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Gluma脱敏剂治疗多种牙体疾病引起的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个病例120颗患牙,分别采用Gluma脱敏剂和5%氟化钠甘油糊剂同时进行治疗。观察两种药物的效果。结果:Gluma脱敏剂有效率为92%,而氟化钠甘油糊有效率为42%。结论:Gluma脱敏剂用于治疗牙本质过敏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降低牙本质小管通透性,阻碍外界刺激,从而达到良好的脱敏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Gluma脱敏剂对不同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4颗新鲜离体牙预备出牙本质面,分2组,分别用粘接剂(VitremerTM树脂基玻璃离子粘接剂、聚羧酸锌水门汀)将镍铬合金接头粘于表面(粘接前每组中均有6颗牙经Gluma脱敏剂处理),置37℃蒸馏水中24h,电子拉力实验机作拉伸测试(1?mm/min)。另选24颗离体牙,同法制取试件作剪切测试。结果:经Gluma脱敏剂处理后,VitremerTM粘接剂的拉伸、剪切强度均增高(P<0.05),PC的拉伸强度增高无显著性(P>0.05)。结论:Gluma脱敏剂对VitremerTM粘接剂和PC的粘接效果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慢性牙周炎的患牙常会因牙龈退缩或根面暴露而出现牙本质过敏症状(dentin hypersensitive,DH)。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Nd:YAG激光、Gluma脱敏剂及二者联合使用处理牙本质片改变,并评价治疗敏感患牙的疗效。方法:将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48颗患牙制成牙本质片,随机分为对照组、Nd:YAG激光组、Gluma脱敏剂组、Gluma +Nd:YAG激光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观察处理后牙本质小管暴露情况。纳入30例牙周炎患者的100颗DH患牙,随机分为4组(同上),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内对温度及机械刺激敏感度的变化。结果:SEM观察结果显示,Nd:YAG激光组、Gluma脱敏剂组、Gluma +Nd:YAG激光组牙本质片小管管径较对照组均变小,其中Gluma +Nd:YAG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最小,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d:YAG激光组、Gluma脱敏剂组、Gluma +Nd:YAG激光组患牙VAS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其中Gluma +Nd:YAG组变化最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luma +Nd:YAG联合治疗DH,较单独使用Nd:YAG激光或Gluma脱敏剂,能更有效减少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减轻患牙牙本质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4.
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牙本质敏感症的患者102例,150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应用Gluma脱敏剂及75%氟化钠甘油糊剂分别行脱敏治疗,观察即刻及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Gluma脱敏剂组即刻有效率为76.3%,3个月后有效率为73.6%;75%氟化钠甘油糊剂即刻有效率及3个月后有效率为46.1%和39.7%。2组之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效果优于75%氟化钠甘油糊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脱敏剂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40颗健康离体牙随机分为4组,1组为空白对照,另外3组分别选用Gluma脱敏剂、极固宁脱敏剂、舒适达速效抗敏牙膏进行牙本质粘接面的脱敏处理,制作抗剪切粘接强度测试试件,恒温保存24 h后进行抗剪切粘接强度测试。结果 Gluma组、极固宁组、舒适达牙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6.78±3.11)、(1.57±1.10)、(5.82±2.32)、(5.78±3.66)MPa(F=7.285,P<0.05)。Gluma组的抗剪切强度最高,但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固宁组最低,且与Gluma组、空白对照组和舒适达牙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敏剂对牙本质抗剪切粘结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避免粘接强度的下降,临床粘接修复操作中应选择合适的脱敏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Gluma脱敏剂与氟化钠甘油在治疗活髓牙牙体预备中的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106颗在固定义齿牙体制备后产生牙本质过敏症状的基牙,随机分两组,即Gluma脱敏剂治疗组与75%氟化钠甘油治疗组,每组各53颗,治疗1周后复诊,观察疗效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经Gluma脱敏剂处理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Gluma脱敏剂治疗组与氟化钠甘油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luma脱敏剂在治疗活髓牙牙体预备中产生的牙本质过敏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贾敏华  方秋萍 《浙江医学》1999,21(9):539-541
