、71.28%( 71.58%).结论:MTWA及HRV对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可用于AMI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20.
左室条束改变1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红  冼棠超 《浙江医学》1996,18(3):149-150
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证实的155例左室条束患者中,因心悸为主诉症状者占54.84%.其中心悸而无心律失常者占28.38%,心悸伴心律失常者占26.45%.说明左室条束可直接引起心悸,因左室条束牵拉引起的心律失常也可致心悸.在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33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符合Lown's标准Ⅰ~Ⅱ级者占87.88%.说明左室条束所致心律失常大部分呈良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