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system,SEDDS)是油溶液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有时也包括助溶剂,是一种均一、澄清、各向同性的固体或液体剂型。这一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在胃肠道内或在环境温度(通常指体温37℃)下,当此体系与水性环境接触后只要在轻微搅动情况下,即可发生自我乳化,较短时间内即可形成良好的O/W乳剂。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多,这种自乳化系统可在胃肠道内自发形成微乳,被称之为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delivery system,SMEDDS)[1]。对于脂溶性药物,SEDDS制剂比其传统的口服制剂有着更多的优越性。SEDDS在遇到胃肠道的水性环境可迅速乳化,形成O/W的含药乳粒(粒径小于5μm)。细小的油滴可从胃中迅速排空,使药物在整个胃肠道广泛分布,从而减小了大块药物与胃肠道壁长时间接触后产生的刺激性。与普通油溶液相比,SEDDS形成的乳剂颗粒细小,有较大的油水界面,对那些因溶出度小而影响吸收的药物而言,SEDDS可提高药物吸收的速率和程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两厂家生产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进行评价。方法 :对两厂家生产的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 ,比较不同厂家产品的差异 ,并考察溶出度与人体吸收的相关性。溶出度研究的含量测定采用UV法 ,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样本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 :香港默克雅柏有限公司生产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与其相应的参比制剂均生物等效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的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片剂的体外溶出度试验结果能基本上反映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纳米晶技术将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制备成方便给药的口服纳米晶固体制剂,以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得到两种稳定的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处方,稳定剂分别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1∶1),以及吐温80;通过流化床底喷包衣工艺将姜黄素纳米晶负载于丸芯上得到载药微丸,灌装后得到纳米晶胶囊。纳米晶再分散稳定性实验和扫描电镜(SEM)实验结果表明,以PVP K30/SDS为稳定剂时载药微丸形态均一且再分散前后纳米晶粒径均在200 nm左右,为最优处方。体外溶出研究表明,粒径为200 nm时显著提高了溶出速率和溶出度;X射线粉末衍射(XRP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晶制备过程中少部分晶型转变为无定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姜黄素制成纳米晶后生物利用度达到原料药的9.3倍。本研究开发的姜黄素纳米晶胶囊可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速率和溶出度、体内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在改善药物难溶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选多烯紫杉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提高多烯紫杉醇的体外溶出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不同载体,不同溶剂和不同药物载体比例的多烯紫杉醇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了体外溶出实验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同时采用XRD,DSC,ESEM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对多烯紫杉醇增溶的效果优于PVPk3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且溶出实验2 h时,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10:90)的累计溶出百分率接近于原料药的4倍;XRD,DSC、ESEM显示多烯紫杉醇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态或分子状态存在;高、低剂量大鼠口服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和35.1%.结论 固体分散体能明显提高多烯紫杉醇的体外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介质中的溶出速度和程度,是在体外对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与评价的有效的替代方法,也是保证和衡量固体口服制剂生产工艺和质量是否合理和稳定的一项重要手段。据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有的固体制剂崩解虽然很快,但主药并不一定溶出并被人体吸收,其生物利用度必然不好,因此,检查溶出度对固体口服制剂保障其质量与疗效是十分关键的环节。1970年《美国药典》首先将溶出度列入检查项,此项目一经推出便迅速得到广泛应用,先后被英国、日本及我国药典收载。十多年来,经各国药学工作者广泛实验,溶出度实验越来越接近人  相似文献   

6.
健康志愿和杂种狗一次口服自制的美沙芬缓释微丸后观察其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实验结果表明:美沙芬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符合0级吸收与一级消除的血管外一室模型,生物利用度有显提高(P<0.05),美沙芬缓释微丸在体内确有缓释作用,美沙芬缓释微丸在人和狗体内吸收百分主经呈显相关(P<0.01);同时美沙芬缓释微丸的体内吸收百分率与体外溶出百分率亦呈显相关(P<0.01)。因此,美沙芬缓释微丸2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原料药粉、微粉化原料药粉的体外溶出特性,研究比较三者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对其体内外相关性作出评价。方法 以紫外分光法测定体外溶出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考察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的相关性。结果 纳米组AUC0-36h 和Cmax分别为原料组、微粉组的10倍和2倍,纳米混悬剂组体内吸收分数fa与体外溶出速率ft的关系为:fa=4.407 9ft- 303.31,r=0.983 8。结论 与原料和微粉组相比,非诺贝特制成纳米混悬剂后,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均有显著提高,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评价了10 批4 种市售480 mg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剂。在体外溶出实验中除一批外,其余各批均符合英国药典和USP XXII 的溶出要求。微生物学检定法或化学法的溶出度,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对十名男性受试者的尿排泄分析表明:片剂在批内和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微生物学测定揭示:药物的溶出百分比比药典的化学分析法低。该法在评价药效,生物利用度乃至联合用药时对药物的测试都有重要意义。尿排泄与溶出度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药物肠道吸收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特征是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吸收研究可以预测影响药物在肠道吸收的机制与因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法(in vivo)、在体法(in situ)、体外法(in vitro)等。就目前药物小肠吸收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制剂的生物有效性,通过体内生物利用度试验最为理想,但此项工作费时,费事,消耗昂贵,不宜作为每批产品的常规测定。体外溶出度实验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有时可用体外试验代替体内试验来评价制剂的生物有效性。现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牛黄解毒片中黄芩苷的溶出度。1 仪器和试药1.1 仪器 D-800L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BS-110S电子分析天平(北京塞多利斯天平公司);UV-2201型分光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特点、吸收机制、组成、影响因素及其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可显著地提高难溶性或亲脂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青蒿素自乳化制剂的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青蒿素自乳化系统,并对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进行考察.方法:通过绘制相图并结合溶出度试验,以形成乳剂的乳化程度和乳化时间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处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蒿素的血药浓度,以青蒿素原料药作对照,比较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青蒿素自乳化系统主要由青蒿素、吐温-85 、油酸乙酯、乙醇组成.青蒿素自乳化制剂与青蒿素原料药在家兔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4.750 h和4.628 h,家兔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青蒿素自乳化系统口服后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利用度.结论:自乳化制剂可以显著提高青蒿素的体外溶出及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13.
