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山豆根临床上常与成药、复方中配伍应用,用于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其临床应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近年来有关山豆根毒性的病例报道不断增多,影响山豆根及其成药的临床安全使用及国际准入,因此,急需开展有关山豆根的安全性研究工作。现对山豆根化学成分、毒理学研究、临床不良反应、药性(毒性)变化、毒性表现和毒性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山豆根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古今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提出了山豆根的药性应属“苦,寒;有毒”。概述了山豆根的中毒反应、中毒机制、解救措施、预防方法。提出了山豆根入汤剂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并建意以研末、磨汁、鲜品含汁为佳。确定了山豆根的安全用量范围,说明了山豆根的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3.
从性能、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方面对山豆根进行文献梳理,认为历代本草对山豆根的功效应用认识基本一致,而对山豆根毒性的认识古今有别。现代将山豆根明确作为"有毒"中药应用于临床,对用量用法及适应证有新的要求;在其他历史时期,山豆根则是在"无毒"的概念下应用的。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此药用法用量及适应证极为严格,所谓的"无毒"只有在合理应用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4.
山豆根既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又是濒危药用植物,其丰富的药用功能和毒性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该文主要就山豆根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毒理作用和质量控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促进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质量控制等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供深入利用研究开发山豆根资源作参考。山豆根既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又是濒危药用植物,其丰富的药用功能和毒性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山豆根在我院的使用情况,规范我院山豆根使用及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逐张调取厦门市中医院2015年门诊山豆根饮片的处方共495张。利用Excel程序对其进行一般性描述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山豆根的人群男女比例相当,主要分布在20~60岁(87.87%);主要分布的科室为消化内科(73.33%),其次是风湿肾病科、脑病科等;中医证型统计较多的是肝气犯胃、脾胃湿热、风热犯肺。结论山豆根作为治疗咽喉肿痛要药,在我院门诊中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6.
山豆根,又称广豆根,来源于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是临床常用中药.但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多年来均习用防已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DC)的根茎作山豆根入药,由于其在功效、毒性、用量上与豆科山豆根均有不同,中国药典将其命名为北豆根(意即北方所用之山豆根)予以收载,目的在于区别南方所用的豆科山豆根.二者相比,北豆根毒性较小而用量较大.实际应用中,常有二者不分现象,加之不少中医大夫不了解原来习用防已科山豆根已更名为北豆根,而仍沿用山豆根之名开方,药房则配以毒性较大的豆科山豆根,且用量较大而造成中毒事故.为此笔者对二者作一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7.
山豆根又名广豆根、小黄连,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201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其有毒[1],常用剂量3-6g.山豆根含有多种生物碱,如果超剂量使用,极易出现中毒反应.现报道1例因服用每剂含12g山豆根的中药汤剂所导致的全身扭转痉挛的病例,并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山豆根临床应用的认识,避免类似事件再发.  相似文献   

8.
山豆根为较常用中药,各地所用山豆根的品种较为复杂,但多数地方所用的山豆根为广西产的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 sis Gapnep[4].又名广豆根,小黄连,岩黄连Sophora subpmstrata chunet T.chen-豆科Legu-minosae的根及根茎[1].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2].而临床应用上经常出现用北豆根代替山豆根使用的情况.所以笔者为了避免这种误用把两者具体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及根茎,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通便之功效。历代本草学者记载山豆根有不良反应,本文就我院出现的1例山豆根中毒病例,报道如下,以期在临床上既能保证疗效又能尽可能降低毒副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做以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豆根碱(Dauricine)静脉注射对动物有明显、迅速的降压作用。我们进行了~3H-山豆根碱静脉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应用数学的方法定量描述药物代谢的动态规律,以更精确的了解其体内过程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豆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Cran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贵州,多为野生,又名广豆根、山大豆根、苦豆根、柔枝槐、黄结等。山豆根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本草求真》载“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临床常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湿热带下以及心律失常、肝炎、肝癌等症。本文将1996年以来山豆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广泛开展,毒性病理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临床常用的山豆根作为一种有毒中药,若使用不当,会使机体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导致死亡。综述近年来山豆根的毒性病理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山豆根所致的神经毒性、肝毒性、胃肠毒性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验研究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值,观察小鼠中毒症状,记录小鼠的累计死亡数和体重变化。结果: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7.918(45.192~50.665)g·kg-1,主要毒性症状为闭眼、怠动、腹式呼吸等。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主要为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验研究山豆根水煎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豆根的临床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按照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山豆根水煎液的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值,观察小鼠中毒症状,记录小鼠的累计死亡数和体重变化。结果:小鼠口服山豆根水煎液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7.918(45.192~50.665)g·kg-1,主要毒性症状为闭眼、怠动、腹式呼吸等。结论:小鼠一次性口服大剂量山豆根水煎液可造成急性中毒,中毒表现主要为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薄层扫描法测定乳蛾喷雾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蛾喷雾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以山豆根为其主药。而氧化苦参碱为山豆根的主要药理成分,以它为指标可较好地反映山豆根的质量,故我们选择氧化苦参碱作为乳蛾喷雾剂含量测定指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来源、产地、性状来鉴别山豆根与混淆品千斤拔,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王震宇 《求医问药》2014,(21):74-74
目的:探讨一例使用马兜铃配伍山豆根处方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原因。方法:通过对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过程进行梳理,以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了解将马兜铃与山豆根进行配伍产生较强毒性的原因。结果:该患者在服用马兜铃配伍山豆根饮片15d时出现了严重呕吐、胆汁反流的情况,在停药后症状消失,病情未复发。经分析,该患者出现的症状是因服用马兜铃配伍山豆根汤剂后引起的生物碱神经毒性反应。结论:在为该患者使用此方治疗14d后,其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已经接近痊愈,但临床医师没有大幅度降低其所用处方中山豆根和马兜铃的剂量,导致其出现了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不管是单用还配伍使用,在为患者使用山豆根与马兜铃进行治疗3天后都应合理地减少其用量。  相似文献   

18.
双料喉风散是近年研制的专治喉科疾病的著名中成药,由牛黄、珍珠、冰片、黄连、山豆根、青黛、甘草等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腔糜烂、牙龈肿痛等症,均有较好疗效。最新的临床应用表明本品还可用于治疗下列病症。  相似文献   

19.
肝酶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某些单位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山豆根有护肝和降低SGPT作用。我科在此基础上,将山豆根与黄芪配伍,制成“肝酶灵”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明显的降酶和抑制HBV复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山豆根,最早见于开宝本草;在中国药典一直有收载。但在2000年以后的药典版本中,又增加了北豆根,由于同属清热药,故在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中有些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