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能否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效率及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分别将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措施前后8个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各136例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发病-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心电图完成(FMC-to-ECG),首次医疗接触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FMC-to-双抗),导管室激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入门至球囊扩张(D-to-B)。结果研究组发病-to-FMC、FMC-to-ECG、FMC-to-双抗、导管室激活、FMC-to-B、D-to-B这些救治时间都较对照组短(P<0.01)。研究组发生心肌缺血症状、新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缩短了STEMI的救治时间,提高了STEMI的救治效率,减少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建立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胸痛中心建立运行及优化救护流程前后6个月150例STEMI患者,其中对照组75例(胸痛中心建立运行优化救护流程前)和观察组75例(胸痛中心建立运行优化救护流程后)。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于胸痛中心建立运行及优化护理流程前后进行救治的时间及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对患者实施救护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立运行及优化护理流程为STEMI患者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机,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尤其是缩短行球囊扩张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遵化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患者诊疗过程的影响。方法将胸痛中心成立前、后STEMI行急诊PCI者分别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胸痛中心成立前比较:研究组FMC2BT为(176.3±79.4)min、D2BT为(67.8±38.4)min,对照组FMC 2BT(235.6±76.9)min,D2BT(117.4±48.0)min,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FMC2BT、D2BT达标比例比对照组要高(31.8%比20.3%、77.5%比49.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急诊PCI比例、呼叫120比例增加,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减少。结论胸痛中心建设可以使STEMI急诊PCI患者的救治时间缩短,救治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30-33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的时间节点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节点和PCI术后1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3.27±1.28)min、肌钙蛋白I获得时间(14.86±3.06)min、D-DAPT时间(32.88±4.76)min、D-H时间(47.60±2.29)min、D-to-B时间(63.39±9.2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86±1.05)min、(21.06±5.84)min、(40.84±8.43)min、(51.20±1.51)min、(92.56±30.2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应用于STEMI患者,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PCI救治率,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信管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冠心病出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和手册,观察组除常规出院宣教和手册外,建立微信群,制定8周的康复计划。分别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评价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再就诊再住院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情况。  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分别(79.22±8.52)分、(79.42±7.80)分,优于对照组的(61.38±8.29)分、(62.74±11.45)分(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再就诊次数、再住院次数及胸痛不适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6.0%和12.0%,均低于对照组的22.0%、42.0%(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94.0%、92.0%、98.0%,均优于对照组的70.0%、66.0%、72.0%(均P<0.05)。  结论  采取微信管理的延续护理方式能有效控制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再就诊、再住院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涂琳  于琦  鲁玉明 《重庆医学》2018,(11):1544-1547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与常规诊疗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的STEMI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n=121)与观察组(n=283),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各自诊疗流程下的救治速度、院内并发症与半年预后情况、治疗相关经济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绕行急诊和转入心脏监护病房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FMC2B)与进医院大门-球囊扩张时间(D2B)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FMC2B与D2B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项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常规诊疗流程比较,胸痛中心模式可显著改善STEMI行急诊PCI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闫云  沈国娣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48-1250
  目的  分析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门急诊输液室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100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门诊输液室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回顾阅读文献,与临床专家进行沟通,向其咨询并采纳有用建议,参照相关护理制度,制定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研究构建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从而对护理质量进行挖掘、分析、改进,达到提升门诊护理治疗的目的。分析对比2组患者输液等候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输液等候时间为(31.16±10.23)min,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17±9.26)min和11.00%,均P<0.05];干预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7.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1.00%、84.00%,均P<0.05)。  结论  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可以有效提升门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改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参照中国胸痛中心的要求建立胸痛中心并建立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和救治流程.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未建立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之前2012年1-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共入选患者624例,观察组374例,对照组250例.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观察组入院后采取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进行救治,对照组在胸痛中心成立前入院进行常规救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院内病死、心力衰竭)发生率;所有出院患者随访1年,分别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壁瘤形成、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心脏事件(心力衰竭、死亡、再次入院)发生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平均完成时间缩短(P=0.001),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院内病死、心力衰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LVEDD、pro-BNP、CRP、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室壁瘤形成率和Scr水平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LVEF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DD、pro-BNP、CREA、CRP、室壁瘤形成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建立不仅有效缩短了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还能改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日间化疗患者静脉用药具有一定危险性,为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评估其护理价值和意义。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日间化疗静脉用药的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并选取2020年5—11月进行日间化疗静脉用药的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药物素养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药物素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142/150),对照组为87.1%(122/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风险护理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可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日间化疗患者静脉用药各环节的风险,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了患者药物素养及护理满意度,在日间化疗静脉用药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祛瘀化痰法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60例资料,将60例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神经功能积分和临床疗效以及24 h尿铜情况。  