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哮喘儿童社区管理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哮喘儿童于基层社区治疗的效果。方法168例哮喘儿童随机分社区管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管理治疗组给予社区管理治疗措施,即规范化治疗、健康教育及跟踪随访,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无社区管理治疗措施,两组均观察跟踪随访1年。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管理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01),管理组临床控制率70.2%。肺功能管理组的1s用力呼气治疗后的平均升高值大于对照组(P〈0.0001)。年急诊率和年住院率管理组少于对照组。管理组用药1年无药物副作用。结论通过对哮喘儿童进行社区管理治疗,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肺功能显著改善,避免因哮喘发作而急诊和住院,生活质量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及验证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阶梯式治疗。方法:对204例哮喘儿童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每1~3个月随访1次,审核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阶梯式调整治疗方案。结果:204例哮喘儿童在治疗1年后,日夜间症状改善总有效率100%,90%以上哮喘儿童达到GINA方案中规定的"哮喘成功管理目标"。结论:哮喘儿童采用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1年,能达到GINA方案规定的哮喘成功管理目标,不良反应低,长期有效地控制患儿病情,提高患儿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验证了GINA方案的阶梯式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哮喘在社区医疗中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效果与经验。方法:对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的87例哮喘患者长期建立病历档案、规范化治疗、全程跟踪管理和健康教育;再回顾性分析总结建档12个月以上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与管理依据GINA标准分级进行。结果:52例间歇发作者发作次数下降,发作症状减轻,发作持续时间缩短;19例轻度持续者完全缓解;10例中度持续者中,7例基本缓解,3例转为轻度持续;6例重度持续者经规范化治疗管理,4例转为轻度持续,2例转为中度持续,目前控制良好,无需住院。结论:社区医疗可以在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使广大哮喘患者就近得到有效、持久、规范的医疗服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以社区模式管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以此探讨对基层儿童支气管哮喘进行群体防治的途径,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缓解率。方法制定管理预案,以完成病例调查的社区管理组与同期社区外的对照组相比较。社区管理组采用互动式社区模式落实《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进行个体化管理。对照组进行被动式门诊管理。结果3年来社区管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发作频度(χ^2=28.23,P〈0.01),发作程度(χ^2=20.01,P〈0.01),管理前后呼吸峰流速值差值(t=2.03,P〈0.05)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模式管理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使儿童哮喘在群体水平取得并维持长期控制的有效方法,可以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建立和推广冬病夏治防治儿童哮喘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在区卫计局的监管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参与下,利用省卫生厅医改项目平台,首先建立管理和技术指导网络,初步制定冬病夏治防治儿童哮喘的社区管理模式和具体内容,再统一工作开展的步骤与方法,选择3家社区合作医院做好培训,并初步建档,开展哮喘之家、冬病夏治策划,保证足够的病源,最后由社区医生定期随访、健康宣教等方式,使社区管理模式得以健全和完善。[结果]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本地区采用冬病夏治防治儿童哮喘的社区管理模式,降低了儿童的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减少了门诊静脉输液、雾化治疗,有效提高了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结论]冬病夏治防治儿童哮喘社区管理模式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儿童哮喘的防治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综合医院呼吸哮喘专科-社区合作管理模式对社区哮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控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体系,加强对社区哮喘患者的管理,并随机选取该模式管理1年以上的98例来自社区的哮喘患者,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哮喘知识掌握情况及疾病控制情况。结果应用专科-社区合作模式管理后,患者对哮喘的疾病本质、诱发因素、病情监测、用药知识及治疗目标等认知率较管理前明显提高;ACT评分提示患者疾病控制状况明显好转;肺功能改善,FEVI%预计值及PEF%预计值显著提高(P〈0.05)。结论综合医院专科-社区合作管理模式在社区哮喘患者疾病认知及控制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淑梅  曾静  邓雪梅 《热带医学杂志》2006,6(8):956-957,894
目的探讨社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社区中2837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筛查,共筛查出65例哮喘患儿,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将65例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即健康教育、规范化管理及跟踪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两组哮喘发作频率及程度。结果该社区中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2.3%,以春季最多见,占47.7%(31例);哮喘患儿首次出现喘息的年龄<3岁者占72.3%(47例);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65.2%(38例);家族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分别为23.0%(15例)和16.9%(11例),患儿有湿疹和/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者占29.2%(19例)。经社区综合干预后,哮喘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哮喘发病与发病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改善儿童的居住环境,积极防治儿童早期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社区综合干预是儿童哮喘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管理对学龄前弱视儿童康复的影响,探讨提高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对策。方法:将本社区分片管理前后幼儿园儿童视力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学龄前儿童视力在分片管理后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分片管理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在社区分片管理后不合格率下降较明显,儿童视力保健很重要,对弱视的治疗必须正规、系统、持之以恒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医院-社区儿童哮喘双向转诊的模式和教育实践管理,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儿童哮喘管理水平提供经验。方法: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医院—社区儿童哮喘双向转诊的教育实践管理模式,建立医院—社区哮喘管理网。结果:经过双向转诊模式的管理使儿童哮喘有效管理率达到90%,哮喘患儿家长哮喘知识知晓率达到90%,哮喘患儿复诊率由77.4%提高到90%,儿童哮喘缓解期用药依从性(好和较好)由77.3%上升到87.5%。临床疗效完全控制率由74.9%上升到89.5%。结论:通过建立医院—社区儿童哮喘双向转诊的哮喘教育实践管理模式,有助于早期发现可疑哮喘,早期干预,并对哮喘病患者更有利于达到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哮喘儿童行为问题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为84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1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3-4个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哮喘的不同程度,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社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用药情况,作为进一步制定对哮喘患儿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工作的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社区0~16岁儿童进行哮喘筛查,共筛查出42例哮喘患儿。