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4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潜  李光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55-1256,1259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PH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46例PHI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类型与PHI发生的关系,PHI部位分布情况及治疗、预后等因素分析PHI的临床特点。结果:颅脑原发损伤越重,伤后首次CT抢救时间越早,PHI的发生率越高;PHI类型中,颅内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痊愈和恢复良好20例,轻残12例,重残8例,病死6例。结论: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2 h以内首次CT检查者,要在之后的6 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进展性出血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德文  罗雪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24-3125
目的:总结和提高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PH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PH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类型与PHI发生的关系,PHI部位分布情况及治疗,预后等因素分析PHI临床特点。结果:颅脑原发损伤越重,伤后首次CT抢救时间越早,PHI的发生率越高;PHI出血类型中,脑内血肿(ICH)35例占40.7%,硬膜外血肿(EDH)24例,占27.9%,硬膜下血肿(SDH)14例,占16.3%,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占15.1%。结论: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首次CT检查伤后2h以内者,要在之后的6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宝普 《当代医学》2014,(13):56-5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损伤(PHI)的特点,为临床治疗PHI提供依据。方法选择PHI患者70例,分析PHI部位分布及手术时机对病情的影响。结果24 h内出现血肿54例,占77.1%,24~48 h出现血肿16例,占22.9%,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GCS评分:重型17例,占24.3%;中型40例,占57.1%,轻型13例,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70例患者中痊愈和恢复良好44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0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11.4%。结论颅脑外伤患者中在首次CT存在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再行开颅手术后可能会发生PHI,故应尽可能在12 h内进行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PHI,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汪立文  宋志刚  张运新 《安徽医学》2013,34(11):1654-1655
目的总结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方法对26例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药物治疗3例,血肿穿刺抽吸引流2例,单纯开颅血肿清除13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8例,其中17例开颅手术患者术中发现出血源:板障出血8例,脑膜中动脉或静脉损伤出血4例,静脉窦损伤出血4例,导血管(V)损伤1例。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恢复良好22例;中度残疾2例;死亡2例。结论密切观察、动态cT复查及合理治疗是提高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张施远  龙勇  曾春  石海平  蒋永明 《西部医学》2014,(12):1617-16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PHI)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早期诊治措施.方法 对476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PHI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糖、凝血功能、血压、血肿部位、血肿类型、血肿体积、是否合并SA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发生PHI 68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19)以及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P=0.008)为影响创伤后颅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HI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预后按照GOS评分,恢复良好47例,轻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5例.结论 进展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SAH密切相关;伤后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动态复查CT、使用无创颅内压监护有助于早期发现PHI,首次CT扫描后4小时内复查CT是早期发现PHI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6.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适应证及其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54例;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68;弥漫性脑肿胀镐例;开放性颅脑损伤5例;创伤性脑梗死3例。分析其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恢复良好63例(32.5%),中残27例(13.9%),重残48例(24.7%),植物生存16例(8.2%),死亡40例(20.6%)。术后易并发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组织膨出或坠出、远隔部位血肿和癫痫。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降低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但其创伤大,并发症多,应注意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颅内血肿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4例经头颅Cr、MR证实为重度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13例同时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另11例于首次手术1~3天内再次行梗死侧去大骨瓣减压术。按GCS标准判断预后,8例恢复良好(33.3%),中残4例(16.7%),重残3例(12.5%),植物生存2例(8.3%),死亡7例(29.2%)。结论:重度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患者极可能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极高。主要确诊手段是常规CT、MR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7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表现及转归,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922例颅脑外伤中,72例DTIH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扫描变化,并观察治疗后转归。结果:72例DTIH中,颅脑外伤后6-24 h内出现者42例(58.3%);25-72 h内有21例(29.2%),3-7 d有8例(11.1%),9 d有1例(1.4%);术后恢复良好41例(56.9%),轻度伤残8例(11.1%),中度伤残5例(6.94%),重度伤残4例(5.6%),植物生存2例(2.8%),死亡12例(16.7%);血肿位于额部37例(51.4%),颞部26例(36.1%),顶枕部9例(12.5%)。结论:DTIH多发生于患者伤后1周以内,它是颅脑外伤后颅内血肿的重要类型,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降低DTIH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急性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致急性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颅脑外伤后颅内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肿的主要分布部位对病例进行分组,不同类型血肿在不同的时机进行适当的手术,术后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处理。