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状态。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妇女各20例。检测所有妇女血小板4项与凝血5项。比较3组妇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 ①3组孕妇PLT,PCT,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LT,PCT,MPV以及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T、INR、AP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显著增强,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2.
钟少卿 《广东医学》2008,29(5):843-84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状态。方法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妇女各20例。检测所有妇女血小板4项与凝血5项。比较3组妇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①3组孕妇Plt,PCT,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lt,PCT,MPV以及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T,INR,AP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T,INR,APTT,TT及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显著增强,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3.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孕妇分娩前的凝血功能情况,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足月临产孕妇和40名正常体检妇女PT、APTT、Fib、D-dimer。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女比较,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显著降低(P<0.05),Fib、D-dimer明显升高(P<0.001)。结论:孕妇妊娠前后PT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映孕妇处于高凝状态,而APTT、Fib、D-dimer可作为反映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指标,D-dimer升高还说明孕妇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临产孕妇分娩前的凝血功能状况,探讨临产孕妇分娩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等凝血指标变化的检测。方法:选取180例正常妊娠临产孕妇及83例非怀孕育龄妇女进行PT、TT、APTT、Fib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TT值明显低于非怀孕妇女组,而Fib值有明显的升高,两组PT、TT、Fib值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APTT值虽有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且APTT值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临床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检测,加强分娩过程中产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密切监测在防止生产异常出血和预防诱发DIC及血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比值水平与脓毒症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血栓和出血学会(ISTH)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合并DIC组22例及非DIC组46例,另选取30例普通感染患者为阳性对照组,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RP水平,采用法国STAGO公司提供的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栓分析仪测定各组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Fib/CRP比值在诊断脓毒症患者DIC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症合并DIC及非DIC组血浆CRP、PT、D-D、APTT水平显著高于与普通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而Fib、Fib/CRP比值显著低于普通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合并DIC组CRP、PT、D-D、APTT水平高于非DIC组,而Fib、Fib/CRP比值显著低于非DIC组(P<0.05),普通感染组CRP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分析可知,Fib/CRP比值、Fib、APTT、D-D、PT、CRP等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889、0.789、0.808、0.826、0.702,0.612,预测价值Fib/CRP比值>Fib> APTT> D-D> PT>CRP.结论:Fib/CRP比值水平可作为脓毒症DIC早期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30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9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孕妇(PIH组)、15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对照组)的凝血PT、APTT、TT、Fi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IH组的PT、APTT和TT明显缩短,Fib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情与PIH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在PIH病情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紊乱,对PIH孕妇进行动态监测凝血因子的变化,不仅能及时采用有效的处理措施,可降低产科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指导治疗、预防病情发展具有极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PT、TT、APTT、Fib和D-dimer临床指标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20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PT、TT、APTT、Fib和D-dimer指标。结果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凝血指标PT、TT、APTT和Fib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D-dime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T、APTT、Fib和D-dimer联合检测可以用于探索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为加强临床早期诊断与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临产孕妇以及同期体检正常育龄期妇女各5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指标。结果观察组PT、APTT及T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Fib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正常女性相比,临床孕妇多有贫血及血液高凝状态;进行凝血四项监测对于提高产妇围生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和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正常妊娠和妊娠高血压孕妇189例及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71例的PT、APTT、Fib和LP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例妊娠妇女血浆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Fib逐渐增高和LPT逐渐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妇女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处于一定程度的活化状态、血浆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密切监测妊娠期妇女的凝血象,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从而保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管病变对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11例,依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3组,即单纯糖尿病组1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15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0例,同时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水平评价凝血功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糖尿病组AT-Ⅲ、PC、PS活性明显降低,凝血四项中APTT、PT降低、Fib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PC、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Fib及PLT升高较单纯糖尿病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抗凝血功能紊乱,处于血栓前状态,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患者尤为明显。AT-Ⅲ、PC、PS及凝血四项的测定可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有利于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据合并症类型分为糖尿病组338例,高血压组188例,另取36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其不同妊娠阶段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及不良结局等之间的差异。 结果 孕早期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D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04、0.401、1.115、0.813,P=0.528、0.754、0.359、0.809)。孕中期及晚期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组,FIB、D-D明显高于正常组。3组间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9,P=0.001);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其孕中、晚期时机体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动态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淄博市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现状。方法收集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未妊娠与妊娠妇女825例,年龄21-42岁。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未妊娠与妊娠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的HCMV-DNA的浓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阳性率差异。结果淄博市未妊娠期与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HCMV的感染率分别为11.5%和24.8%,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12,P 0.01)。结论淄博市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HCMV的阳性感染率高于未妊娠期妇女,应重视产前对HCMV的检测,避免新生儿HCMV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134例正常妊娠妇女和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的变化,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早期妊娠组PT、APTT、TT、Fib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APTT、TT、Fib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APTT、TT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期(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T、TT下降尤为显著,Fib测定值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处于显著的高凝状态,产前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测妊婚切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周瑜 《吉林医学》2012,33(28):6102-6103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产142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妇女10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D-D、FIB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D-D、FIB水平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均有不同程度的时间缩短,观察组PT及APT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D与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可以为临床避免和及时治疗各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检测D-D、PT、APTT、TT及Fib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而及时发现产妇凝血系统功能异常,保证胎儿的顺利生产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检测诊治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23例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观察组,同期23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均进行D-D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患者TT、PT和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和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D和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孕妇凝血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产品。检测120例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6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四项对预防血栓形成并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PT、APTT、TT、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23例临产孕妇和95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PT、APTT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Fib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产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产科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德国德灵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凝血功能以及生殖激素监测对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孕妇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B超确诊的236例宫内早孕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作为观察组.按妊娠结局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104例正常分娩者)和B组(132例流产者).选取同期健康的正常分娩孕妇20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血小板水平.首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再比较A组和B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较对照组长,Fib、hCG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A组和B组血小板、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T较长,Fib、hCG水平较低(P<0.05).结论 检测PT、APTT、TT、Fib和hCG可为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病情监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hCG、TT、Fib可被作为预测早孕绒毛膜下血肿孕妇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锦壮  梁胡贞 《河北医学》2011,17(4):500-502
目的:了解孕妇在妊娠期中凝血功能状况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不同孕期孕妇及健康体检妇女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孕早期凝血四项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PT、APTT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