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骨痹”的范畴,以正气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痰浊、瘀血作为致病因子和病理产物,二者又可相互转化、相互胶结,在临床上常化痰祛瘀同治。因此,痰瘀相关学说及痰瘀互结、痹阻经络在骨性关节炎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下面就痰瘀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医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燕明 《广西医学》2008,30(12):1988-198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的论述,且分为外虚内损型、湿热互结型、痰瘀交阻型、阳虚寒胜型.治疗通常多从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病因人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外热图在不同中医证型膝骨性关节炎中温度差异。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痹、湿热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两虚4组,各20例,分别进行膝关节红外热图采集,对膝关节各相关区域温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1)4组受试者患膝各区域温度相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湿热痹阻组患膝各区域温度均高于风寒湿痹组、痰瘀痹阻组及肝肾两虚组(P0.01)(3)痰瘀痹阻组患膝各区域温度与肝肾两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外区、下外区P0.05,其余各区P0.01)。(4)风寒湿痹组患膝上外区、外侧区、下外区温度与痰瘀痹阻组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1)。(5)风寒痹阻组与肝肾两虚组患膝上外区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温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红外热图温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膝骨性关节炎(KOA)与中医传统"膝痹"有相似之处。膝痹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本文通过对中医文献深入研究,结合历代医家对膝痹认识及治疗经验,得出如下结论:中医认为KOA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以瘀血痰浊痹阻、筋骨脉络结聚,造成筋络瘀滞为标。肝肾亏虚是发病基础,筋络瘀滞是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5.
益肾消痰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辨证分为阳虚寒凝、痰瘀互结和阴虚热郁、痰瘀互结两大证型,并采用消痰化瘀,益肾蠲痹法,以自拟益肾消痰化瘀方加减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有风寒湿痹型、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亏虚型等,而治疗则以疏通气血、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本病的内治受限较多,而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本病中运用较为广泛。目前,中医外治法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回顾近10年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的文献,总结其基本病机为内外因相合、本虚标实,主要表现为因虚致痹、脏腑功能失调、瘀热痹阻、热毒入络、痰瘀互结几种类型。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8.
肾虚与血瘀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肾虚可致血瘀痹阻,血瘀加重肾气亏虚,故而形成肾虚血瘀的病理机制。在风寒热湿毒等标邪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为骨痹。治法宜用补泻兼行,瘀既去而正不伤,可见补肾活血法作为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大法,贯穿骨性关节炎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过程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分别为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型、痰瘀凝滞型和肝肾亏损型。这3期均可导致血瘀的产生。因此,"血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密切,活血化瘀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布、治疗思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活动期以热痹为主。证候分布早期多以标实为主,包括寒湿、湿热等,后期以本虚和痰瘀互结为主。治疗有以“通”立法,有从痰或瘀论治,有从本虚论治。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为病程长、预后差,而这一原因与痰瘀留着于络脉导致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密切相关。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型因感邪不同,有寒、热、虚、实之分,但均以脉络之气血或津液阻滞不通为共同的病变特点,中医发病机理离不开"痰瘀互结,络脉痹阻"。因而不管在任何证型当中,应遵循"络以通为用"。治疗则以化痰散瘀,通络止痛为主。可化痰通络,活血祛瘀,使痰瘀去而络脉通畅,气血运行恢复,从而充盈全身。若有外感之邪,则对症处理,若久病且用药史复杂者,同时应兼顾胃气以扶正气。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骨痹"、"膝痹"范畴.本病在中年以后多发.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肥胖的老年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周福贻教授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肝肾亏虚和痰瘀互结是其主要病理机制,运用补益肝肾、化痰祛瘀为法治疗该病,切合病机,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临床文献报道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2),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提取证型总数为619个,以肝肾亏虚、风寒湿痹、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风湿热痹最为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肝,与经络、脾、胃等相关.主要病性证素为湿、寒、热,以湿邪为首,发病与痰、瘀关系密切.证素组合形式有6种,以两证素构成证候形式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又以两病性证素组合最为常见.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肾,初期以邪实为主,日久导致气血阴阳亏虚而见虚实夹杂表现,痰、瘀是病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0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其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类风湿关节炎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单纯类风湿关节炎占比最高,为55.56%(60/108),其次为合并焦虑、抑郁20.37%(22/108),单纯抑郁12.96%(14/108)及单纯焦虑11.11%(12/108)。单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以痰瘀痹阻证最为常见,分别为21.67%(13/60)、22.73%(5/22),单纯焦虑患者以痰瘀痹阻证最为常见25.00%(3/12),单纯抑郁患者以寒湿痹阻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均为21.43%(3/14)。单纯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抑郁与痰瘀痹阻证呈正相关,单纯焦虑与痰瘀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呈正相关,单纯抑郁与寒湿痹阻证、瘀血阻络证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中医证型以痰瘀痹阻证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44-147
总结王勇教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王勇教授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形成的中医病机为虚瘀结合、本虚标实。故治疗上重在补虚祛瘀,以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通络,除痹止痛为主要治则,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应用除痹健膝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应用甲氨喋呤(MTX)、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肾除痹汤。1月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明显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痰瘀互结证常见于胸痹、症瘕、瘿瘤、中风、顽痹,不孕等许多疑难病症,临床治疗常感棘手。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病,这就决定了痰瘀同治,以分消为法。而分化痰瘀当调畅气机,以治气为先,阳虚痰瘀治当顾及补阳,温化痰瘀;痰瘀胶结阻络,治宜宣通,化痰散结。并结合有关病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腠理不固,复感风、寒、湿、热之邪,痹阻于经脉、肌肉、关节之间,使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阻闭经络,深入经筋、骨骱,以致气血不通,筋失所养而致发病。  相似文献   

20.
李微 《中国医疗前沿》2007,1(3):110-111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分型.方法 结合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症候的主次偏重进行分型.结果 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亏虚.结论 临证加减,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