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荔县羊养殖人群布病防治知识、行为习惯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布病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问卷的形式,抽样调查大荔县从事羊养殖的人员,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行为习惯正确率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大荔县羊养殖人员802人,布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33.7%,行为习惯总体正确率57.5%。不同文化程度、性别、养殖方式人员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从事规模养殖的人员知晓率高于散养户。布病防治知识得分与行为习惯得分呈正相关(rp=0.352,P0.01),知识得分越高行为习惯得分越高。结论大荔县羊养殖人员布病防治知识、行为习惯正确率低,应根据人群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吉林省西部牧区养羊户家庭布鲁杆菌病(布病)感染及养殖现状,分析布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布病在养羊户家庭中蔓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西部牧区布病高发地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抽取2个乡镇,在每个乡镇各抽取1/2的村屯,对所抽取村屯的全部养羊户家庭户主进行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收集养羊户家庭布病感染相关信息,问卷内容包括养羊户家庭一般情况、养殖情况和布病感染情况3个部分。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集调查家庭全部成员全血各5 mL,布病血清学诊断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分析养羊户家庭养殖情况、布病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149份养羊户家庭问卷,82个家庭存在布病感染者,感染率为55.03%(82/149)。羊群养殖年限的长短和新购羊只是否进行检疫是影响家庭成员布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养殖年限≥10年且 < 15年的家庭成员布病感染风险是养殖年限<1年家庭的3.978倍(OR=3.978,95%CI: 0.005 ~ 15.746),养殖年限≥20年的家庭成员布病感染风险是养殖年限 < 1年家庭的10.531倍(OR=10.531,95%CI: 2.363 ~ 46.940);新购羊未全部检疫的家庭成员布病感染风险是全部检疫家庭的2.848倍(OR=2.848,95%CI: 1.289 ~ 6.295)。尚未发现家庭人均年收入、养殖年限、规模、品种和与布病感染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吉林省西部牧区养羊户家庭布病感染率较高,羊群不检疫、不免疫和混合放养等危险行为仍然存在,提示养羊户家庭成员布病感染现象严重,对于正确预防布病的认识不足,应强化养羊户家庭成员的布病感染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简阳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非牧区特色的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2018年4~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简阳市18岁及以上与羊及其制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布病相关知识、行为条目得分情况进行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算知识总体知晓率,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布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78人,25.1%的被调查对象听说过布病,布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2.0%。职业防护行为较差,使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戴口罩、戴手套的得分率分别为58.7%、76.5%、71.7%。多因素分析发现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但是知识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增加而上升,且职业与知识知晓率有关;知晓布病知识是布病相关行为的保护因素,且职业和布病相关行为有关。  结论  简阳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水平总体不高,亟待在该地区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及养殖业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榆林地区布鲁杆菌病感染情况、接触方式及防护情况,分析接触方式和防护行为与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榆林地区1 386名养羊牧民进行调查,分析人口学特征、接触方式、防护行为对布鲁杆菌病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 1 386名养羊牧民中,现症感染者472名,感染率为34.05%;男性多于女性(χ2=6.693,P0.05),年龄在46~60岁组之间较多(χ2=16.912,P0.05),文化程度在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较多(χ2=39.172,P0.05),性别组、年龄组及文化程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民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5)。1 386名养羊牧民总体防护率23.95%,接生、喂食、屠宰、挤奶、接种疫苗5类高危行为防护人群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未防护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6,4.421,33.987,14.747,55.056,P0.05)。结论榆林地区布鲁杆菌病现症感染率较高,主要接触方式为给羊羔接生、喂食、屠宰、挤奶、接种疫苗等,羊牧民总体防护率较低。今后应针对布病的传播途径实施阻断措施,减少感染发生,遏制布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鄂托克旗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的真实情况,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旗重点人群进行检测。结果:鄂旗共调查945人,年发病率为5.14/10万,年患病率为7.2/10万,感染率为5.29‰,漏报率为0,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24.84%。结论:我旗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并不高,今后要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布病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养羊人员防护及其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对被调查的养羊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23.6%的养羊人员的庭院/农场中堆肥,35.5%的牲畜圈舍不消毒;42.2%的房屋和圈舍在一个院内。12人喝窖水,其中有8人和牲畜为同一水源;24人喝井水,其中有20人和牲畜为同一水源。252人接羔,其中46.0%接羔时不戴手套;231人处理羊的流产物,其中40.0%不戴手套;403人收拾棚圈,其中49.6%不使用防护用品。31.0%家庭生熟菜板不分开。52.4%听说过布病,听说过布病的人中只有27.5%知道引起布病的原因。结论多数养羊人员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没有采取正确的工程防护措施、没有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渭南市20例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病例发病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渭南市布病数据、个案调查表、现场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渭南市大荔、蒲城两县布病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5.0%;30~59岁组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0.0%;发病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0.0%。20例新发病例均有明显的布病发病症状:发热症状最多,占发病总数的70.0%;65.0%的病例为直接接触患病绵羊感染。26.7%的绵羊只进行了布病免疫;93.3%的绵羊来源为渭南市境内。80.0%的养殖户绵羊患布病后自行处理,然后出售给流动绵羊收购人员;40.0%的新发病例知晓布病防治知识;26.7%的养殖户在养殖行为中采取了防护措施。结论渭南市人间布病疫情较为严重,除在高危人群中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外,今后也应该考虑扩大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范围,切实提高群众对布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程度。  相似文献   

8.
