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彩霞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62-162
目的:通过观察毛细支气管炎中IL-4的功能变化,探讨其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非喘息性炎患儿外周血中IL-4的浓度。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的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毛细支气管炎中可能存在Th2优势反应。  相似文献   

2.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恢复期和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外周血中TARC的浓度。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TARC的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P〈0.01)。毛细支气管炎恢复期患儿血清TARC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RC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TARC拮抗剂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在此过程中,对影响重型转变患儿严重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能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以便于及时地控制患儿的疾病,确保对患儿治疗的疗效。结果年龄小、肥胖、先天性心脏病及湿疹是导致重型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包括年龄小、肥胖、先天性心脏病及湿疹等因素,在临床上,针对年龄小、肥胖、具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湿疹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该进行重点监视,将其作为高危患儿,通过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避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向重型转变,确保患儿身体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张实 《中原医刊》2006,33(14):42-4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浆镁离子浓度的变化,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于急性期是否同时存在镁缺乏。方法本文观察了2001年9月至2005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2例,并同时观察健康对照组小儿24例。结果发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浆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小儿(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往往会有血浆镁离子浓度的下降,因而在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应用镁制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以下简称"LTE4")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探讨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及预后.方法 对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30例对照组进行有尿LTE4测定,同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下简称"EC").预后,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两组,一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3个月后观测两组患儿再次喘息发作例数.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恢复期LTE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毛细支气管炎EC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给予孟鲁司特治疗组3个月内再次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白三烯是影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外周血EC不能完全反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口服孟鲁司特可达到早期干预的效果,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毛细支气管炎与血中lgE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变化,预测预后。方法:选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2例,详细记录患儿再次发作的次数,检测血IgE。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IgE明显升高,不仅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高于缓解期。缓解期IgE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指标仍然偏高,随访中再次发作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血IgE水平显著高于非发作患儿,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IgE可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 γ 干扰素(IFN- γ )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分析。探讨其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的相关性及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细支气管炎组)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FN- γ 和IL-6。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3CIMcr、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CD3*T、CD3+CD4T/CD3+CD8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叫降低,IL-6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与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类似变化;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期发生细胞免疫失调。即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Th2细胞功能亢进。因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n细胞功能紊乱是导致患儿发生喘息的免疫学机制,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于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1周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明显下降,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常规检测心肌酶谱活性,能够尽早发现心肌变化,为选择适当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淑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Z1):120-120
为了解硫酸镁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我们对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均为2006年7月-2007年8月在我科住院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年龄2个月~2岁。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胸片报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常见病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4月本院内科住院的526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呼吸道病毒IgM抗体、痰培养及支原体、衣原体IgM抗体检测,对标本阳性患儿进行治疗及分析结果。结果 526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248例(47.15%);痰培养检测阳性21例。MP阳性9例,CP阳性24例,CT阳性59例。结论对症支持治疗是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处理原则,针对病原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减少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死亡率及哮喘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通过采用日本富士明胶凝集法Myco—Ⅱ试剂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29.2%,对照组9.4%,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相当一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为进一步病原治疗,缩短病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细支气管炎血中半胱氨酰白三烯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 (Cys L Ts)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86例 ,正常健康儿童 30例 ,做病原学确诊 ,检查其血清中 Cys L Ts的水平。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 Cys L T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不同病毒组之间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 Cys L Ts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 Cys L Ts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 Cys L Ts在毛支炎发病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哮喘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8例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正常对照组208例进行比较。[结果]1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59例发展成为哮喘,发生率为29.8%。而对照组哮喘的发生率为1.92%(4/208)。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特应性体质、家族过敏史、父母吸烟及人工喂养等因素的患儿哮喘发生率较没有以上因素的患儿高(P<0.05或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易发展为哮喘,病毒感染和其他过敏原、遗传因素、个体特应性体质、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日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憋、咳嗽及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用青霉素、病毒唑治疗。肾上腺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结果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可迅速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憋、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缩短住院天数。结论在常规消炎治疗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是迅速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憋、咳嗽及呼吸困难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66例3月~2岁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治疗1组(阿奇霉素治疗组)和治疗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抽血测定其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ysLTs变化和喘息持续时间,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CysLT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与常规治疗组患儿比较治疗后喘息持续时间短,血清CysLTs降低。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CysLTs水平明显升高,使用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降低炎症反应,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王以非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24-1325
目的:观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毛细支气管炎多发与1月~6月幼儿,约占57.6%,春冬季节发病较多,约占87.9%,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平均住院时间为(6.9±1.5)d.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好发的病毒性肺炎,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在2010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肥胖程度、病情轻重、哮喘家族史和特异性体质是发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患儿的年龄、性别、喂养方式并不是发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哮喘危险因素容易发生哮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温肺定喘汤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自制温肺定喘汤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3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浆内皮素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经自制温肺定喘汤治疗后的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内皮素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自制温肺定喘汤在降低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浆内皮素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能否有效地预防毛细气管炎(ABI)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方法:应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配合储雾罐、面罩规范化吸入治疗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的患儿162例至少6个月,并以151例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未作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患儿哮喘发病率14.9%,对照组哮喘发病率为47.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唐育鹏  黄敏 《中外医疗》2013,32(20):41-43
目的对重症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血气分析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各50例。其中重症肺炎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0~3.5岁,平均年龄为(1.2±0.6)岁。毛细支气管炎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0.2~3.3岁,平均年龄为(1.1±0.5)岁。取2组病例的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比较和分析。结果重症肺炎患儿pH值未见偏高者,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则有12%者pH值偏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仅8%者PaCO2指标偏低,而重症肺炎患儿中有50%者偏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中90%者PaO2指标偏高,这与毛细支气管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气分析在临床诊断重症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能够通过相关指标对患儿的酸碱平衡紊乱及低氧血症状况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