着重探讨不同血肿类型的手术原则、手术策略、术中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 72例全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19例(26.4%),中残23例(31.9%),重残或昏迷状态22例(30.5%),死亡8例(11.1%)。结论 颅脑损伤急性颅内多发血肿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伤后首次CT检查伤后2h以内者,要在之后的6h内行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PH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院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58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分析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62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手术治疗组)31例,对照组(非手术治疗组)31例。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自身恢复情况,综合各指标判断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试验的62名患者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0%。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肠瘘、膈下脓肿以及胆瘘各1例,继续治疗后均痊愈。手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CT以及X光对诊断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介入性手术治疗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66例,分为内镜组36例和引流组30例。内镜组在神经内镜下行脑室血肿清除术,引流组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分析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脑积水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结果①术后48 h内镜组36例中12例血肿清除〉90%,21例清除60%~90%,3例清除〈60%,引流组30例中1例血肿清除〉90%,8例清除60%-90%,21例清除〈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c=5.146,P〈0.01)。②内镜组1例(2.7%)发生颅内感染,引流组4例(13.3%)发生颅内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5,P=0.252);内镜组2例(5.6%)发生脑积水,引流组11例(36.7%)发生脑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3,P=0.004)。③术后6个月内镜组ADL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率为88.89%(32/36);引流组ADL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2例,恢复良好率为6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2.907,P=0.004)。结论神经内镜下行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较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血肿清除效果好,并发症及后遗症相对较少,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医学在特大地震伤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汶川特大地震收治的192例伤员中的155例伤员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5例中135例行X线平片检查,43例行CT检查,同时行X线平片、CT检查23例,共儿6例发现骨折。单发骨折62例,多发骨折54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105例,关节脱住3例,其中32例有多部位损伤。颅骨骨折3例,脊柱压缩性骨折7例,爆裂样骨折3例,骨盆骨折13例,肋骨、锁骨骨折26例,肩胛骨骨折2例,四肢骨折73例,肺挫裂伤5例,气胸及液气胸8例,颅内硬膜外血肿2例,脑挫裂伤2例,脾挫裂伤1例,骨折以四肢骨折多见。结论X线、CT检查在地震伤员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肾脏损伤诊断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8至2006年收治肾脏损伤72例。结果:男性59例(81.9%);女性13例(18.1%)。年龄4.564岁,左侧42例(58.3%)、右侧29例(40.3%)、双侧1例(1.4%)。伴血尿38例(53%),并休克16例(28%),有合并伤36例(50%)。本组病理性肾损伤7例(9.7%),其中肾、输尿管结石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肾透明细胞癌和肾错构瘤各1例。行CT检查23例(32%),保守治疗54例(75%);手术治疗18例(25.0%),其中肾切除9例(12.5%)、肾修补8例(11.1%)、血肿引流1例(1.4%)。平均住院12.6天,死亡2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手术组无明显并发症,保守治疗54例中随访42例,13月B超提示肾周少量积液2例,6个月后复查正常。结论:血尿是肾脏损伤的重要线索,CT平扫和增强是肾脏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要重视对病理性肾损伤的处理,进行肾脏手术时,必须重视各种重建修复技术以防止肾脏丧失,严格掌握肾切除指征。  相似文献   

15.
邓增赋 《中外医疗》2014,(33):15-16
目的:比较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比较二者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22±8.20)min,长于对照组的(16.73±4.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85.49±7.03)%、住院时间(20.16±3.49)d,对照组为(56.31±5.79)%、(26.82±5.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NIHSS评分(11.46±3.53)分,对照组(11.52±3.6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观察组NIHSS评分(6.14±3.20)分、(3.42±1.92)分,对照组为(8.25±3.11)分、(5.30±2.75)分,二者NIHSS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价I级5例、II级8例、III级6例、IV级3例、V级2例和死亡1例,对照组ADL评价I级3例、II级5例、III级8例、IV级5例、V级3例和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0%,与对照组的44.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MI患者PCI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358例PCI治疗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处理经过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28例(占7.8%),其中单纯局部血肿16例(占4.5%),血管迷走神经反射8例(占2.2%),假性动脉瘤1例(占0.3%),腹膜后血肿1例(占0.3%),深静脉血栓1例(占0.3%),神经功能障碍1例(占0.3%).结论 PCI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和及时正确处理出现的并发症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朱冠军 《当代医学》2014,(28):55-5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山东省新泰市新矿集团中心医院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结果经过临床诊断与治疗,采用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38例(69.23%),伤残8例(15.38%),植物人4例(7.69%),死亡2例(3.85%);非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12例(42.86%),伤残8例(28.57%),植物人6例(21.43%),死亡2例(7.1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及时将患者颅内血肿进行清除,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