结果  治疗2个疗程末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25.63±9.06)分、(57.13±12.03)分]均低于治疗前[(64.03±11.41)分、(66.40±13.27)分,均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末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93.3% vs. 70.0%, χ2=5.455,P=0.020);治疗2个疗程末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尿铜[(1 690.40±369.90)μg/24 h、(1 376.75±311.91)μg/24 h]均高于治疗前[(202.33±38.11)μg/24 h、(206.66±38.38)μg/24 h,均P<0.01],治疗组治疗后尿铜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结论  祛瘀化痰法能明显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实施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则为基础的康复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42例ICU获得性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20年5月—2021年2月)与研究组(2021年3—12月),各71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行基于HACCP原则的康复训练。比较2组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洼田饮水试验(WST)、中文版吞咽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训练后,研究组GUSS评分为(19.14±0.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4±1.04)分,WST、进食时间、睡眠、食物选择、症状频率评分为(1.34±0.46)分、(51.37±4.29)分、(56.48±4.94)分、(61.22±5.02)分、(47.19±4.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8±0.81)分、(63.26±5.15)分、(65.25±5.63)分、(65.32±5.47)分、(53.53±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4、5.789、14.947、9.866、4.653、8.696,均P < 0.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1%(1/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8%(2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15,P < 0.001)。  结论  ICU获得性吞咽障碍基于HACCP原则的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常严重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儿童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患儿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患儿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患儿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儿满意度。  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VSS[(5.54±1.41)分]、OSAS[(3.42±0.79)分]、PSAS[(4.00±0.79)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VSS[(8.24±1.73)分]、OSAS[(5.00±0.82)分]、PSAS[(5.48±0.97)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照组患儿VSS[(6.94±1.64)分]、OSAS[(4.28±0.75)分]、PSAS[(4.91±0.70)分]总体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VSS、OSAS、PSAS总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瘢痕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 <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出现红斑2例,色素沉着1例,糜烂1例,对照组患儿出现水疱3例,糜烂2例。  结论  对于增生性瘢痕,在常规抗瘢痕的基础上加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瘢痕的厚度、血管分布等,减少瘢痕导致的瘙痒、疼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玉玉  马博  许力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7):1102-1105
  目的  探究七叶皂苷钠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偏头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采取七叶皂苷钠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脑血流速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7±1.3)分,对照组疼痛评分为(4.3±1.5)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脑血流速度均减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为(4.2±0.4)mg/L,对照组患者hs-CRP为(4.5±0.6)mg/L,观察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叶皂苷钠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能显著增加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低疼痛评分、脑血流速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联合血脂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评估。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颈动脉斑块的59例体检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5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受试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水平测定。  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为(1.58±0.34) mm, 其与对照组IMT值[(0.76±0.12) mm]相比明显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LDL-C值和HDL-C值分别为(3.09±1.01) mmol/L和(1.18±0.37) mmol/L, 其与对照组相对应的LDL-C值[(2.67±0.68) mmol/L和HDL-C值(1.33±0.32) mmol/L]相比, 前者显著升高而后者显著降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的TC值[(4.94±1.18) mmol/L]和TG值[(1.85±0.67) mmol/L]与对照组[(4.69±0.76) mmol/L、(1.71±0.92) mmol/L]相比虽有一定的升高,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与血脂异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 高水平的TC、TG和LDL-C导致动脉IMT的增厚继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此, 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应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 为早期调控血脂以积极预测相关并发症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机械通气、吸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炎症指标及操作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054, P=0.040)。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113.88±17.52)mm Hg vs. (91.36±16.70)mm Hg,P<0.001,1 mm Hg=0.133 kPa]和氧合指数[(308.42±55.25)mm Hg vs. (258.43±64.02)mm Hg,P=0.012]更高,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4.33±3.92)mm Hg vs. (37.37±2.72)mm Hg,P=0.007]更低。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7.42±1.82)×109/L]、超敏C反应蛋白[22.43(11.66,31.02)mg/L]、降钙素原[0.32(0.14, 0.44) ng/mL]均低于对照组[(9.66±2.57)×109/L,44.79(16.03,87.01)mg/L,0.73(0.17, 2.29)ng/mL,均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操作安全,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对肺部感染控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延时比伐芦定联合仅冠脉内替罗非班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 试验组(无延时组,75例)和对照组(延时组,75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TFG)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STR)情况,术后第7天心功能指标,术后30 d内所有出血事件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结果  2组TFG、cTFC、术后90 min心电图STR(Z=0.524,P=0.770)、MACE(1.3% vs. 0,P=0.999)、左心室射血分数[(49.5±6.6) vs. (50.6±5.7),t=-1.092,P=0.27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0±8.9) mm vs. (51.2±7.6) mm,t=-0.888,P=0.376]及室壁运动异常(86.7% vs. 90.1%,χ2=0.597,P=0.4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30 d内出血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 vs. 18.7%,χ2=6.221,P=0.035)。  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的患者,无延时比伐芦定联合仅冠脉内替罗非班方案,疗效确定且具有更佳的安全性,是临床实践中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采用基于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模式,研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50例患者的手术资料,根据围术期采用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医护一体化预见性护理模式,25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25例)。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6.72±0.79) h vs. (10.20±0.82) h]、术后下床时间[(6.88±1.00) h vs. (10.84±0.75) h]、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1.44±0.51) d vs. (2.40±0.65) d]、术后静脉输液时间[(3.40±1.12) d vs. (5.04±1.06) d]、住院时间[(6.52±1.05) d vs. (8.00±1.15)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878,P=0.027)。  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围术期应用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与效果,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