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总结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平均后凸角度在79.0°,行L1、L3双节段楔形截骨矫形术,5例外伤性或结核性角状后凸脊柱畸形角度小于50.0°者采用单节段楔形截骨闭合矫形术,5例大于50.0°者采用单节段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形术,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得到术后平均11个月的随访,于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后凸角平均为62.3°,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5.5°,平均矫正度数为46.8°,矫正率为75.1%;术后平均身高增加4.4 cm。术前5例神经损害病例,C级1例恢复至D级,C级1例恢复至E级,D级3例恢复至E级;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弧形后凸畸形,可通过多椎体楔形截骨增加截骨度数,大角度角状后凸畸形可通过单节段截骨前方垫高、后方闭合矫形术增加矫形度数,后路楔形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2月,45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进行经椎弓根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术。其中强直性脊柱炎1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15例,胸腰椎结核12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内容包括术前、术后Cobb角以及侧位片上C7~S1水平距离,截骨处融合情况,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评分(ODI)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2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10ml。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50.8°,术后为11.5°,平均矫正角度36.5°,C7~S1水平距离术前平均110.5mm,术后平均为20.8mm。融合率100%。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9分,术后2.8分。术前ODI评分平均为62.3分,术后为29.5分。患者主观满意率97%。2例出现术后神经根损伤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均基本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缝合、压迫治愈。结论:经椎弓根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有效、安全,应该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165-168
脊柱后凸畸形(Kyphosis of the spine)的各种发生机制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以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脊椎截骨量以及合理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4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采取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主要是脊椎楔形截骨术,通过楔形截骨达到矫形目的,术后观察脊柱形态、活动度、疼痛等指标。其中,24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中,有5例通过保守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有19例患者行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及脊柱前方垫高加后方闭合截骨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总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取脊柱前方垫高加后方闭合截骨术,手术效果确切,术后定期随访,未出现疼痛、内固定断钉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5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度变化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后凸Cobb角为(51.2±4.9)度,术后经随访恢复为(11.2±1.7)度,术后后凸Cobb角度〈术前(P〈0.01),且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降低。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结合椎弓根内固定与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胸腰椎晚期后凸畸形患者,25例有进行性腰背部疼痛、平卧困难,8例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害症状(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术前Cobb's角25-71°,平均44.6°。手术均采用单纯后路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6.1°,P〈0.01,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率86.5%,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神经损害症状恢复(Frankel分级,C、D级,6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2例C级恢复至D级),外形满意,平均术中出血940ml,输浓缩红细胞2~8u,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平均矫正度数丢失2.1°。结论对于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s角〈60。的患者单纯后路经部分椎弓根终板下楔形截骨手术治疗是理想选择,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对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陈旧骨折并不同程度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后凸角、颌眉角、矢状面平衡的变化以及患者疼痛缓解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术后患者后凸畸形明显矫正,矢状面平衡恢复,无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患者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跟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满意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宏勋  马珑  郑怀亮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25-1326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4~43个月,平均24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核无复发,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30.6°,术后Cobb角17.6°,平均矫正13.0°.结论 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椎弓根楔形精确截骨和"蛋壳"技术截骨治疗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1月分别行经椎弓根截骨术(PSO)的胸腰椎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患者3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楔形组(PSO楔形精确截骨)17例和蛋壳组(PSO"蛋壳"技术截骨)19例。记录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VAS和ODI评分、ASIA脊髓功能分级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中出血量楔形组明显少于蛋壳组(P0.05)。随访时间10-18个月[(12.3±4.5)个月]。楔形组和蛋壳组后凸Cobb角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明显矫正(P0.05);VAS评分和ODI指数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比较,楔形组矫正丢失角度明显小于蛋壳组(P0.05)。楔形组术前6例C级3例末次随访恢复至D级,4例D级2例恢复至E级;蛋壳组术前8例C级3例末次随访恢复至D级,5例D级3例恢复至E级。术后两组患者均有1例出现脑脊液漏;楔形组末次随访未见假关节形成,融合率100%,蛋壳组有4例出现假关节,融合率78.9%。结论 PSO楔形精确截骨术和PSO"蛋壳"技术截骨术均能有效矫正胸腰椎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术后矫正效果满意,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明显。但PSO楔形精确截骨术术中出血更少,能更好地避免术后假关节形成,且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周献伟 《中原医刊》2014,(11):119-120