多年来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深龋牙时,为保护牙髓,一般先行深龋的盖髓与垫底治疗,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兼有复合树脂与硅玻璃离子水门汀两种材料的优点,且对牙髓刺激作用小。Gluma脱敏剂是一种新型的牙本质小管封闭剂,同时也是牙本质粘合剂,以往常用作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及作为牙本质粘合剂。为观察Gluma脱敏剂和Dvract配合应用对青年人恒牙深龋修复治疗的疗效,笔者用Gluma脱敏剂对深龋牙进行盖髓后以Dvract复合材料充填修复,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吕友东  林玲 《安徽医学》2007,28(4):349-350
目的通过不同的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274颗患牙按同一个体、相邻牙、同名牙、对称牙、敏感程度相近的原则分为A、B、C组分别用75%氟化钠甘油,极固定TM,及Gluma脱敏剂进行治疗,观察即刻,3个月及6个月后的效果。结果各时间段,极固宁TM治疗组、Gluma脱敏剂治疗组疗效均优于75%氟化钠甘油治疗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有效率高于C组,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极固宁TM与Gluma脱敏剂具有较好的疗效,与传统的脱敏药物75%氟化钠甘油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Gluma脱敏剂预防深龋充填后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将236例354颗深龋患牙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充填,B组用Gluma脱敏剂+常规充填、C组用酸蚀处理剂+Gluma脱敏剂+常规充填。比较3种方法的有效率。1周、6个月复查。结果C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P<0.01),A、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酸蚀处理剂+Gluma脱敏剂预先对窝洞进行脱敏是预防深龋充填后牙本质过敏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比较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与Gluma脱敏剂对后牙咬面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的12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采用Hybrid coat脱敏治疗(Hybrid coat组,n=60)和Gluma脱敏剂治疗(Gluma组,n=6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即刻及治疗后1、3个月复诊时,采用冷气刺激和刺激探测方法检测记录牙齿敏感程度,计算两组脱敏有效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ybrid coat组和Gluma组治疗完成即刻及治疗后1、3个月的脱敏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8.3%、90.0%和75.0%、81.7%和65.0%。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完成即刻的脱敏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brid coat组治疗后1、3个月的脱敏有效率显著高于Glum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脱敏剂对牙本质过敏症均显示了良好的即刻疗效,其中Hybrid coat的中期疗效优于Gluma脱敏剂,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固宁TM对不同粘接剂与牙本质间粘接力的影响.方法:将64个离体牙牙合面釉质去除后,分为极固宁TM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用4种不同的粘接剂(RC、PCC、GIC、ZPC)将表面积相同的铸件粘接到牙本质表面,进行粘接拉伸强度测试.结果与结论:极固宁TM的应用降低了RC、PCC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力(P<0.05),对GIC,ZPC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力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极固宁脱敏剂对不同粘接剂与牙本质间粘接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前磨牙72颗,分为极固宁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3种不同的粘接剂(Super—Bond C&B、玻璃离子CX、磷酸锌ZPC)粘接试件到牙本质表面,进行粘接剪切强度测试。结果极固宁的应用降低Super-Bond C&B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力,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玻璃离子CX、磷酸锌ZPC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力无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极固宁会造成临床常用的复合树脂粘结系统剪切强度的下降,但对玻璃离子和磷酸锌两种粘结剂的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brid Coat)、多功能纳米黏结剂(Prime & Bond NT)、脱敏牙膏对玻璃离子
