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感染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提高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例感染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6例,随访6月-1年,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治愈率为85.7%;截肢1例。结论对有明显感染征象的患儿,一旦出现典型的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表现,及时行各筋膜间室充分切开减压是决定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手部闭合性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6例,早期无水泡或少量水泡形成者手背侧采用网状切口,纵向切开深筋膜,清除血肿。合并掌骨骨折和在大量水泡形成者采用手背、手掌侧大切口。合并腕骨骨折脱位且损伤重肿胀明显者,选择掌侧沿鱼际纹切口,纵向切开腕横韧带及掌腱膜,清除血肿,松解正中神经。结果:单纯切开减压6例,切开减压同时掌骨骨折内固定8例,切开减压同时腕骨骨折复位内固定2例。8周后拍片见骨折愈合均良好,无移位情况。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感觉活动正常14例,手指感觉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16小时患者,但活动无明显障碍。明显手指麻木1例为受伤至手术时间25小时患者,内在肌挛缩,爪形手畸形。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是治疗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1997年2月~2006年9月,收治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28例,施行切开减压、骨折固定并联合用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4年,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彻底减压引流,骨折固定,并联合用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薛文 《中国医药导报》2008,5(7):166-166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诊断即时行切开减压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在入院治疗6~48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平均时间14h。及时行减压术治疗,均未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骨筋膜室的治疗强调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就要及时切开深筋膜,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5.
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失误的教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疗失误,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以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方法 20例小腿及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予深筋膜切开减压术和(或)截肢术,其中1例患者予3次深筋膜切开减压术 坏死组织清除术,术后常规予抗感染,扩血管,对症及支持治疗。结果 19例患者截肢,1例患肢保存完好,功能良好。结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疗关键是早期诊断、密切观察,早期彻底减压,以降低致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讨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早期诊断和诊断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30例由于外伤导致手部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在住院1天后确诊为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采用减压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较好,有部分患者出现肌肉挛缩和部分功能丧失,大部分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治疗优良率较高。结论尽早诊断确诊有助于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采用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并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6例Lisfranc损伤并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创口均闭合,无骨髓炎、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中优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50%。结论:早期诊断及切开减压是治疗跖跗关节脱位后足筋膜室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应用切开减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19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切开减压,配合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早期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肌肉注射654-2,7~14天内作Ⅱ期缝合。[结果]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17例,1例遗留上肢Volkman氏缺血性肌挛缩畸形,1例因感染严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截肢。[结论]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9.
葛建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Z1):206-207
目的探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46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缓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采用小腿取皮肤双切口骨筋膜间室切开减压35例。筋膜切开后,若间区内肌肉膨出,肌膜肥厚给予切开,彻底减压后油纱条填塞,敷料覆盖轻松包扎,伤口换药,静脉给予药物治疗,Ⅱ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清创植皮。34例无后遗症,1例因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结论①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可采用脱水治疗,若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应尽早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②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的指征不应以肢体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为标准,当组织压升高到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只有10~20 mm Hg(1mm Hg=0.133 kpa)时,已有切开骨筋膜室的指征;③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应该彻底,切口应大,深筋膜及肌间隔,甚至肌膜都切开;④积极抗感染、扩血管及抗血管痉挛治疗;⑤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严密观察尿量,尤其对缺血时间长,肌肉发达的患者,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部位小腿17例,足2例,前臂6例,手3例;伤后至发生时间(2~3)小时,患肢持续性剧痛,肿胀明显,皮肤张力大,有绷紧感,主动活动进行性减弱或消失,被动牵拉痛明显。结果:23例行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予保守治疗,1例行截肢术。均治愈出院,2例并伤口感染,随访(1.89±0.56)年,无肢体功能障碍及骨不愈合。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一,早期诊断、早期彻底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 62例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 (OFCS)早期给予 2 0 %甘露醇静滴脱水降压或早期行深筋膜切开减压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62例手部压榨伤患者中 ,45例于OFCS早期行深筋膜切开减压 ,14例于早期给予 2个剂量的 2 0 %甘露醇静滴脱水降压 ,3例未及时做减压治疗的结果。结果 :62例中 3例未及时行减压治疗者最终发生缺血性肌挛缩 ,而早期行深筋膜切开减压或给予 2 0 %甘露醇静注脱水减压治疗的 5 9例患者手部肿胀消退 ,功能正常。结论 :当手部压榨伤患者出现手部肿胀、患指不能主动活动、被动活动时剧痛 ,应考虑OFCS ,并尽早行减压治疗 ,切开减压应遵循宁早勿迟的原则。早期给予 2 0 %甘露醇静注可使部分病人免于手术  相似文献   