目的:观察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36例,手术平均时间(217±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0±85)ml;术后测量平均Cobb’s角(7.5±0.8)°优于术前(32.8±2.3)°(P〈0.05);术后平均随访(12.7±1.4)个月,无失访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B级0例,C级2例,D级5例,E级29例;术后随访腰部疼痛VAS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术前(5.5±1.4)分(P〈0.05);无死亡和感染患者。结论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效果确切,在单个切口下完成经后路截骨、360°环状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和植骨融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优势,在维持脊柱稳定和促进截骨椎体骨早期愈合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12月20例经后路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侧位X线侧位片上的后凸角(K)和畸形角(D).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后凸角(K)术前平均44°,术后平均10°,末次随访平均11°;畸形角(D)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14°,末次随访平均15°.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结论 后路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5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结果本组5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年,平均30个月。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愈合,病灶无复发;愈合时间3~7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35°,末次X线片随访复查Cobb角平均16.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监测下经椎弓根截骨短节段固定治疗创伤后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笔者2005年3月-2013年7月在采用诱发电位监测下,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路径,切除后凸顶点(包括伤椎后上角和伤椎上方椎间盘),截骨矫正手术前、后进行系统影像学检查,测量胸腰段Cobb角的变化,治疗11例胸腰椎创伤后凸畸形。结果:术后全部后突畸形均明显矫正,随访无明显加重。随访时间为4~72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植骨融合时间为4~6个月。结论:诱发电位监测下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共收治32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一期后路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其中27例患者行单节段椎弓根楔形截骨术,5例患者行双节段椎弓根截骨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拍摄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影像学参数,并填写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RS-22)量表进行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260±42) min,术中出血平均(1 360±282) mL,平均随访(31±8)个月(24~76个月),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假关节.患者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由术前(65.9±11.6)°、(78.2±15.9)°、(38.9±10.3)°、(14.6±17.3)°分别矫正至术后(11.7±4.7)°、(38.9±10.3)°、(1.3±7.8)°、(26.2±5.6)°;身高和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的(135.4±15.2) cm、(37.2±11.3) cm分别矫正至术后的(166.2±9.6) cm、(12.7±7.7)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RS-22评分由术前平均(1.8±0.4)改善至术后(4.0±0.6),疗效满意.结论 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经L2或L3行椎弓根腰椎截骨术进行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等。结果: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为258±36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56±278mL,随访时间为23—7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2±7个月,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假关节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治疗后患者的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较治疗前减小,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腰椎截骨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小切口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3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胸椎结核6例,胸腰椎结核15例,腰椎结核9例。术前采用四联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同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结果随访11~54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腰背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Cobb角平均为5.7°,随访1年平均为6.9°。结论一期后路小切口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是一种创伤相对较小、骨融合率高的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安徽医学》2012,33(5)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小切口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3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胸椎结核6例,胸腰椎结核15例,腰椎结核9例.术前采用四联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同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结果 随访11 ~54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腰背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Cobb角平均为5.7°,随访1年平均为6.9°.结论 一期后路小切口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是一种创伤相对较小、骨融合率高的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前路病灶清除、一期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及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全组31例均治愈,无组织器官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患者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牢靠,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3.4°,15个月植骨愈合率100%,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及窦道形成。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后凸畸形矫正良好、重建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活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8.
黄河  李保华  陈旭东  舒春 《四川医学》2014,(8):1016-1017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6例,经后路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并通过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对照组72例,为早期及同期(2008年以前)未通过椎弓根行椎体植骨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两组均在术前、术后行DR及CT断层扫描检查,观察椎体高度的恢复、Cobb角的丢失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弯曲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对照组54例获得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远期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度丢失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伤椎椎体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减少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防止后凸畸形的加重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7月该科收治12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7.5岁(24~58岁).全部采取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术前在纸样上模拟截骨,术前和术后测量颌眉角以及全脊柱侧位X片测量胸腰椎后凸角,统计术前术后VAS及ODI评分.结果 患者术后视线角度改善明显,平均随访28个月,所有患者术区无假关节形成,患者矫正度无丢失,腰背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平均颌眉角、矢状位平衡、Cobb角、VAS及ODI均改善明显(P<0.05).结论 采用术前模拟截骨确定截骨部位及角度,行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一期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采用一期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术后随访2~3年,定期评估结核愈合及钛网植骨愈合情况。结果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0~230 min,平均(180.12±30.26)min;出血量300~1200 mL,平均(450.68±206.52)mL。术后8例后凸畸形患者后凸成角平均为(5.63±0.87)°,VAS评分平均为(2.33±1.03)分,术后3~9个月钛网植骨获得骨性愈合,术后2年15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完全恢复,术中并发胸膜损伤1例,术后切口不愈合、窦道形成1例。结论一期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能够一期进行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应用钛网可重建病椎前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