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鸿琼 《海南医学》2012,23(7):104-109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可分布于多种器官,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其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内脏脂肪素具有胰岛素样作用,调节糖脂代谢,血管平滑肌的成熟,参与炎性应答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等作用。因此内脂素可能是联系糖脂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的新纽带,这为糖尿病、冠心病及相关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脏脂肪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可分布于多种器官,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其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内脏脂肪素具有胰岛素样作用,调节糖脂代谢,血管平滑肌的成熟,参与炎性应答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等作用.因此内脂素可能是联系糖脂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的新纽带,这为糖尿病、冠心病及相关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内脂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由内脏脂肪组织合成、分泌,与淋巴细胞分泌的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结构相同,具有类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参与炎症应答、调节糖脂代谢和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等作用。研究发现内脂素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方面关系尤为显著。内脂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可能是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靶点,为研究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卉  常志文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44-1346
近来大量研究表明脂肪组织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够分泌多种脂肪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DM)、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内脂素(Visfatin)是其中一种脂肪因子,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并活化产生类胰岛素作用。本文就其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于海燕  于新艳 《医学综述》2008,14(22):3391-3394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人和小鼠的内脏脂肪组织中。最新研究表明,内脂素能直接结合胰岛素受体并发挥类胰岛素样作用,它在肥胖相关性疾病中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内脂素可能为肥胖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内脂素可能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6.
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脂素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人和小鼠的内脏脂肪组织中。内脂素具有类胰岛素的效应,能降低动物模型的血糖水平、促进内脏脂肪细胞的分化、参与炎性应答、抗细胞凋亡、参与细胞周期及具有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活性;内脂素与肥胖、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对其机制进一步研究可能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欣  刘芳  贾伟平 《上海医学》2007,30(3):221-222
内脂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可以模拟胰岛素作用,刺激肌肉和脂肪细胞的糖转运,抑制肝糖输出,降低血糖。内脂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一些能够改变胰岛素敏感性的激素调节,可能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但目前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的脂肪因子——内脂素,它主要来源于内脏脂肪,具有类胰岛素样作用。最近,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内脂素与易损斑块形成、血管新生、血管炎症发生、内皮功能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及变性等密切相关,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现就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饮食对血清及内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瘦素、抵抗素、内脂素、脂联素、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00%标准饮食)和高胆固醇饮食组(HC组,高胆固醇饮食),每组30只,喂养至第0、4、12、18周留取血样及内脏脂肪组织.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内脏脂肪组织中脂肪因子的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HC组大鼠喂养至第18周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显著升高(P<0.05),内脏脂肪组织中瘦素、内脂素、脂联素、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显著升高(P<0.05),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结论 长期过量胆固醇摄入导致大鼠脂肪合成及分泌脂肪因子功能紊乱,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内脂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人和小鼠的内脏脂肪组织中,其cDNA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相同。内脂素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并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参与炎性应答等多种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内脂素与冠心病、2型糖尿病的关系现已成为研究热点。内脂素与糖尿病、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研究及治疗糖尿病、冠心病及相关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敏  闫丽丽 《医学综述》2011,17(8):1184-1186
内脂素是近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胰岛素效应的脂肪细胞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关,能够激活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抗糖尿病效应。最新研究显示,血浆内脂素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增加,并且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和微量蛋白尿呈正相关。内脂素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孙立平  胡世红 《医学综述》2008,14(13):1986-1988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在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增多,其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死率增高3~4倍。在代谢综合征发展过程中,胰岛素抵抗起主要作用,而胰岛素抵抗与内脏脂肪密切相关。内脏脂肪通过分泌多种有代谢活性的脂肪因子,作用于肥胖患者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引起胰岛素抵抗。现就内脏脂肪的测量方法以及内脏脂肪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丁焕发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8,14(12):1876-1878
内脂素是一种主要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其cDNA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相同。可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发挥类胰岛素样作用,降低血糖,同时在胰岛素信号转导中发挥作用。可能是联系机体糖脂代谢的重要分子,它的发现可为研究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与肥胖和脂代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脂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其反向转录cDNA序列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结构相同。它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可结合并活化胰岛素受体,产生类胰岛素作用,并且能够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熟、炎症等有关。Vidatin的发现为研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增加了新的内容,更可能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vaspin与胰岛素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1],与皮下脂肪组织相比,内脏脂肪组织具有更活跃的内分泌功能[2].内脏脂肪聚集是腹型肥胖的重要特征,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3-4],脂肪因子在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与肥胖密切相关,绝大多数高血压合并超质量/肥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关于脂肪内分泌功能及脂肪因子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脂联素和内脂素均为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本研究探讨血清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与高血压合并超质量/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内脂素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有类胰岛素样作用,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内脂素与炎症、免疫、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张晓旸 《医学综述》2010,16(15):2333-2336
内脂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调节免疫及炎症、促进脂肪分化及合成等多重生物学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不仅表明体内的炎症状态,同时促进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目前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低度慢性炎症性疾病。深入研究二者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可能揭示内脂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潜在联系,并将为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兰平 《医学综述》2010,16(15):2329-2332
内脂素(visfatin)是近来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可分布于多种器官,多种因素影响其表达。内脂素的基因结构、蛋白结构目前已研究较清楚。内脂素具有促炎作用、免疫反应和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新近研究认为,内脂素缺乏直接的类胰岛素作用;内脂素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及相关肾病的发生发展,但也可能抑制其过程,因此,内脂素在2型糖尿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大鼠经不同干预后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经不同干预后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总胆固醇(T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游离脂肪酸(FFA)及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高热量饲料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1周后FPG≥11.1mmol/L为成模标准(n=28),将糖尿病大鼠分别予以瑞格列奈+二甲双胍(B,n=7)、罗格列酮十二甲双胍(C,n=7)、胰岛素+二甲双胍(D,n=7)、生理盐水(E,n=7)干预,8周末测定血生化指标并计算HO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结果B—E组FPG、FINS、HOMA、TC、TG、LDL、FFA、内脏脂肪素及体重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HDL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给予不同治疗后FPG、FINS、HOMA较未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C组FFA较其他各组明显下降(P〈0.05),而内脏脂肪素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0.051;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体重及糖脂代谢相关。结论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殖受体(PPARr)核受体可能参与调控内脏脂肪素的表达和分泌活动;内脏脂肪素可能是PPARr的激动剂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靶点之一;内脏脂肪素与糖脂代谢和体重密切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