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8年9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63例68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2008年9月至2012年3个月收治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77例86足,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22个月L形切口局部皮缘坏死9足,合并感染2足,弧形切口局部皮缘坏死2足。结论:跟骨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减少手术后创缘皮肤坏死、不愈合,减少伤口不愈合引起的跟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黄金河 《中外医疗》2013,32(19):16-1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诱发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5月期间48例(51足)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23~58岁,平均31岁。单侧为45例,双侧3例。结果 51侧中8足出现了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5.7%,表现为切口皮肤坏死、渗液、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其余42侧愈合良好。结论患者骨折发生的原因、手术技巧、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护理等均会对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生影响,预防和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以降低并发症。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5月,我们对53例6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术治疗。随访3个月-31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发生切口愈合不良6例,占9.5%。经换药、高压氧治疗、皮瓣转移等治疗最终伤口均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主要与跟骨解剖特点、手术时机、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随访自2003年3月~2008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47例59倒跟骨骨折,其中7足(11.9%)发生皮缘坏死、切口裂开,分析早期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9侧中7足出现切口皮缘坏死、切口裂开(11.9%),其中6侧出现钢板外露,均为切口拐角处。结论皮瓣血供不足和切口张力过大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缘坏死、切口裂开、钢板外露的重要原因。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很好保护皮瓣血运,可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随访自2003年3月~2008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47例59侧跟骨骨折,其中7足(11.9%)发生皮缘坏死、切口裂开,分析早期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9侧中7足出现切口皮缘坏死、切口裂开(11.9%),其中6侧出现钢板外露,均为切口拐角处。结论:皮瓣血供不足和切口张力过大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缘坏死、切口裂开、钢板外露的重要原因。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很好保护皮瓣血运,可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并发症发生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就诊的28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组28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并发症72例、并发症发生率25.71%;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时间、牵开方式患者的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糖尿病、早期手术、手术时间长、静态牵开是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受到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的影响,推迟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动态牵开、纠正血糖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的跟骨骨折患者86例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施治疗,分析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6例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8.99%.结论: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必须加强重视,做好预防处理,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早期手术术后负压封闭引流预防和治疗切口并发症疗效。方法:对扬州市广陵医院和扬州市江都区真武卫生院杨庄分院2006年8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18例21足跟骨骨折早期手术,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可植骨或不植骨,术后负压封闭吸引5~10天。结果:18例21足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愈合时间为13.8天。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对跟骨骨折早期手术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及切口良好愈合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彦 《四川医学》2012,33(9):1593-159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策略。方法对77例8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按照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r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患足功能优27足,良42足,可13足。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16足,发生率为19.5%,其中切口边缘皮肤坏死9足,伤口感染4足,伤口排异反应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晚期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6足,发生率为7%。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跟骨骨折机制、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的选择、复位效果以及固定方式有关,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刘徳美  韦天明  牛耘 《安徽医学》2013,34(9):1368-136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35例患者(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均采取手术治疗,切口选择跟骨外侧L形切口,术中根据不同的Sanders分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SandersⅡ型(26足)采用克氏针以及空心螺钉固定,SandersⅢ型(10足)采用普通跟骨重建钢板固定,SandersⅣ型采用跟骨锁定重建钢板固定。结果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足部功能,优:35足,良:4足,一般:1足。2例发生皮缘缺血坏死,通过清创和植皮最终愈合;1例切口感染,及时拆除缝线并引流换药,1个半月以后愈合。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积极预防并发症,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并探讨其风险因素。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126例(148足)闭合性跟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5足(24%)切口愈合不良,其中23足(16%)切口感染,12足(8%)切口边缘坏死。20足(14%)软组织感染需要手术处理。随访结束时全部切口均愈合。结论统计分析认为时间较长的延期手术和手术时间是引起切口并发症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外侧"L"形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50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6例,Ⅲ例25例,Ⅳ型19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12~35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无切口和深部骨性感染发生。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出现切口皮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前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分别为(13.9±5.1)°、(104.6±8.4)°、(39.8±3.3)mm,术后分别为(32.5±3.3)°、(124.1±6.2)°、(31.8±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例,良19例,可6例,优良率为88%。结论:足外侧"L"形入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具有显露充分、关节面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传统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其中SandersⅡ型14例,Ⅲ型4例,Ⅳ型2例;18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传统L形切口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其中Sanders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3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植骨例数、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术后半年的足部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5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及VSA评分均少于B组,切口甲级愈合所占的比例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植骨例数、术后影像学检查所见及AOFAS踝后足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辜伟 《中外医疗》2016,(1):42-44
目的 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原因,探讨避免跟骨术后切口皮瓣愈合不良的策略.方法 2010年3月—2014年11月,该院共收治跟骨骨折患者53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时间7~14 d,均采取跟骨外侧入路,跟骨解剖钛板固定,术后12号硅胶引流管经足背戳孔置入并负压引流,切口无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结果 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为切口皮瓣坏死,发病率为1.9%. 经清创换药后皮肤缺损并内固定物外露,再次手术行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闭合创面. 结论 选择合适手术时间窗、手术操作规范轻柔、充分引流是有效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提出新的确定跟骨骨折复位的参考标准。 方法 回顾性分析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并发症、Bhler角和Gissane角、胫距跟弧线、二次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住院费用、二次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位良好的跟骨骨折,胫骨后缘、距骨后缘、跟骨后缘最高点的连线是一条平顺的弧线,且与距骨后缘最高点相切的弧线的曲率同健侧相比较大致相同。 结论 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有疗效,但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住院费用及二次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胫距跟弧线对跟骨骨折复位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采用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切口评级为甲级。手术后3个月,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与跟骨宽度情况与AOFAS评分分别为(33.09±4.71)、(119.61±2.09)、(32.13±1.91)、(73.88±18.03),和手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跟骨骨折彻底愈合,未出现并发炎症以及骨折移位、内固定失败等情况,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对于跟骨骨折患者,使用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可以起到满意治疗效果,患者跟骨宽度全面护恢复,杜绝了其对于内部神经血管受损,并发症较少,值得用于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及早期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对36例40足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钛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25足,同种异体骨植骨6足,人工骨植骨5足,4足未植骨。随访8—32个月,平均18.2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23足,良10足,可6足,差1足,优良率为82.5%。出现早期并发症5足,其中切口边缘坏死1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异体骨植骨切口渗液3足,合并感染1足。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切开复位,注意手术操作,解剖型钛钢板内固定能得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切口加压螺钉治疗SandersⅡ及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2例SandersⅡ及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经小切口加压螺钉治疗后的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轴位x线片显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跟骨长度等指标的变化,计算各型骨折患者Creighton-Nebraska平均评分,观察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出现螺钉断裂、松动及切口并发症。结果改良切口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长度均明显高于术前,跟骨宽度明显低于术前,手术前后以上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于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4.53±9.4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螺钉断裂、松动及术后切口无感染、坏死,无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丢失。根据Creighton-Nebraska评分,Ⅱ型骨折平均得分为(89.32±4.29)分,Ⅲ型骨折平均得分为(85.94±5.14)分,Ⅳ型骨折平均得分为(74.24±7.53)分。结论采用精细操作进行改良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不易发生感染、坏死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