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亚低温组与常温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31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评分≤8分)为治疗组,采用冰毯机将全身温度降至33~35℃,同时予以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30例,除不用冰毯机外,余常规治疗均相同。结论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4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32%。亚低温疗法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各31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冰毯将体温降至33℃-35℃,并给予以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者为常规治疗,不用冰毯机。结果亚低温组预后起好率为54.8%,病死率为16.1%;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161%,病死率为38.7%。预后良好率两组比较,P〈O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56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冰毯将体温降至32~34℃,后者仅用常规治疗。根据GCS评分对患者6个月时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分,治疗过程中记录颅内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62.50%,病死率为10.71%;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26.79%,病死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各52例。常温组给予脱水、利尿、抗炎、止血、护脑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亚低温组病死率、重残率均低于常温组,良好率高于常温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便于实行的治疗方法。在亚低温治疗期间做好基础护理、正确使用电脑控温冰毯、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的变化、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能够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情况,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娟 《四川医学》2010,31(10):1569-157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要点。方法将53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按照亚低温治疗方法将治疗组患者肛温控制在(34±1)℃,维持3~6d;其他治疗同常规组。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死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结合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用于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3月~2011年8月ICU收治的82例手术抢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术后将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2例,常规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因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47.62%(20/42)、22.50%(9/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死亡率及重残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2h内亚低温18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9例;12h后亚低温24例,死亡9例,恢复良好11例。结论亚低温用于术后ICU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亚低温开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尽早进行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组,每组32例。常温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24h内给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持续2-3d后复温。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重残率均低于常温组,总有效28例(87.5%),死亡4例(12.5%),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研究结果证明此方法是一种有效、副作用少且便于实施的治疗方法,具有改善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的治疗时机。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组为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治疗组)和受伤6小时后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为49.30%(35.21%)、病死率为16.90%(25.35%)、伤后癫痫发生率为6.17%(9.86%),两组结果相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分析,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伤后6小时内超早期亚低温治疗可以使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具有显著降低癫痫等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共 5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分为亚低温辅佐治疗组 (简称亚低温组 )和对照组。亚低温组 2 8例 ,均于伤后 2 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给药后采用北京康联冰毯机、主干动脉部位放置冰袋 ,使直肠温度控制在 33~ 35℃ ,持续 3~ 5天 ,平均 (97.2± 2 6 .0 )小时。对照组 2 8例 ,除亚低温外 ,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在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率不齐方面无显著差异 ,而恢复良好率提高 ,病死率降低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疗法易操作 ,并发症少 ,病死率和病残率下降 ,是目前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组,每组各49例。常温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5℃,持续2~3天后复温。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重残率均低于常温组,总有效42例(85.7%),死亡7例(14.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便于实施的治疗方法,具有改善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给予亚低温治疗,每组35例,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恢复良好率37.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43%,死亡率25.71%明显低于对照组42.86%,(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方荣进 《吉林医学》2010,(30):5267-526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5例)与对照组(23例)。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预后评分。结果: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为68%,死亡率为16%;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为43.47%,死亡率为30.43%。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56例成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治疗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加亚低温治疗。观察每位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扫描结果、恢复情况、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颅内压的改变、脑水肿的CT改变、病死率变化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恢复苏醒者21例,占75%,植物状态者3例,占10.8%,死亡4例,占14.2%;对照组:恢复苏醒者13例,占46.4%,植物状态者5例,占17.9%,死亡10例,占35.7%。结论亚低温疗法能提高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率,降低其伤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共 6 8例病人 (GCS昏迷≤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 34例 ,均于伤后 2 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 33~35 .5℃ ,持续 1~ 7天 ,平均 (6 5 .3± 2 8.2 )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 (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 34例 ,直肠温度控制在 36 .5~ 37.5℃ ,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显著下降 (P <0 .0 5 ) ;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降低 ,恢复良好率提高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4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24例作常温治疗,24例作亚低温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6个月时的GOS评分,评价其疗效及预后。结果:常温及亚低温治疗4~10天后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对比及治疗6个月时的GOS评分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亚低温治疗组的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冬眠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剑虹  沈美文 《河北医学》2000,6(6):498-500
探讨冬眠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对4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冬眠亚低温治疗,随机抽取常规治疗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与之对照比较。结果:冬眠亚低温组织愈率为54.5%,对照组治愈率为30.0%;亚低温组死亡率为22.7%,对照组死亡率为42.0%。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温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的第1、3、5、7天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血流速度,测定其痉挛指数,然后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CVS)的出现情况、痉挛指数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亚低温组术后CV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痉挛指数比较显示: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5天、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间的痉挛指数的差异性逐渐增大。亚低温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致残率及死亡率也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尤其是能平抑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高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明显减少伤灶脑水肿体积,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 ,并分别取术后开始治疗时和术后第 3、第 7天的颅内压 ,脑灌注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术后第 3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低于常温组 ,脑灌注压高于常温组。根据GOS评分 ,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天,平均65.3±28.2小时。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三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