浦清江  江森林 《吉林医学》2006,27(5):534-535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吉林省流行较久,危害严重。1936年于白城子种羊场发现病羊.1938年在该种羊场发现布病患者。解放后为了发展畜牧业生产,各县(市)分别从内蒙古和吉林省西部地区购入大批未经检疫的牛、羊,造成畜间布病疫情扩散,人间发病也逐渐增多。人、畜间布病疫区分布于全省9个市(州)的所有县(市、区),以羊种布氏菌为主,羊、牛、猪、犬种布氏菌混合存在(江森林,吕景生,赵永利.吉林省布氏菌防治工作回顾与思考.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1;16(3):166)。1955年~1958年是人间布病发病高峰期.年均发病率为5.18/10万。经过综合防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省60个县(市、区)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生的原因,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与蔓延。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危害程度和疫点范围,开展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筛查感染者和病畜;多部门联合行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迅速扑灭疫情。结果本起疫情共确诊2例病例,检测与病羊接触人员血标本5份,检出阳性1份,羊血标本23份,阳性9份。结论本次疫情为长沙市建国以来的首起布病暴发疫情,发病的原因是由于外地带菌羊的输入,在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直接接触病羊造成感染所引起的,因此加强家畜及畜产品的检疫,防止传染源的流入,对高危人群进行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个人防护,对控制布病的传播和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评价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防治中的效果,探索人间布病防控有效措施,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等统计软件对石家庄市所辖平山县、赞皇县、井陉县、元氏县、行唐县和鹿泉市6个县(市)干预前后职业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发病率、血清学阳性率,以及急性期、亚急性期病人就诊率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职业人群布病健康知识知晓率由57.35%上升到92.30%;健康行为习惯形成率由43.59%上升到76.20%;血清学阳性率由11.64%下降到4.85%;布病发病率第一年干预后上升到6.14/10万,之后逐年下降,分别为5.92/10万和5.16/10万;急性期、亚急性期病人就诊率由50.91%上升到93.97%。结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良好运行,可以有效地提高职业人群布病防治水平,使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被感染机会,有效控制布病疫情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市平谷区畜牧行业职业人群布病知晓率、工作防护行为和饲养情况,为完善下一阶段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形式对北京市平谷区561名职业人员进行调查,收集从业人员对布病相关认知信息、防护行为、饲养情况,根据年龄、工龄、性别、工种、文化程度的了解进行单项分析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 561名被调查者中,养殖人员占77.36%(434/561),非养殖人员(屠宰、兽医)占22.64%(127/561),男女比例1.33∶1。根据综合评分,对各人群布病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比较,不同性别(χ~2=26.807,P0.01)、是否从事养殖业(χ~2=5.821,P0.05)、不同乡镇(χ~2=17.973,P0.05)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日常工作中防护行为进行比较,不同乡镇(χ~2=43.475,P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从事养殖行业的人群中进行饲养习惯的比较,不同性别(χ~2=5.677,P0.05)、不同乡镇(χ~2=42.486,P0.01)、不同文化程度(χ~2=21.916,P0.01)、不同年龄组(χ~2=15.026,P0.05)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布病知识与防护行为及饲养习惯存在正相关,饲养习惯与防护行为存在正相关。结论 增加对布病知识的了解,能促进良好的防护行为和饲养习惯的产生,针对发病率较高的乡镇应加强布病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地区2012-2013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感染情况,分析引起三江源地区布病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为制定符合该地区布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随机抽取的人群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三江源地区布病感染的情况,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布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6 310人,血检6 310人,布病感染率2.24%、患病率0.523%、发病率1.18/万,不同性别(χ2=18.931,P<0.05)、年龄(χ2=36.151,P<0.05)、职业(χ2=23.510,P<0.05)、民族(χ2=13.322,P<0.05)的布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三江源地区布病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接触史、人羔同居一室、流产物的无处理、接触病畜、接触病畜时无自我防护、食用煮不熟的肉、饲养家畜、食用生奶。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接触史、人羔同居一室、流产物的无处理、接触病畜、接触病畜时无自我防护、食用煮不熟的肉、食用生奶,布病感染的保护因素有饲养家畜。结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感染与多种相关行为因素有关,应加强其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查清布鲁菌病(布病)暴发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方法 对重点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重点人员228人,采血152份,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其中5例阳性(阳性5人均为一家人),家庭中罹患率为83.33%.结论 因外地未经检疫的山羊流入,且羊生产时养殖人员缺少有效防护造成本次聚集性暴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珠海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来源,为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珠海市2010-2017年布病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用时间序列分析发病季节趋势和长期趋势,描述性分析发病特征。结果 2010-2017年珠海市共报告布病病例63例,2013年发病强度显著增加,季节趋势显示4月和6月为两个发病高峰。职业人群和非职业人群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9. 17/10万和0. 33/10万。职业人群的接触方式主要以羊牛肉的加工为主(80. 95%,17/21),非职业人群的接触方式以羊牛产品消费为主(35. 71%,15/42)。无论是职业人群还是非职业人群,接触羊的发病最多,接触牛次之。分离菌株羊种3型,占95. 65%(22/23)。结论珠海市布病发病主要是接触了布鲁氏菌污染的羊或羊制品,需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家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监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123-125