12.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君 《吉林医学》2009,30(21):2633-2634
目的:观察筋膜切开减压术在创伤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肌肉筋膜切开和肌间隔切开使筋膜腔减压。结果:共治疗18例因不同外伤所致不同部位的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在入院治疗6-48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平均时间14h。及时行减压术治疗,均未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筋膜切开减压是抢救和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确切有效的方法,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结合早期切开减压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及时行高压氧结合切开减压术,术后随访、与非高压氧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30例患者在入院治疗6~48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平均时间14h),及时行减压术治疗,均未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为93.33%,而非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仅为84.38%,其中显效仅为65.63%;无论减压时间长短,只要结合高压氧治疗都会取得明显的疗效.结论 早期骨筋膜室减压是治疗的关键,强调一旦确诊就要及时切开深筋膜,有条件者结合高压氧综合治疗,疗效会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创伤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方法:早期诊断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行筋膜切开减压术。结果:本组各性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4例由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疗效满意,治愈率达80%.结论:对小腿及前臂不稳定骨折患者不应过度多次反复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不易太紧;需要手术者筋膜缝合不要太紧.一旦确诊,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对7例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筋膜室切开减压,并同时行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无任何肌肉神经机能损伤,随访3~6个月X线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内固定无不良反应。对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施行筋膜室切开减压以被公认,但切开减压后是否同时采取内固定,仍待探索。通过本组病例,认为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治方法,分析诊治延误原因。方法本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9~67岁,平均29.3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应用Whiteside针刺测压装置监测,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或彩超检查确诊后即时切开减压24例,保守治疗后减压21例。结果及时减压组优良率约91.66%,保守后减压组优良率约42.85%随访7个月~9年,其中1例后期形成慢性窦道骨髓炎,1例骨不连再次植骨加内固定而治愈,5例截肢后安装义肢,轻度足下垂、踝关节僵硬6例,站立及行走乏力5例;31例血液循环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切开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创伤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体会。方法:早期诊断为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行筋膜切开减压术。结果:本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4例由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疗效满意,治愈率达80%,结论:对小腿及前臂不稳定骨折患者不应过度多次反复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不易太紧;需要手术者筋膜缝合不要太紧,一旦确诊,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测压机监测下经皮切开深筋膜减压。结果:28例中25例减压效果良好,3例术后骨筋膜室压力逐渐增高而改用传统的广泛切开减压术治疗。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是治疗早期骨筋膜综合征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和疗效。方法:37例疑似慢性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腰骶部竖脊肌骨筋膜室内压的测量进行诊断,钧刀方法行腰骶部竖脊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随访6-37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7例均确诊为慢性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征,随访率94.5%(35/37),2例失访(患者电话资料失效),随访时间6-37月,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腰骶部慢性疼痛治疗后消失31例(88.6%),缓解4例(11.4%);椎旁压痛消失32例(91.4%),减轻3例(8.6%);椎旁肌紧张均消失;坐、立、行走时间均延长,29例(82.8%)接近正常;所有随访患者的腰骶部骨筋膜室内压在静息时、运动中和运动后6min内3个时间点均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应用临床检查及骨筋膜室内压测定的方法诊断慢性腰骶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可靠的,慢性腰骶部骨筋膜室采用切开减压手术疗效优异,钧刀方法简单微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急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3年9月急诊收治的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积极地脱水并筋膜室切开减压,清除坏死失活组织,合并骨折者分别给予内、外固定,术后抗炎、脱水、高压氧等对症治疗,二期闭合切口。结果,16例中除1例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致腓深神经损伤严重不能恢复出现足下垂,1例出现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外,其余病例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急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应予早期诊断、及早彻底筋膜室切开减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