结果:该社区中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3%,以春季最多见,占47.6%(20例);哮喘患儿首次出现喘息的年龄<3岁者69.0%(29例);近12个月内有过发作占78.6%(33例);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66.7%(28例);家族中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史者为38.1%(16例);患儿有湿疹和/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史者占28.6%(12例)。正确规范用药的患儿只有4例(9.5%),无1例病人记录哮喘日记与使用峰流速仪。治疗上100%患儿均使用过抗生素。结论:哮喘发病与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哮喘患儿的用药和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应加强宣传和交流,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Underdiagnosis of asthma may lead to inappropriate management including undertreatment, and consequently to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is study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rat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sthma among medical practitioners.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45 asthmatic children was collected using pre-tested questionnaires. There were 30 (66.7%) males and 15 (33.3%) females (M:F, 2:1). Mean age, average ages for onset of symptoms and diagnosis of asthma were 9.4 years, 1.8 years and 6.6 years respectively. An average of 4 previous medical consultations were undertaken for asthma symptoms, but only 11 (24.4%) cases were labeled as asthma. Alternative diagnostic labels including allergy, bronchitis (wheezy), pneumonia (chest infection), and tuberculosis, were used in 29 (64.4%). Five (11.1%) cases were unlabelled. Alternative labeling for asthma was associated with frequent usage of non-bronchodilator medications including antihistamines, antibiotics, antituberculous drugs, cough mixtures, and herbal concoctions. Only 15 (33.3%) cases received bronchodilators, rarely prescribed regularly in the absence of asthma label. This study reveals low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ates for asthma, emphasising the need to audit the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asthma among medical practitioners, with the view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的控制现状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方法对我市城乡来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医师是我院坐诊的儿科医师,采用与患者及家长面对面询问或笔试。结果200例患者中曾因严重喘息住院的有56例占28%,曾进行过肺功能测定的有76例占38.0%,专科医生为患者制定长期治疗计划的有79例占39.5%。67.0%的患者家属渴望举办哮喘知识讲座。结论我市城乡儿童支气管哮喘总体控制水平良好,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教育和管理仍是我们儿科医生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哮喘的诊治水平虽然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未达到理想水平,其原因主要涉及:过高的社会压力等因素导致临床医生对儿童哮喘的准确诊断仍存不足;临床医师对环境污染等可能影响儿童哮喘患病率上升和哮喘控制不良的可控因素的认识不足;临床哮喘治疗的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儿童哮喘的认识,根据指南制定治疗方案,不断提高儿童哮喘的临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大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被确诊为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96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量0.5mg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B组32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0.5mg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静滴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1h症状、体征改善评分及症状、体征消失的天数。结果:B组1h症状、体征改善评分好于A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消失的天数比较B组也优于A组和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疗效较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社区管理的方法,探讨支气管哮喘社区管理的模式。方法:对实施《全球哮喘防治战略创议》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比较正规防治组和非正规防治组的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结果:社区管理实施后,正规防治组与非正规防治组在治疗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行《全球哮喘防治战略创议》后的社区支气管哮喘管理模式对减少经济支出,改善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黄浦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及发病情况。方法:2000年5-10月随机选取黄浦区1个街道内的2个居委会所有0-14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检,填写哮喘调查表。结果:共调查1223名儿童,哮喘97例(7.93%),其中男65例(11.28%),女32例(4.95%),男:女为2.2:1,咳嗽变异性哮喘4例(0.33%),可疑哮喘7例(0.57%)。上呼吸道感染和气候变化为其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上海市黄浦区为儿童哮喘高发地区,需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问卷调查115例儿童哮喘防治情况,对基层医师进行相关培训,基层医师对儿童哮喘进行规范化管理及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随访患儿6个月,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评估哮喘控制程度,用药依从程度采用依从性指数(CI)作为判断。观察推广前后吸入性皮质激素(ICS)用药依从性、小儿哮喘控制水平和不同用药依从性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结果推广规范化管理和治疗之后,患儿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推广前(P<0.01),患儿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推广前(P<0.01),服药依从性高的患儿,其哮喘的控制程度显著高于依从性低者(P<0.01)。结论在基层医院推广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可提高儿童哮喘整体控制水平,ICS和C-ACT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吴友苏  江毅  刘松  石嘉 《四川医学》2011,32(9):1454-1455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在儿童期哮喘患者中含量变化,及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10年5月我院就诊患儿86例,均符合儿童期哮喘诊断标准。ABC-ELISA法检测患儿25-羟维生素D含量,结合相关临床指标,评价其与儿童期哮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86例患儿,男44例,女42例,平均年(7.83±3.76)岁,病程3个月~1年不等;两组比较显示哮喘患儿组血清VitD含量显著低于CON组(CON组VitD含量为(36.09±3.73)ng/ml,患儿含量(21.32±7.21)ng/ml(,P〈0.05)。37例患儿血清VitD含量低于CON组单侧95%可信区间;患儿年龄,1年内复发次数,FEV1,FEV1/FVC及糖皮质激素使用量与患儿VitD含量相关。结论血清维生素D降低可能与儿童期哮喘发生有关,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