马军超 《医学综述》2010,16(15):2326-2328
口腔铸造合金在口腔环境中与周围介质作用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导致金属离子析出,不仅破坏材料性能,还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学者们已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实验手段包括体外试验及体内实验,离子析出的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痕量元素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吸收促进剂对苦参碱体内外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苦参碱于大鼠小肠的体外渗透速率由非翻转小肠囊法测定,其体内活性通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结果:在受试的吸收促进剂中,只有Tween80和脱氧胆酸钠(SDC)能够增加苦参碱在大鼠小肠黏膜的渗透量。0.5%SDC的体外吸收促进作用最好,增渗比为1.6。其体内活性的评价显示,对于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服用含0.5%SDC的苦参碱溶液较不含吸收促进剂的苦参碱溶液体内活性明显提高。结论:吸收促进剂能明显改善苦参碱的体内外吸收。  相似文献   

15.
中药口崩片体外崩解时限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口崩片体外崩解时间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筛选重现性、分辨率、体内外相关性好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和常用方法测定实验样品(空白和中药口崩片)的体外崩解时间,与口腔内崩解时间比较,评价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分辨率、体内外相关性等。结果:不同方法测定同一类型口崩片具有不同崩解时间。量筒静态法、崩解仪改良法均有缺陷,测定结果与口腔内崩解时间偏离较大;自制崩解装置能较真实地测试口崩片的崩解性能,测定的崩解时间接近口腔内崩解时间,终点判断明确,重现性、分辨率均优于其他方法,体内外相关性良好。结论:自制崩解装置适合测定口崩片(包括中药口崩片)的体外崩解时间,可作为质量控制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山楂叶总黄酮过饱和自乳化释药系统在水性介质的分散过程中油相的脂链长度与沉淀抑制能力的关系。方法以前期优化的山楂叶总黄酮自乳化处方为基础(吐温80- Transcutol P -油酸乙酯=47:40:13),将处方油相分别替换为长链油相 Labrafil M 1944、Castor oil 及中链油相 Labrafac CC、Capryol 90和正辛酸;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溶出环境中,考察各油相过饱和自乳化处方的溶出度、载药前后的粒径变化。结果中链油相处方过饱和载药后粒径明显增大,粒径大小受不同溶出介质的影响明显,体外溶出30 min 左右开始出现沉淀;长链油相处方的粒径受过饱和载药和溶出介质的影响不明显,体外溶出90 min 无沉淀现象的出现。结论与中链油相相比,长链油相更有助于提高山楂叶总黄酮过饱和自乳化体系的沉淀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口服避孕对胃肠道刺激性,本文设计制备了避孕乳膏,试图使药物经皮吸收进入体内发挥其避孕作用。通过物理稳定性试验筛选了避孕乳膏基质。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体外流通扩散室研究了炔雌醇和十八甲基炔诺酮的化学结构类似物~3H-雌二醇和~3H-孕酮从避孕乳膏中释药透皮百分率及小鼠体内透皮吸收过程。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乳膏处方内标记药物的释药透皮百分率不同,水包油型基质释药透皮速度较有规律。处方3,7在8h内分别可释药52%和41.6%。体内试验结果表明:避孕乳膏中药物透皮吸收速度比口服快,透皮吸收峰时为1h,口服吸收峰时为2h。由于小鼠给药时涂布面积较小,透皮吸收程度较差。避孕乳膏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自制盐酸氨溴索(Amb)缓释胶囊的体外质量,并研究人体内吸刷与体外释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转法考察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常温留样和加速实验观察制剂稳定性,并进行PH时间的三维释放实验和健康人体内单剂量生物利用度实验,计算累积释药分数并根据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药物吸收分数,经回归显示相关性。结果:Amb缓释胶囊释药受介质PH影响较小,且不受转速的影响。制剂贮存3个月,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替硝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释系统(HBS)原理研制替硝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方法以释放度为指标,并结合漂浮性能,优选最佳配方。结果最佳配方的替硝唑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体外漂浮时间长达12 h,体外药物释放符合零级过程。结论本文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得的胃内漂浮缓释片释药速度平稳,漂浮时间长,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