目的分析我市首起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暴发的原因,探讨布病防制措施,防止此类暴发疫情发生。方法通过分析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情况,明确该疫情波及范围和暴发原因,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在政府指导下,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联合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结果该起布病疫情共确诊病例6例。检测密切接触人员血液样本20份,结果阳性5份,均无布病临床表现,为布病隐性感染者。结论发病的原因是布病患者与羊群接触时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直接接触病羊造成感染所引起,因此,加强布病疫情监测,开展对医务人员布病知识培训,加大对重点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防病意识,可以有效控制布病暴发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重点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证,分析患病危险因素,实施健康干预,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重点职业人群如牲畜交易、屠宰、养殖和畜肉加工的从业人员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知信行”问卷调查;通过病例对照研究、X2检验等统计分析找出感染危险因素并实施干预措施,了解干预效果。结果共调查重点职业人员627人,其中布病感染者77人,感染率为12.28%。职业人群的性别、工种、工作年限、接触牲畜种类等因素对感染布病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触羊只(包括屠宰/运输/销售羊只、接触牲畜流产物/胎盘)是感染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接触羊只与接触非羊动物的职业人群其布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32.18(95%可信限为7.82~132.36)];工作时不使用手套和口罩(OR=2.86)、工作后不用消毒液洗手(OR=3.206)也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地区重点职业人群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销售/屠宰/运输羊只、接触牲畜流产物/胎盘、工作时不使用手套和口罩、工作后不用消毒液洗手等。规范牲畜的免疫和检疫,加强监测和市场管理,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控制布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人通过接触或其它途径感染发病。我省是羊、牛型布鲁氏菌引起的布病流行的主要疫源地,其中以羊种布氏菌毒力和致病力最强,对人、畜的危害最大,而且对群体造成的感染和患病居高。自改革开放以来,牧区牲畜已承包到户,由于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布鲁氏菌病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对该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及相关行为的变化。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从同一人群中抽取从事养殖、屠宰和皮毛加工人等的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比较布病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认知态度以及相关行为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共调查572人,干预后调查594人,干预前布病知晓率为48.8%,干预后为66.4%;干预前牲畜圈舍定期消毒率10.4%,干预后29.7%;干预前人畜混居现象59.9%,干预后降至53.8%;干预前防护用品使用率3.1%,干预后12.8%;干预前防护意识转变率34.6%,干预后79.9%。结论通过干预措施的开展,有效提高了重点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防护用品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布鲁氏菌病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对该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及相关行为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后从同一人群中抽取从事养殖、屠宰和皮毛加工人等的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内容相同的问卷调查,比较布病知识知晓率、防护用品使用率、认知态度以及相关行为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共调查572人,干预后调查594人,干预前布病知晓率为48.8%,干预后为66.4%;干预前牲畜圈舍定期消毒率10.4%,干预后29.7%;干预前人畜混居现象59.9%,干预后降至53.8%;干预前防护用品使用率3.1%,干预后12.8%;干预前防护意识转变率34.6%,干预后79.9%.结论 通过干预措施的开展,有效提高了重点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防护用品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职业暴露人群对布鲁菌病(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高危行为习惯和个人防护行为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PPS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内职业暴露人群开展布病防控知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共调查职业暴露人群154人,不同工种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被调查人员中布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不高,不同工种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1,P0.05);不同职业对于布病知识知晓率不全相同,其中屠宰人员布病知识知晓率最低;从事交易和皮毛乳肉加工的人员中高危行为发生率较从事屠宰的低,但都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被调查人员普遍对布病的个人防护不足。结论应进一步做好动物检验检疫工作,为各职业暴露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布病筛查,实施针对性强且结合实际的健康教育培训和行为干预,以加强布病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