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法与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5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需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共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和颈总动脉搏动旁组(采用右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记录并分析两种穿刺方法从消毒开始至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需要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53例(88.3%),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44例(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3.9±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1.9)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6例(10%)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优于颈总动脉搏动旁法,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快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需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颈内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为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需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定位组和对照组各30例,超声引导组进行选择性定位,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穿刺置管,记录并对比观察二组的置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引导组30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100%),一次穿刺成功28例(93.3%)、出现并发症2例(6.6%),对照组30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22例(73%),一次穿刺成功16例(53.3%),出现并发症11例(36.6%),且置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高于超声引导组(P〈0.05)。结论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与盲探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区别。方法:将5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实施盲探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的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所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需择期手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体表标志定位组(A组)及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长轴面组(B组)、长短轴面组(C组)、短轴面组(D组),各51例,观察记录穿刺情况。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情况均明显劣于B、C、D组(P<0.01)。B、C、D组试探次数和穿刺点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调节方向次数、总穿刺时间和技术难度评分均小于D组(P<0.05~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刺破血管后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其中长短轴面穿刺法兼具长、短轴面优点,提升了成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左侧颈内静脉穿刺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价值。方法通过超声显像,明确左侧颈内静脉的解剖位置,并在超声引导下对22例患者进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1次穿刺成功20例,成功率90.91%;2次穿刺成功2例,成功率9.09%。无一例发生局部血肿、血气胸、误穿动脉和颈部淋巴管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英建  李宏岩 《当代医学》2009,15(13):77-77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和改进技术。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11月35例应用颈内中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颈内中心静脉穿刺和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其中局部出血、血肿2例(5.7%),误穿动脉1例(2.9%),局部红肿感染1例(2.9%)。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高危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高危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及成功率。方法:30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拟行静脉转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和传统盲穿法行高危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二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与盲穿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67%和53.33%,二次以上成功率分别为13.33%和26.67%,总体成功率分别为为100%和8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和20.00%。结论:对于上腔静脉综合征需行高危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超声引导法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盲穿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对78例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超声组),并与60例按传统盲穿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超声组的穿刺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1);穿刺时间为(5.0±1.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5±2.5)min(P<0.01);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P<0.05);超声组发现解剖变异1例(1.67%)。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为两组。超声组(6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两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0%和60%,总成功率分别为100%和86.7%,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4.7±1.5)min和(6.6±3.4)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穿刺法,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改良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婴幼儿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年龄30天-3岁,体重3.70~15.0kg行先心病手术的婴幼儿60例分为2组(n=30)。A组:对照组,首选右颈内静脉中路,用20GY形穿刺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Y型穿刺针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B组:改良组,在彩超引导并实时监测下用18GBD静脉留置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静脉外套管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B组记录彩超引导下不同路径和头位颈内静脉距皮肤距离,颈内静脉横截面积,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程度。结果B组总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结论彩超引导并实时监测下经18G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大大提高了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行护理人员实施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施完全护理人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162例(观察组)和临床医生操作的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162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8±3.2min/14±5.1min)(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0%/84.1%)(Ρ0.05);穿刺损伤性并发症少(出血3例/10例,气胸0例/4例)(Ρ0.01)。结论实施护理人员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护士易掌握,成功率高,损伤并发症少,适应证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云 《医学综述》2013,(19):3641-3642,3644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在动脉导管未闭分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曹县县立医院收治的65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与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扫描,比较两者的分型诊断结果、导管长度及主动脉、肺动脉侧内径等指标.结果 两种切面检查动脉导管未闭的检出率均为100%,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χ2=4.744,P〈0.05),管型、窗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1,0.020,P>0.05),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的主动脉侧内径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2,P〈0.05),但导管长度及肺动脉侧内径与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2,0.341,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大动脉短轴观与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扫描均可有效检测动脉导管未闭,其中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观对于检测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经典体位下超声引导颈内静脉困难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0-2012年非经典体位(非Trendelenberg体位)颈内静脉困难穿刺患者40例,除5例不能平卧患者直接行超声引导穿刺,35例患者行常规穿刺(A组,n=35)。常规穿刺失败行超声引导穿刺者28例(B组,n=33)。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穿刺次数、并发症率(误穿动脉)、穿刺所花费时间。两种体位下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毗邻关系的百分比及比较。结果:A组7例直接穿刺成功,13例误穿颈总动脉,其余15例穿刺失败,28例均改用超声引导穿刺。B组穿刺成功30例,3例失败。A组一次成功率5.7%,总成功率20.0%,穿刺次数4.1±1.7,并发症率37.1%,B组一次成功率63.6%,总成功率90.9%,穿刺次数1.3±0.4,并发症率3.0%(P<0.05或P<0.01)。A组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前外侧的患者(45.7%)显著高于B组(15.2%)。A组颈内静脉位于颈总动脉前的患者(25.7%)显著低于B组(42.4%)。结论:对于非经典体位下颈内静脉困难穿刺患者,超声引导穿刺优势明显,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坐位右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超声引导组),B组(传统体表定位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经置管后比较,A组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0%、96.67%,均显著高于B组70.00%、50.00%(P<0.01)。A组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及次数均明显少于B组(P<0.01),且A组置管近期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坐位右颈内静脉置管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及置管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