水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聚羧酸锌水门汀(polycarboxylat cement,PCC)和树脂黏结剂(resin cement,RC)的黏
结剪切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96个离体前磨牙样本预备至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GIC组、PCC
组和RC组,每组根据脱敏剂不同又分为对照组、Hybrid Coat组、Prime & Bond NT组、脱敏牙膏组,共12组,每组8个
样本,将钴铬合金黏结接头黏结到经脱敏剂处理的样本表面,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样本的黏结剪切强度并记录离断
类型。所得剪切强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Prime & Bond NT组、脱敏牙膏组比较,Hybrid Coat组
能显著增加GIC的黏结力(P<0.05);与对照组、脱敏牙膏组相比较,Prime & Bond NT组能显著降低PCC的黏结剪切强
度(P<0.05);与对照组、Hybrid Coat组、Prime & Bond NT组相比较,脱敏牙膏组显著增加了PCC和RC的黏结剪切强度
(P<0.05)。结论:用GIC黏结修复体,宜选用Hybrid Coat脱敏处理;用PCC黏结修复体,应避免与Prime & Bond NT配
伍;用RC黏结修复体,可选用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本实验选用的三种黏结剂中,GIC的黏结剪切强度最低,RC的
黏结剪切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与牙本质间合适的粘结材料。方法将烧结后的氧化锆陶瓷片分为4组,每组6片,分别选用PanaviaTMF、Multilink Sprint、RelyXTMLuting、Fuji plus 4种粘结材料将经过纳米硅涂层表面改性的氧化锆陶瓷片与牙本质进行粘结,水浴24 h后测试其粘结剪切强度,数据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naviaTMF的粘结抗剪强度最高,与RelyXTMLuting和Fuji plus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MultilinkSprin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磷酸单体MDP的树脂粘结剂,配合适当的表面处理方式可以使氧化锆陶瓷获得较好的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三种脱敏剂用于预防深龋治疗后牙本质过敏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4例患者的195颗深龋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Gluma、奥威尔、光固化氢氧化钙脱敏剂对去腐备洞后的窝洞进行脱敏,然后光固化树脂充填修复,在即刻、1个月、3个月时观察脱敏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Gluma组与奥威尔组的即刻疗效显著高于光固化氢氧化钙组(P<0.01),Gluma组与奥威尔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奥威尔组有效率显著高于Gluma组和光固化氢氧化钙组(P<0.01),而Gluma组与光固化氢氧化钙组的远期疗效相近(P>0.05)。结论 奥威尔脱敏剂是预防深龋充填后牙本质过敏症较好的窝洞脱敏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的表面处理对玻璃纤维桩与不同部位根管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颗新鲜拔除根长相近的单根管前牙,常规根管治疗后去除牙冠,完成根桩牙体预备后,粘固GC玻璃纤维桩至根管内。根据粘固前桩表面处理方法,将40颗离体牙随机均分至如下4组:硅烷偶联剂组为对照组(S组);过氧化氢组(H2O2组);氧化铝喷砂组(Al2O3组);Er-YAG激光照射组(Er-YAG组)。用慢速金刚石切割机将每个牙根垂直于牙长轴切割出6个1 mm厚的片段作为测试样本。将所有测试样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用不锈钢制加载棒(末端直径1.0 mm)以0.5 mm/min的速度对其加载,直至纤维桩从根片中完全脱出。对实验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观察样本的破坏模式。结果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间粘结强度均值牙颈部最大,根中部次之,根尖部最小。牙颈部粘结强度与根中部和根尖部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中部与根尖部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同根管部位的粘结强度值均表现为H2O2组最高,Al2O3组次之,显著高于Er-YAG组及对照组(P<0.05);而Er-YAG组最低,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样本的失败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结论用过氧化氢酸蚀和Al2O3喷砂进行桩表面处理可提高玻璃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且根颈部粘结强度大于根中及根尖部。  相似文献   

17.
陈剑忠  凌久德  林杭  车梅  王东涛  蒋鹏 《中外医疗》2013,(35):21+23-21,23
目的 探讨三种交联剂对牙本质粘结强度影响的情况.方法分析48颗无龋坏、无明显磨损、大小形态相似,发育正常的成人第三磨牙,制备粘结界面并对粘结界面玷污层进行制备,对照组为12颗,实验I组(戊二醛组)12颗,实验II组(原花色素组)12颗,实验III组(京尼平组)12颗.结果 实验III组粘结强度显著高于实验I组和实验II组,各组的湿粘结组的粘结强度均显著高于干粘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交联剂对牙本质粘结强度影响表明京尼平组的粘结效果更佳,推荐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