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为早期心肌再梗塞的诊治提供一些实践经验,总结了27例再梗塞患者的诊断依据、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结果。诊断依据为再发胸痛、ECG变化和血清酶再升高。再梗塞发病率为7.6%,其严重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都较无再梗塞患者显著增高,是影响AMI预后的重要因素。确诊后按初始心肌梗塞同样地进行监测和治疗。有适应证的远离原梗塞部位的再梗塞可经静脉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愈18例,死亡9例,均死于严重并发症。加强对AMI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6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27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引起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老年患者、大面积梗塞、再梗塞者病死率高,泵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提示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治急性心肌梗塞,尽可能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2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初发梗塞和再发梗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心肌酶学特点,进一步认识初发梗塞与再梗塞的临床特征,初发梗塞的首发症状以民前区缺血性疼痛为主,再梗塞则以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为首发首状,高血压是再梗塞的有力预测指标,而吸烟,糖尿病则是初发梗塞和再梗塞的共同危险因素,再梗塞的病死率高于初发梗塞(P〈0.01)但泵衰竭是它们共同的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分析56例再发性脑梗塞,患者年龄,再发次数,意识障碍,并发症,梗塞范围及梗塞后出血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初步探索多梗塞性痴呆的病因。方法 :选择 48例多梗塞性痴呆的患者 ,与同期住院 6 0例非痴呆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初步探索多梗塞性痴呆的发病规律。结果 :多梗塞性痴呆与发病年龄、高血压等合并症有关 ,与梗塞的部位、面积呈线性相关 ,并与梗塞次数有密切关系性。结论 :多梗塞性痴呆的病因主要是脑细胞凋亡及神经纤维受损 ,早期治疗缺血性脑病及预防再梗塞是防治梗塞性痴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再发性心肌梗塞32例与同期收治的初发心肌梗塞184例作对照分析。急性期再梗塞组病死率为34.3%,高于初便塞组(25%)。主要死亡原因为泵衰竭。还有其它因素如多部位梗塞;反复多次梗塞。并针对再梗塞的危险因素及再梗塞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再构型(Ventricular re-modeling)系指梗塞后梗塞区和/或非梗塞区心室几何构型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梗塞区心肌梗塞的伸展(Infarct expansion)和非梗塞区心肌节段变长,从而使心脏扩大.梗塞后心室再构型的发生,将使心肌梗塞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下降.本文对梗塞后心室再构型的识别及防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反复多次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20例急性起病(6-24 h)脑梗死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7d,并与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生再梗塞病例,对照组发生再梗塞10例,(8.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 0.05),治疗组皮肤黏膜出血2例(1.67% )对照组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降低再梗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反复多次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急性起病(6~24h)脑梗死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7d,并与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5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未发生再梗塞病例,对照组发生再梗塞4例,(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皮肤黏膜出血1例(2.0%)对照组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降低再梗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反复多次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急性起病(6-24h)脑梗死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7d,并与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5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 尿激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未发生再梗塞病例,对照组发生再梗塞4例,(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皮肤黏膜出血1例(2.0%)对照组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降低再梗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崔军莉  代娟丽 《吉林医学》2014,(18):3986-3986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其中合并老年2型糖尿病44例,设为观察组;另外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脑梗死病变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100;多灶性梗塞、再发性梗塞较为常见。结论: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100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见的多为多灶性梗塞、腔隙性梗塞和再发性梗塞。  相似文献   

12.
董亚贤 《广东医学》1997,18(5):341-342
再发性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再发脑梗塞)是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脑梗塞,其临床症状较首次发病复杂而危重,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首次发病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n本文就我院lop-IWh年10月收治的38例再发性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nl临床资料11本组28例再发用Z梗塞患者发病前有心脏病病史,10例无心脏病病史,38例均通过头颅CT证实为再发脑梗塞。病灶分布:双侧基底节区梗塞10例占263%,单侧梗塞18例占474%,多发性梗塞12例占36%;脑干梗塞4例占10.5%;起病后24-72小时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异常者32例,正常者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梗塞冠脉再通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梗塞冠脉再通率为96.7%(29/30)、对照组梗塞冠脉再通率为53.3%(1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梗塞血管再通率较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缩短、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将 98例不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 48例和常规治疗组 5 0例 ,前者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 ,早期 (发病 12h内 )开始应用美托洛尔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衰、再梗塞或心绞痛、猝死的例数 ,以及急性期 (8.49± 2 .41d)和恢复期 (78.3± 5 .0 3d)的超声心动图和心脏X线检查。结果显示 :AMI早期应用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 ,心衰、再梗塞或心绞痛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左室重构扩大、猝死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提示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AMI患者早期应用美托洛尔能减轻左室扩张、再梗塞或心绞痛及减少猝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症的临床特点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症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痴呆程度与梗塞灶(出血灶)面积、数目、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35例痴呆患者中多灶性脑梗塞21例,占60%;额、顶、颞、枕叶梗塞9例,丘脑梗塞7例,小脑梗塞1例,脑干梗塞2例,脑萎缩伴明显侧脑室周围低密度23例;跟踪过程中有3例患者痴果症状严重,均为多发性及大面积面梗塞.结论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是治疗和减轻血管性痴呆的关键环节,再配合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会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大脑后动脉脑梗塞的早期CT表现,以提高认识. 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8年6月间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所见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脑后动脉梗塞病例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创伤性大脑后动脉梗塞病例27例,占同期颅脑外伤住院病人3877例的0.70%,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79例的2.76%.术前大脑后动脉梗塞者3 例,CT检查可见稍低密度改变,术后出现大脑后动脉梗塞的患者,CT检查可见明显的不同程度的低密度改变.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脑后动脉梗塞患者CT、MRI扫描早期即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指导临床早期积极地采取快速手术减压措施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15例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示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心功能降低的发病率高。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改善心肌缺血,可防止梗塞面积延展或再梗塞。  相似文献   

18.
对142例老年患者和90例60岁以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贵阳地区老年人的AMI有以下特征:相对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高于女姓,再梗塞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起病常不典型,梗塞部位以前、侧壁为多,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142例老年患者的病死率为23.3%,死因以泵衰竭最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的早期诊断及不同剂量尿激酶的静脉溶栓后护理。方法 分析 36例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 ,比较AB两组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不良反应及四周病死率。结果  4 86例AMI病人 36例发生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 (7.4 % )。 31例有胸痛 ,5例无胸痛者中 2例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 ,2例心源性休克 ,1例室速。 36例心电图ST段均有再抬高 ,常规 12导联检出 32例 ,V7- 9检出 2例 ,V3 R -V5R检出 2例。 36例CPK -MB均有复升 ,再通者峰值前移。A组溶栓治疗组 19例 ,B溶栓治疗组 17例 ,A组与B组的尿激酶用量及再通率分别是 10 0万Iu、2 0 0万Iu和6 3.1%、82 .3%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及四周病死率无明显差别。两组病人均在发病后 2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结论 早期心肌再梗塞 /梗塞延展仍为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记录 18导联心电图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尽早使用足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是提高疗效 ,改善病人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疗法,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再通率50%~70%。我院对1997年10月~1998年10月收治的AMI30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梗塞6h内的10名AMI患者中,男7例,女3例。梗塞6~12h时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两组相近,32~76岁。梗塞部位见附表。附表 梗塞时间与部位部位梗塞6h内梗塞6~12h前间壁14下壁24高侧壁11广泛前壁34正后壁12右室1前壁+高侧壁23内膜下01  诊断标准及再通指标:根据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