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持续性房颤复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均采用胺碘酮或电复律进行复律。对照组在治疗前14天及治疗后采用单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观察组在治疗前14天及治疗后采用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观察治疗后1、3、6个月时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服药后6个月检测左房内径,抽血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对照组成功复律33例(76.7%),观察组成功复律39例(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时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后hs-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可以明显提高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复律成功率,更好地维持窦性心律,减轻心房重构,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阿托伐他汀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每次20毫克;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18个月后判定两组患者房颤再发率及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房颤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能够降低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裴立凯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55-55,57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冠心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氯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沙坦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每月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阵发性房颤可以减少房颤发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1.5年,观察治疗前后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1.5年后,观察组房颤复发率21%,对照组39.4%,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能够显著减少房颤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7例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42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追踪24个月,观察2组治疗1年后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的表达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房颤再次发作7例(15.6%),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33.4%);阿托伐他汀组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4.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5例,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再发房颤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肾素、AngⅡ水平均比未再发房颤患者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提示炎症反应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2988-299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单纯行CABG术的患者140例,其中71例入选他汀组(术前1周服阿托伐他汀20 ms/d),69例入选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使用心电监护仪对CABG患者进行术后持续心电监测至少7 d,记录房颤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2 h、7 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他汀组中有10例在术后7 d内至少发生了1次房颤,显著低于对照组(14%vs 34%,P=0.009);他汀组首次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6±0.4)h比(5.7±0.5)h,P<0.01].Logistic回归显示使用阿托伐他汀是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19,95%CI0.076~0.633).他汀组术后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23±5)g/L比(32±7)g/L,P<0.01];术后72 h[(42±8)g/L vs(68±6)g/L,P<0.01];术后7 d[(11±3)g/L比(31±9)g/L,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抑制CABG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的持续时间,对CABG术后房颤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和胺碘酮联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双腔起搏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SSS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94例,双腔起搏器植入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8),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口服;观察组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后患者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84例成功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62例患者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22例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1年颈动脉通畅情况及血脂水平情况,评估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效果。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未服用他汀药物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较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其中闭塞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患者颈动脉再狭窄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健  赵连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57-375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51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均为不规律口服降脂药,患者门诊随访1次/月,随访18个月,1次/3个月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持续7d以上,但可转为窦性)或永久性房颤(持续性,不转为窦性)的发生率、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长期应用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40)。恢复窦性心律后2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胺碘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AD小于对照组(P〈0.01),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