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内乡县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观察组术中冠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和替罗非班。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血流帧数计数(CTFC)评价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检测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脢同工酶MB(CK-MB)水平,统计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P分级为2级以上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2、24 h,两组患者血清cTnⅠ、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TnⅠ、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情况,降低心肌受损程度,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评估两组患者冠脉血流TIMI分级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所占比例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3.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预后不良反应减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判定无复流者4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及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25例和维拉帕米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200μg)23例。观察给药后30min 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7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及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64.0%)高于维拉帕米组(34.8%)(P<0.05);CTFC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维拉帕米组(P<0.01);替罗非班组7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维拉帕米组(P<0.01);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30天内MACE发生率与维拉帕米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MBG、CTFC、TIMI血流分级、TIMI血栓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G、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TFC、TIMI血栓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替罗非班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ST段回落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以及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直接PCI适应证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88例,随机分为静脉应用组43例和冠脉应用组45例,观察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和30d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冠脉组术后1h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静脉组(P<0.05),冠脉组MACE发生率低于静脉组(P<0.05),TIMI血流分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时,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术后1hST段回落率,减少术后30d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心血管介入,干预组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心肌梗死TIMI血流分级,两组术后6个月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TIMI灌注血流分级0~1级和2级发生人数多于干预组,3级发生人数少于干预组,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00%,高于干预组的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血流灌注情况,且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卫红梅 《华夏医学》2015,28(2):80-8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共1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在冠脉造影后拟行PCI术时,在导丝/球囊通过病变处后,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3min内静脉注射,继之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持续24~36h;对照组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造影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即刻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治疗效果,期间应加强围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替罗非班应用组(n=10)和晚期替罗非班应用组(n=10),比较两组PCI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帧数(CTFC)、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统计和对比住院期间及随访30天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性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等)的发生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更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与CTF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76例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行PCI后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2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为23.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急诊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2例AC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在PCI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进行性治疗,观察组替罗非班用药量为半剂量,对照组用药量为全剂量,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与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无明显差异,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出血情况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ACS安全有效,不会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